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彦丽在《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中提出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月色扮演法的类型主要有表演课文对话、改变对话表演、自编对话表演。同时他指出自编对话表演这种自由类型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学生设计的内容更具有新意。
鹿瑶在《小学英语角色扮演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转换》中通过课堂调查指出无论即兴角色扮演还是有准备角色扮演类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她指出任何一种角色扮演类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足智多谋的参与者、独具慧眼的观众与评价者。
雷震东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题调查在《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的调查分析》中指出,角色扮演类型的合理选取要尽量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教师不能过多的操控学生。他强调不同角色扮演类型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不同影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取类型。
通过整理归纳发现关于角色扮演方面的研究较全面,在英语课堂中的角色扮演研究也不断深入,涉及到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应用研究等方面。但是对于角色扮演类型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比较少,小学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类型方面的研究更少,研究者对于角色扮演类型的研究并不全面,只是泛泛谈到角色扮演类型分类,对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合理的应用角色扮演类型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应用方面研究较少。
综上所述,基于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论文中将把角色扮演类型作为研究重点,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课堂记录观察、教师个人访谈等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四年级英语课堂中角色扮演类型进行研究。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角色扮演
对于角色扮演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Richards把角色扮演看作是一种类似于戏剧表演的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某一情景中的不同角色表演在那一情景中发生的典型事件。
Penny把角色扮演看作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想象课外的某种情景,有时扮演非自己的角色,使用接近于新的语境中的语言。
肖维娜认为角色扮演就是教师在小组中为参与者分配角色,设置情景,他们身临其境,以角色的身份说话。
本论文中比较赞同王怀贞的观点,他认为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真实情景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并把在那一情景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 (二)角色扮演类型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角色扮演类型的划分也不相同。按照是否有创造性,可以把角色扮演分为“模拟性角色扮演”和“创造性角色扮演”。按照角色扮演前是否有准备,可分为“即兴角色扮演”和“有准备的角色扮演”。按照参加角色扮演的人数,可分为“单角色扮演”、“双角色配合扮演”和“多角色配合扮演”。Littlewood根据教师对课堂控制的度将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分为了“有提示的控制式角色扮演”、“有信息和提示的控制式角色扮演”、“有情景和目标控制的角色扮演”、“以争论或讨论形式出现的角色扮演”、“大规模的模拟活动”以及”即兴表演“六大类。许绍菊把角色扮演分为两类:一是控制性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常根据教科书的对活或课文来进行;另一种是自由式角色扮演,这种方式只给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一个情景或任务,让学生自由发挥。罗永勤结合二者的划分,按照从控制性程度到自由性程度的两个维度,把英语角色扮演教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完全控制式角色扮演、半控制式角色扮演、半自由式角色扮演和自由式角色扮演。本文比较赞同罗永勤的分类方式,在论文中主要研究这四类角色扮演方式。
1、完全控制式角色扮演
学生要表演的情景内容和语言、动作都是事先被设计好的。甚至,事先也可以提前把要表演的角色中的对话内容、动作要求等写在准备好的提示卡片上,学生可以按照卡片上的相关提示进行表演和对话。学生在扮演之前先熟悉表演内容,同时因为有提示卡片,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会比较容易、顺利、心理负担较小,不需要担心对话内容和听不懂等问题。对老师而言也更容易引导出自己希望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检查出学生的语言纰漏。 2、半控制式角色扮演
在这种类型的角色扮演中,教师只是提供一个或者一部分角色内容,其他角色扮演者只是提供他们与对话情景相关联的粗略信息,在活动过程中,由已定的角色扮演者发起对话,并引导整个对话的内容;而那些未定要求的活动扮演者要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并快速作相应的回答和相应的动作。这种角色扮演较容易激发出学生更多更丰富的英语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从而有利于老师考察学生课堂以外的语言知识点和日常应用的英语句型,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3、半自由式角色扮演
在这类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被置身于某个情景中,教师会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使用不受限定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进行交际,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语言提示。这种类型要求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团结协作,一起讨论分析要扮演的内容和如何在情境中使用。相比较前两类角色扮演类型,这种形式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
4、自由式角色扮演
相比较前三类角色扮演类型,这种形式是完全开放式,即教师的控制力度最弱。教师只提供给学生某个情景和在这个情景下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分配角色,结合自身语言知识掌握情况和兴趣爱好等进行充分的准备,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可以用一切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在这种类型中,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水平准备、表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的有效性。
五、理论基础
(一)交际教学法理论
交际法是英语角色扮演教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为纲、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交际教学理论的教学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同时具有形式和功能两种属性。前者指语言本身的系统,即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语言的内在属性;后者指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语言的社会属性。2、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交际法强调语言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相互沟通的能力。3、交际法强调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学生在获取了一定语言知识后,把语言知识转换成语言交际能力,使语言知识不断积累、交际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使用语言交际的目的。它强调把语言学习的重心从语言知识的获取转移到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使用上。 (二)角色理论
角色,本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米徳将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学领域中,后来逐渐发展形成角色扮演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人类学和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符号互动论的观点;拟据论观点;完形主义心理学观点。角色扮演理论认为:个人正是通过扮演他人角色即角色扮演,来获得运用和解释有意义的姿态的能力,从而来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规范,最终实现自我的社会化。 它指出个人角色表演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期望及他人的行为。 (三)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把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同时指出学习者的地位的重要性,学生具有差异性,教育的功能就是帮助学生更加与众不同,而不是失去个性。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时。人本主义理论要求教师不能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把他们看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学习的内容要体现他们在知识、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
学中应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通过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个人相关的话题,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整体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语言能力。 (四)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中提出师生角色的定位,它指出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它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不同类型的角色扮演对于英语教学有效性、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师生间合作等方面影响不同。本研究在角色扮演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依据角色扮演类型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如下研究:
首先进行文献资料整理,通过知网、万方数据库、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等整理目前国内外关于角色扮演及角色扮演类型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其次选取桥西区某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堂作为观察对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实践方法分析英语课堂中四类角色扮演类型的实效性与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首先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期刊,结合谷歌学术、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媒介对有关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类型的资料进行检索、搜集、查阅、分析和整理,从而了解当前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2、观察法
本论文中主要选取A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堂作为观察对象,深入到课堂之中记录不同类型的角色扮演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观察教师与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等情况,观察量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类型、教师方面表现与学生方面表现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3、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对四年级英语教师进行个人访谈,通过整理访谈提纲对象的回复,搜集客观的事实材料。本研究中采用非结构性访谈,访谈提纲主要涉及教
师对于角色扮演类型的了解程度、应用中多样化、参与度以及对学生评价等方面。通过访谈法获得第一手资料,整理访谈记录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研究。
七、研究重难点
(一) 研究重点
本轮文在研究者们的相关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四大类角色扮演类型,把A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堂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设计观察量表,深入课堂之中记录观察课堂中角色扮演类型,教师与学生方面表现等,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四类角色扮演类型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难点
首先,研究者们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类型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缺乏大量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把四年级英语课堂作为观察对象,观察量表的维度制定需要全面,因此,观察量表的制定同样是论文中的关键和一个难点。
八、研究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从以往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角色扮演作用、问题与策略等方面,对于角色扮演类型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专门针对小学英语课堂中角色扮演类型的研究就少之甚少。但是,角色扮演类型的合理选择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口语能力等方面的提高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的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本论文依据大量的理论基础,亲身走进四年级英语课堂中,观察记录教师英语课堂中使用角色扮演类型的真实情况,论文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多种研究方法综合来对四年级英语课堂中四类角色扮演类型进行研究。
九、论文框架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英语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二)小学英语教师对于角色扮演类型了解不够
(三)小学英语教师对于角色扮演类型的运用缺乏一定的新颖性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陈晓宁,四年级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类型的实践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