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Cl2 和P:2P?3Cl2点燃2PCl3 (Cl2少量) ;过量Cl2 和P:2P?5Cl2点燃2PCl5 ③与水反应。 反应方程式H2O?Cl2=HCl?HClO,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还原剂是___。
?????HClO的特性:a.弱酸性(电离方程式):HClO???H?ClO,(酸性比碳酸还弱)
2, b.不稳定性(光照条件):2HClO?HCl?O↑ c.强氧化性(作用):杀菌、消毒 ④与碱反应:和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实验室利用这个反应来吸收多余的氯气。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
2Ca(OH)2?Cl2=CaCl2?Ca(ClO)2?H2O,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而
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漂白粉具有消毒、杀菌、漂白作用,主要原因是漂白粉溶于水中可生成HClO,方程式为: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⑤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_______;氯水滴入KI溶液中_______;氯气和硫化氢气体混和___; 还可和许多还原性物质反应。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归中反应;SO2气体通入氯水中_______;
第三节 硫及硫的化合物
硫及硫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⑨H2S②①S⑧一、 硫:
⑥Cu③SO2④SO3⑦C⑤H2SO4
硫是淡黄色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为:S?H2△H2S。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①和水作用:SO2?H2O???H2SO3,此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所谓可逆反应指的是:
在相同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一类反应。H2SO3是弱酸,酸性比碳酸强。
②和碱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③和碱性氧化物反应::SO2?2Na2O?Na2SO3、SO2?CaO?CaSO3。
④具有极弱的氧化性:和H2S:SO2?2H2S?3S?2H2O,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比____。 ⑤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SO2通入溴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2?Br2?H2O?H2SO4?2HBr。
???????????2SO3。 SO2与O2制取S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SO2?O2?△催化剂 ⑥漂白性:SO2通入品红溶液,现象品红褪色,然后稍稍加热,恢复到原来的红色。 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CO2,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三、SO3:无色液体。极易和水反应形成硫酸,方程式为H2O?SO3?H2SO4。 四、硫酸 1.稀硫酸
11
①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稀硫酸中主要存在H?、SO42?。 ②具有酸的通性。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变蓝;b.和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放出H2; c.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水; d.和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水; e.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水。 2.浓硫酸
浓硫酸中由于水量极少,所以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形式存在,它主要具有如下性质: ①不挥发性。沸点高,可用浓硫酸来制备一些挥发性酸。如:浓硫酸和NaCl固体反应:
H2SO4?NaCl?HCl?NaHSO4,这是实验室制备HCl的方法。
②强酸性。
③吸水性。右图是实验室用于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实验装置,试回答有关问题: A.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看到装置右边集气瓶中的有色布条褪色。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装置左边集气瓶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B.该装置左右均设计了氢氧化钠的吸收装置,这是为什么?氯气有毒,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④脱水性。蔗糖遇浓硫酸的现象是:蔗糖变膨松,变黑(被碳化)。 ⑤强氧化性。
(ⅰ)和不活泼金属Cu反应的方程式:2H2SO4?Cu△CuSO4?SO↑2?2H2O。氧化
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稀硫酸和铜能反应吗?________。 (ⅱ)和活泼金属能反应,但产生的是SO2而不是H2。
(ⅲ)钝化:常温下,Fe和Al在浓硫酸中表面会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里面金属继续被氧化,这个现象叫钝化。所以浓硫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ⅳ)和非金属C反应的方程式:2H2SO4?C△氧化剂是___,CO↑2?2SO↑2?2H2O。还原剂是___。要证明此反应中确有SO2生成,可把产生的气体通过品红溶液,若溶液颜色褪色,证明确有SO2生成。若要证明有CO2产生,必须先把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说明存在的现象是品红不退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第四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一、N2、NO和NO2
1.N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不和氧气发生反应,但在雷雨天或者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2?O2闪电或高温2NO。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
???下可合成氨气,这是合成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此反应催化剂中氧化剂是__,还原剂是__。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能得到2molNH3吗?_,为什么?
2.NO:无色的气体,有毒,极易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3.NO2:红棕色、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溶于水时生成HNO3、NO,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氮和氮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高温、高压 12
NH4HCO3131412⑧N211⑦CuNO2⑥⑨光HNO3NH4Cl③②NH3④13①NO⑤⑩C
二、硝酸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光照或受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HNO3光照或加热4NO2?2H2O?O2,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所以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冷暗处。 ②强酸性:电离方程式:HNO3?H??NO3?。和浓、稀硫酸中存在不同微粒不同,浓、稀硝酸中均存在H?、NO3?等微粒,只是浓度,化学性质不同。 ③强氧化性:a.和不活泼金属
Cu和HNO3反应方程式为: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4HNO(3)浓Cu?CuNO?(NO32)?2HO2↑2+2(写
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2)。
☆试想一下,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中有____,为什么?
b.浓、稀硝酸均可和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浓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NO2,稀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NO。
c.Al、Fe在冷、浓HNO3中发生钝化,所以浓硝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d.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3:1混合而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溶解极不活泼的金属铂、金等
2?4NO↑2+2H2O e. 浓HNO3和非金属C反应方程式为:4HNO3(浓)?C?CO↑三、氨和铵盐
1.氨: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型。
②化学性质
????????H2O?a. 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H3?H2O???NH3·??NH4?OH,氨水中存在
?????的微粒有NH3、H2O。氨水中的溶质是NH3,溶剂是、NH3·H2O、NH、OH、H4H2O。
b.和酸作用:和HCl反应的方程式为:, 和H2SO4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NH↑3?NaCl?H2O,用向下排空气法法收集,收集时在试管口放用酚酞浸泡的棉花,目的是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现象是棉花变红色。
2.铵盐:①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②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NH4H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NH4Cl3?H2O↑?CO↑2。 NH4Cl△NH↑3?HCl↑ ③和碱反应 NH4NO3和
13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
+NH4NO3?NaOH△NH↑3?NaNO3?H2O,此反应常用于检验NH4的存在。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而制得。 2.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形成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点则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形成族。 4.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①周期: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共18种元素,要求能够熟练描述短周期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Na:第三周期第ⅠA族。
长周期:包括第四、五、六三个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②族:七个主族:用A表示,对应的数字为Ⅰ、Ⅱ、Ⅲ、Ⅳ、Ⅴ、Ⅵ、Ⅶ 七个副族:用B表示,对应的数字为Ⅰ、Ⅱ、Ⅲ、Ⅳ、Ⅴ、Ⅵ、Ⅶ 一个零族,一个第Ⅷ族(包括三竖行) 祥记七个主族和零族中各元素的顺序及其元素符号。 4.碱金属元素的相关知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颜色 硬度 密度 相 似 点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性 递变性 5.卤族元素的相关知识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卤素单质分子式 F2 Cl2 Br2 I2 完成下列变化的方程式: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钾投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锂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钠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
14
Li Na K Rb Cs 银白色(CS略带金属光泽) 柔软 依次增大(但K的密度比Na小) 依次降低 良好 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从上到下依次增多 1个 从上到下依次依次增强 K的密度比Na小 密度变化 颜色 状态 气态 密度 熔沸点 从上到下逐渐依次加深 气态 液态 固态 从上到下逐渐一次增大 从上到下逐渐升高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比较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氟 氯 溴 碘 F2 Cl2 Br2 I2 从上到下依次 增大 7个 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从上到下越来越难;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非金属性 单质间置换规律 非金属性强的卤素单质可以置换出非金属弱的卤素单质 6.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35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表示有17个质子,18个中子的氯原子的符号为17Cl。235
92U
中有质子92个,中子153个。
1
23121314
1H、1H、1H、6C、6C、6C、
7.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现有
234235238
92U、92U、92U
这几种符号,其中有9个原子,9种核素,3种元素,铀元素有3种同位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和外电子构成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电子层 符号 1 K 2 L 3 M 4 N 5 O 6 P 7 Q ?? 一般说来,电子层离核由近到远的顺序为:K、L、M、N、O、P、Q;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高。故电子在不同电子层上能量高低顺序为:E(K)<E(L) < E(M) <E(N) < E(O) < E(P) < E(Q)
2.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3.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表示原子核内11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
H_______;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写出下列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O________;Mg____________;Ar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_。
,其中
4..一般说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和原子结构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如下关系:
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族数 ;|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 8 6.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能改写成离子方程式的写出离子方程式。(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①金属钠投入冷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金属镁粉投入热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铝片投入稀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⑤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铁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氧化镁和稀硝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呈周期性变化。金属性:K>Ca,Be<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