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补语的可能式不能扩展。(5)程度补语,有带“得”和不带“得”两种,例如“害怕极了、恨透了、高兴得很、强得多”,它们没有相对的否定格式。(6)数量补语,包括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两类,例如“砍一刀、打一拳、去三次、读两遍、跑一趟、住了三天”。
40、举例说明宾语和补语的区别。
答:宾语和补语都出现在动词之后,有时容易混淆二者的区别应注意以下三点:(1)要注意分析动词与后置成分的语法意义。例如“他喜欢干净”和“我们把教室打扫干净”,前者的“干净”是“喜欢”涉及的对象,后者的“干净”是“打扫”的结果,是补充说明“打扫”的。再如“他浪费了三天、他用了三天、他买了三米”,后置成分都是宾语;“他休息了三天、他写了三天、这个比那个长三米”后置成分都是补语。(2)要注意区分数量词中的物量词和动量词。用物量词的一般是宾语,例如“他写了三篇、一天他吃了三顿、电影他看了两场”。用动量词的一般是补语,例如“他写了三遍、他把孩子教训了一顿、他要大干一场”。(3)要注意区分后缀“得”和结构助词“得”。某些动词带有结构词后缀“得”,例如“获得、懂得、晓得、值得、记得、认得、使得、舍得、懒得”等,它们和结构助词“得”不同。试比较:
a.他显得很高兴。 b.我们玩得真高兴: 我觉得不太好。 他写得不太好。 我们取得了胜利。 他疼得直哭。
a组是带后缀“得”的动词,后面成分是宾语。 b组的“得”是结构助词,后面的成分是补语。
41、怎样区分定语和状语?答:定语和状语的区分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
(1)修饰语本身。有的词用作修饰语时只能是定语,例如人称代词:“我的童年、他的离去”。有的只能作状语,例如副词:“很多、极其深刻”。(2)根据偏正短语里的中心语来判断,多数偏正短语同它的中心语功能是一致的。例如“美丽的校园、伟大的母亲”,其中名词的修饰成分是定语。例如”慢慢地走、非常地复杂”,其中动词形客词的修饰成分是状语。(3)根据整个偏正短语的语法功能来判断。如果整个偏正短语是体词性的,例如“勇敢的青年”、“新部长的到来”,里面的修饰语就是定语。如果这个偏正短语是谓词性的,例如“勇敢地进行斗争”’、“十分激烈”里面的修饰语就是状语。处在主宾语位置上的“仔细的商讨”,“仔细”是定语还是状语则是两可的。
42、什么是句子?答: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句未有一个较大停顿的语言单位。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来表示语气和停顿。
43、句子的特殊成分有哪两种?答:句子的特殊成分有复说语和插说语两种。两个词语同指一个事物,一个用在句首或句未,另一个用在主语或谓语里,这句首或句来不属于主语或谓语的那个词语叫复说语。复说语有两种:
一种是称代式复说语,例如:①工作,这是个神圣的字眼,可是有些人却随便地对付。②杭州,我也知道那是天堂一样的地方。
另一种是总分式复说语,例如:③爷儿俩,一个去跑原料,一个去跑销售。 ④这次参加全国通俗歌曲大奖赛的专业演员,辽宁电视台选送的得了第一名 插说语是同句中别的成分不发生结构关系,位置比较灵活的成分。例如:
⑤唉呀。你怎么这么瘦呀?⑥又来了,你看,真没办法呀!⑦依我看,咱们有些同志说话大多,做事太少。⑧接理说,我们应当找他当面谈谈。⑨据气象部门预测,这种晴日高温还要持续一段时间⑩一句话,我们要统一思想,同心同德,齐心合力,
44、什么是句型,怎样确定汉语的句型?答:句型就是句子的格局。根据结构关系,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非主谓句是根据整体功能确定其下位句型的,可分为名词句、动词句、形容词句等等。主谓句的下位句型是根据谓语的性质与功能确定的。可分为名词谓
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句型是以语言中全体句子为对象进行归纳的。一个具体的句子可能包含一些跟句型无关的因素,在确定句型时必须排除。这些因素有:(1)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2)增添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 (3)扩展不影响句型; (4)省略不影响句型;(5)倒装不影响句型
45、什么是句式,常见的句式有哪些?
答:汉语中有一部分句子在结构上比较特殊,或者有特殊标志,通常称为句式。常见句式有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它们在结构上比较特殊,此外还有“是”字句、“把”宇句、“被”字句,它们有特殊的标志。
46、非主谓句分为哪些类型? 答: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主要有名词句、动词句、形容词句三种。
名词句通常由单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按照表达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1)表示发问、应答和呼唤,例如:“什么人?”“班长!”(2)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处所,例如:“春天。”“龙须沟。” (3)表示呈现的事物,例如“鱼!”“飞机!”(4)表示祈使,要求对方拿出或接受某个东西,例如;“票!”“你的电话!”(5)表示赞叹、贬斥,例如:“好大的雪!”“该死的东西!”(6)表示解释,例如:”规矩。(这是规矩!)”“界外!”
动词句大都由述宾短语或其他动词性短语构成。可分为这样几类:(1)叙述自然现象或情况的变化,例如:“出太阳了。”“上课了!”(2)表示号召、命令、禁止、劝告或催促,例如:“为人民服务!”“谢绝参观。”(3)表示恭敬、祝愿或斥责,例如:“多谢!”“祝你健康!” (4)表示发问或应答,例如:“为什么?”“可以。” (5)还有一些动词前边不能出现主语的句子,例如:“亏了你们这几句话呀!”“看花容易栽花难。”
形容词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构成,例如:“不行。”“好吧!”“奇怪!此外,叹词和拟声词也可以构成非主谓句,例如:“哎哟!”“砰!砰!”
47、主谓句分为哪些类型?答:主谓句可以分为四种: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名词谓语的作用是对主语进行说明和判断。单个名词作谓语限于表示时间、天气、节令的句子,例如:“昨天星期天。”“明天阴天。’’名词性偏正短语、量词短语,“的”字短语也可以作谓语。例如:‘‘这孩子是山里人。”“小伙子十八岁。”
动词谓语句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大都由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充任。谓语的主要作用是叙述,例如:“敌人失败了。”“他走累了。”“我在图书馆看见他。”一小部分非动作动词及其宾语组成的谓语,其作用是对主语的说明或判断,例如:“村子里周围全是水。”
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可以分为四类:(1)大主语与小主语有隶属关系,例如:“大象鼻子很长。”“这出戏,主角是小花。” (2)大主语是动词的受事,小主语是施事,例如:“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调查清楚了。”“你那个看法,我认为有些片面。”(3)大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小主语是受事,例如:“他一句话也不说。”“这个人什么活儿都会干。”(4)大主语表示范围、对象和关涉的事物,例如:“厂里的事,他比谁都在行。”“这次比赛,小黄是得分最多的一个。”
48、什么是连动句,常见的连动句有哪几种类型?答: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常见的连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几个动词表示先后连续的动作,例如:“震海随手把头上的大草帽摘下递给了媳妇。”(2)前一动词或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或表示依据,例如:“你别瞪着眼睛发愣!”“我不是听你的话进来了吗,”(3)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目的或结果,例如:“我喝了两口烧酒壮壮胆子。”“小李考大学录取了。” (4)
动词1和动词2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说明同一事实,例如:“你别扔下妈妈不管!” (5)连动句的前一个动词也可以是“有”字.例如:“域隍庙有很多小商品出售。”
49、什么是兼语句,兼语句有哪些特点,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有什么区别? 答: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典型的兼语句前一动词经常是“使、叫、让、请、派、催、逼、劝、留、求、托、强迫、推举、督促、组织、召集”等表示使令和促成意义的动词,例如: “我请你吃饭。”也有的兼语句前边的动词没有使令意义,例如:“他给孙子起了个名字叫贝贝。”兼语句的前一动词也可以是“有”或表示存现的动词,例如: “他还有几个同学睡在床上:”“外面还来了许多人要参观。”
兼语句的前一动词多含使令意义,有一动词和兼语构成述宾关系,例如:“他们派老王担任这个职务。”主谓作宾句的前一动词多表示感知意义,它和整个主谓短语构成述宾关系。例如: “他们同意老王担任这个职务。”这两种句子的语音停顿也不同,兼语句前一动词后不能停顿,只能在兼语后边停顿,主谓作宾句可以在前一动词后边停顿。
50、什么是存现句,存现句有哪些特点?答:存现句是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存现句的基本结构是:处所词(或时间词)+动词+名词。存现句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首有表示处所或时间的词语,有时也可以是介词短语;(2)谓语动词表示存在或隐现; (3)从语义看,宾语大都是施事或系事,表示不确定的人或事物。例如:①昨天,村里死了一个老太太。②院子里有许多葡萄树。③在这幅竹子的右边,立着一个五尺高的乌木雕龙灯座。④那时乡里跑了不少农民。
51、什么是“是”字句,“是”字句分为哪两种类型?答:“是”字句指用“是”表示判断或强调的句子。“是” 字句主要有两种类型:(1)“是”是动词,表示判断,后边的宾语大多是体词性成分,例如:“周老师是语文组组长。”“这孩子是急性子。”“这种牌子是一块五。”(2)“是”是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有强调的作用,例如:“老王是明天离开杭州。”“这孩子是机灵。”“是??的”句实际分属两类,例如“这件是姐姐买的”其中的“是”是动词。“这件事,他是知道的”这句话,其中的“是”是副词。
52、什么是“把”字句, “把”字句有哪些特点,使用“把”字句须注意什么? 答:“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置于动词前边的句式。“把”字句有三个特点:(1)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尤其不能是单音节光杆动词。动词的前后总要有别的词语。(2)“把”后边的词语表示确定的事物。所谓确定的事物,大都是上文出现过或对说话双方来说是巳知的。(3)助动词、否定副词一般要用在“把”字前边。
使用“把”字句,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条件:(1)一般情况下,动词须是表示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意念上能支配“把”后边的词语。不及物动词和某些表示心理、感知的动词用于“把”字句有限制。如“知道、同意、赞成,以为、相信、希望、主张、要求、听见、看见”等不能用在“把”宇句中。 (2)如果动词有受事,或带上其他后置成分,由于结构上的要求,往往要用“把”宇句,例如:“她把《红楼梦》改编成电视剧。”“老师把作业改得很仔细。”(3)在可以用“把”也可以不用“把”时选择“把”字句,往往是为了强调动作的状态和结果。试比较:“别到处乱扔果皮。”“别把果皮到处乱扔。”
53、什么是“被”字句, “被”字句有哪些特点,使用“被”字句须注意什么?答:“被”字句是受事作主语,用介词“被”引进施事的句子。“被”字句在结构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后边一般要有别的词语,如“了、着、过”,补语或宾语,例如:“他从来也没有被人这么尊重过。”“她似乎被这话拨动了心弦。”“被”字句中的词语动词,有的本身含结果意义,如“采纳、解决、接受、拒绝、理解、说服、感动、逮捕”等,前边有状语时,动词后边可以没有其他词语。(2)“被”字后边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出现。(3)助动词和表示时间、否定的状语一般要放在“被”的前边。
运用“被”字句需要注意:(1)有些及物动词,如“接受、离开、依靠、产生、告诉、等待、服从、享受”等不能构成“被”字句,(2)如果受事主语是指物名词,又不必引进施事,一般不用“被”字句,如:“茶杯打破了。”“钢笔丢了。”(3)主语是指物名词的“被”字句都有相应的非“被”字句,如:“苹果被弟弟吃了”可说成“苹果弟弟吃了”。选择“被”字句往往是为了强调被动关系。如果主语是指人名词,施事须指明,则必须用“被”字句,例如:“我被坏人骗了
54、什么是复句,复句和单句有什么区别?答: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区分单句和复句要看结构,单句的内部可以划分出句子成分。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有逻辑关系,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例如:
①温柔的海风,没有月亮,只有星星。②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例①是复句,尽管它的第一分句是非主谓句。第②是单句,尽管它的主语是一个复句形式。复句之间常有关联词语,但有关联词语的不一定是复句。例如:
③无论谁,都要遵守法律。④只有这项工作,才适合我做。 这两句都是单句。
单句的句子成分之间也可以有停顿,不能把这种停顿看作分句的标志。不过,有时候比如连动句和连贯复句,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停顿,例如:
⑤老张推开门走出去了。⑥老张推开门,走出去了。例⑤是连动句,例⑥是连贯复句。 55、什么是联合复句,联合复句有什么特点,联合复句有哪些类型?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称为联合复句。联合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分不出主次;在结构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联合复句分为并列、连贯、递进、选择、解说等几类。
56、什么是并列复句?答: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这样的复句是并列复句。并列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单用的有“也、又、还、同时、同样”等,合用的有“既A,也B、“也A,也B”、“又A,又B”、“有时A,有时B”、“一方面 A,一方面B”、“一会儿A,一会儿B”、“一边A,一边B”。
57、什么是连贯复句?答:几个分句一个接一个地表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的事件,这样的复句是连贯复句。连贯复句关联词语单用的有“就、便、才、于是、然后、接着、跟着”等,合用的有“首先A,然后 B”。
58、什么是递进复句?答:后一分句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等方面比前一分句更进了一步,这样的复句是递进复句。关联词语单用的有“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更、还”等,合用的有“不但A,而且B”、“尚且A,何况B”、“别说A,连B也C”等。
59、什么是选择复句?答: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个可供选择的事情,这样的复句是选择复句。关联词语单用的有“还是、或者”,合用的有“不是A,就是B”、“要么A,要么B”、“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
60、什么是解说复句?答: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进行解释、说明或总结,这样的复句是解说复句。解说复句没有关联词语,一般靠意合法,例如:“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大阳。”“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老婆子。”
61、什么是偏正复句,偏正复句有什么特点,偏正复句分为哪些类型? 答:由具有主从关系的分句构成的复句,称为偏正复句。偏正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两个组成部分有主有从,正句是全句正意所在。在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
带有一种追说、补充的意味。偏正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偏正复句可以分成因果、假设条件、转折、让步等几种。
62、什么是因果复句?答:分句之间有原因和结果、理由和结果,或理由和目的之类的关系的复句,统称因果复句。它分为说明因果、推论因果、目的因果三类。说明因果所用关联词语单用的有“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以致”;合用的有“因为A,所以B”等。推论因果单用的有“既然、就、可见”,合用的有“既然A,那么B”等。目的因果又分为积极、消极两类,积极目的关联词语单用的有“以、以便、用以、借以、好、好让、为了、为着、为的是”,消极目的单用“以免、免得、省得、以防”。
63、什么是假设条件复句?答:分句之间有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这样复句是假设条件复句。假设条件复句分为三类:充分条件句、必要条件句和无条件句。充分条件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A,那么D”、 “假如A,就B”、“只要A,就B”、“假若A,便B”、“假使A,也B”、“要 (不)是A,就B”。必要条件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有A,才B”、“除非A,才B”,有时也单用“才”。无条件句常用“不管、不论、无论、任凭”表示条件, “都、总、就、总是、还是”表示结果
64、什么是转折复句?答: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不顺着说,而是转到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这样的复句是转折复句。关联词语单用的有“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倒”等,合用的有“虽然A,但是B”、“尽管A,可是B”等。
65、什么是让步复句?答:两个分句之间既有带明显假设意味的充分条件关系,又有转折关系,这样的复句是让步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使 A,也B”、“就是A,也B”、“就算A,也B”、“纵然A,总是B”、“即使A,但是B”、“即令A,也B”等。
66、什么是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有什么作用?答: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不是一种词类,而是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成分。关联词语是复句中分句关系的语法标志。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分句关系,例如:“因为A,所以B”是因果关系,“如果A,那么B”是假设条件关系。
67、关联词语配对使用有哪些情况?答:关联词语配对使用,可以是连词和连词的配对使用,例如“虽然A,但是B”,也可以是连词与副词的配对使用,例如“虽然A,却B”,还可以是副词与副词的配对使用,例如“也A,也B”。有时同一个关联词语可以跟不同的关联词语配对使用,表示不同的分句关系,例如“既A,也B”表示并列关系,“既A,更B”表示递进关系,“既A,就B”表示推论因果关系。
68、什么是多重复句,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答:分句之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称为多重复句。分析多重复句,要特别重视关联词语的作用。关联词语不 但可以指示分句间的结构关系,还可以用来切分层次。在多重复句中,高层次的关联词语覆盖的分句多,低层次的关联词语覆盖的分句少,因此根据关联词语的覆盖面便可以确定相应的切分层次。遇到没有关联词语的分句,也可以用试添加的方法来判断层次和关系。另外,分句间的意念关系也是分析多重复句的重要依据。意义关系松的地方层次高,意义关系紧的地方层次低,最松散的地方,应该是第一层次的所在。
69、什么是倒装句,倒装句有什么特点?
答:汉语句法结构的成分位置比较固定,如主语一般在谓语的前面,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后面,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语的前面。可是在一定条件下,句子中成分的位置可以倒过来,变成谓语在前主语在后,宾语在前动词在后,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但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倒装句。例如:
①多么幸福啊,年青的一代!②小马要结婚啦,我刚听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测试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