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
种类:(1)“长周期”或“长波”,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提出,故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 (2)“建筑周期”。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故又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3)中长期或中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故又称为“朱格拉周期”。? (4)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故又称为“基钦周期”。? 此外,还有两种经济的波动形式:季节性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4.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是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2)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3)经济增长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条件,也就是在长期内如何达到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为了表述、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们建立起各自的教学模型,并用它来概括经济增长的理论。这些模型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剑桥模型。
(4)经济增长极限理论?:又称“零经济增长论”。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70年代美国学者梅多斯等人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建立一个“世界模型”,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加速的工业化;(2)快速的人口增长;(3)广泛的营养不良;(4)有限资源的耗竭;(5)日益恶化的环境。他们认为为避免世界经济的崩溃,就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控制经济发展,实行“零经济增长”。
5.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必然增加3%。(也有的经济学家提出为2.5%),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会减少3%。以g代表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给实际GNP带来损失的百分比,以U代表自然失业率,一般为4%,以u代表实际失业率,以a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负向关系的系数,按奥肯的计算,该系数为3。因此,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时每增加1%的失业率而使实际GNP下降的百分比的公式是:g=a(u-u)
6.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绘制的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之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理论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
6
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d,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 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1.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7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都不变. 12.当(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
13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4.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15.经济波动的周期四个阶段依次为( )。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都对。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1.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 2.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
3.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 4.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 5.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
6.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 7.自然失业率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
8.当实际GDP小于充分就业的GDP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就小于实际预算盈余。( ) 9.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 ) 10.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8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余额;(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2.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9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境内(1分)所生产产品和劳务价值总计。(2分)
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有得支出。(3分) 3.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1分)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2分)。
4.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资产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3分)
5.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3分)。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GDP:一定时期内,一国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共30分)
题号 选项 1 A 2 C 3 A 4 D 5 A 6 A 7 D 8 D 9 C 10 11 C A 12 13 14 15 C A D 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题号 1 选项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共20分)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余额;(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宏观经济学试题答案以及复习要点汇总(完整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