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
【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存在酶的催化,酶能结合到DNA模板链上,且相关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从而才能正确判断BCD三个选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围绕植物根吸收物质的运输方式来考查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的形式以及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点睛】解答该题要识记物质运输方式的种类以及实例,明确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属于主动运输,从而准确判断B选项的原理。 4.【答案】C
【解析】本题以“探究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分析出该实验的自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观察指标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详解】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组X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X,丙组先加入药物X,后加入药物D,故AB正确,C错误;若药物X为蛋白质, 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因此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X失去活性,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能从题干中药物D和药物X的作用,分析出两种药物对培养液中细胞数目的影响,从而分析出乙组和丙组所加的药物种类,从而对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 5.【答案】D
【解析】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
6
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
【详解】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点睛】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 6.【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
【详解】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点睛】解题关键要知道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变异类型存在基因突变,以及特殊情况下可以发生DNA的转移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29.
【答案】 (1). 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2).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共同进化的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结构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以及共同进化的概念,就能准确解答该题。
【详解】(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也是共同进化。
(2)“精明的捕食者”略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是指
7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点睛】解答此题关键要知道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能理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就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从而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所需要。 30.
【答案】 (1). 甲 (2). 甲 (3). 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4). 乙 (5). CO2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据图可知,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乙植物,因此可以得出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明显高于乙植物。且乙植物的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比较低,属于阴生植物,甲植物属于阳生植物。
【详解】(1)由图分析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相同光照强度下,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有机物的积累较多,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
(4)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叶片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导致细胞间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从而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特别要注意夏日晴天中午时间段,影响光合速率下降的外界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而下午时间段光合速率也会下降,但影响该时间段的因素为光照强度。 31.
【答案】 (1). 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 增加 (3). 葡萄糖 (4). 下丘脑
【解析】本题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来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理清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注意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外界条件,再结合题干信息,就能准确回答各个小题。
【详解】(1)b中注射的是垂体提取液,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
(2)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水平,过多的葡萄糖会随尿
8
液排出体外,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 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斐林试剂可与 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实验兔出现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丢失,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减少。
【点睛】解答第(2)小题,要注意一次性糖含量过高会引起血浆葡萄糖浓度增大,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而不能直接根据血浆渗透压增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而做出错误判断,误认为会导致尿量减少。 32.
【答案】 (1). 不能 (2). 无眼 (3).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4). 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位隐性性状 (5). 8 (6). 隐性
【解析】本题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考查了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掌握判断显隐性的方法,能准确掌握根据子代特殊比例来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方法。
【详解】(1)分析题干可知,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无眼=1:1,且与性别无关联,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
eeE
于x染色体上,且有眼为显性(用基因E表示),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X 和 XY,子代的基因型为
XEXe 和XeY,表现为有眼为雌性,无眼为雄性,子代雌雄个体中没有同时出现有眼与无眼的性状,不符合题意,因此显性性状是无眼。
(2)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表中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则该杂交子代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隐性纯合子,则该杂交子代全部为无眼。
(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A表示)和长翅(用基因B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C或c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AABB 和aabb ,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2×2=8种。F2中黑檀体(Aa ×Aa=1/4)长翅(Bb× Bb=3/4)无眼所占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2×
比例为3/64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1/4,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点睛】解答第(4)题,要学会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基本思路为: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37.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 细菌 (2). 选择 (3). 碳源、【答案】无机盐 (4). 蛋白质、核酸 (5). 碘液 (6). 淀
9
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7). 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某种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等相关知识点,在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数目时,要注意稀释倍数的选取以及平板数一般要满足30-300个才符合要求。
【详解】(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说明M培养基能满足真菌的生长,而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能筛选出真菌,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微生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除氮源外,还需要碳源、无机盐、水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等。氮元素是 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因此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和核酸。(3)淀粉与碘液会变成蓝色,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依据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再根据透明圈,来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4)乙同学结果不合理,因为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不能简单的用其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点睛】解答第(4)小题,要注意在设计该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相当,结果差距太大,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 38.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答案】 (1). 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2). 转化 (3). 外壳蛋白(噬菌体蛋白) (4). 细菌 (5). 蛋白酶缺陷型 (6). 蛋白酶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后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方法。
【详解】(1)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细胞中进行了表达,该过程证明了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等。
(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Ca处理,目的是以增大细胞的通透性,使重组的质粒能够导入到受体细胞内,因此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Ca参与的转化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体外重组的噬菌体DNA通常需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噬菌体DNA导入受体细胞,噬菌体侵染的是细菌,而不能寄生在其它细胞中,因此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细菌。 (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
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可以选用不能产生该蛋白酶的缺陷细菌以及使用能够抑制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因此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蛋白酶缺陷型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蛋白酶的抑制剂。
10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