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回庙,一年的年例也随之结束。
(选摘自《茂名日报》,2005年2月22日第二版)
18.根据文本,从内容、作用两个方面给“年例”下定义。(3分)
年例是茂名地区 的一个节日。 19.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第①段“年例大过年”说明了年例的重要性,表明过年例比过年还要热闹隆重。 B.第②段“最早黄竹,最迟艾屋”,是引用俗语说明了茂南年例日期的早晚,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C.第③段把改革开放前后农村人做年例的情况作对比,目的是突出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
D.第④段是从时间顺序说明年例节目内容的丰富。
20.你认为茂名年例风俗是否存在一些陋习现象?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例子谈谈你的一点看法。(3分)
(二)懒惰的智慧(节选) 凯利
①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恐怕一生中也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②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够一天饮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提水桶也不愿意,下一步不用说就是铺设管道了,水可以惯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为了不必挑水翻山,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了出来,这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半去,又不愿意沿着湖边绕过去,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岳做成的。
③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每当操纵杆掉下来,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就在机器上装了几条铁丝和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这些东西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他不但可以脱身走掉,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他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目的。 动机活塞的原理。
④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绝不是勤快的农夫,他们不在乎整天在田地上走路。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到约。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⑤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吉尔布菜恩,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判断一种工作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全是懒汉,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动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一个称职的领导人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⑥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赖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准是版汉。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没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那么,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气球上掉到地上的时间,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4”的规则,我们在生活里将会遇上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么令人精疲力尽的麻烦啊!
⑦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的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这些懒汉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21.按照通常的理解,“懒惰”是指“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请你试用一两句话说说文中“懒惰”的含义。(2分)
答:文中“懒惰”是指 。 22.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懒惰”的作用。请分别概括文章的分论点。(3分) 23.对本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对人们所不齿的“懒惰”进行了崭新的诠释,运用大量事例来证明“懒惰”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B.第②自然段以时间为序,着重以用水为例,最终目的在于证明:随着“偷懒”程度的加深,人类的劳动强度在不断减轻。
C.文章所举事例有的是对人、事的具体叙述,有的则为简要的概括叙述;这些事例紧扣所要论述的观点,典型而精当。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目的。 D.从结构上看,第②~⑤自然段与第⑥自然段之间,表面上是并列关系;但从内容上看,后者实际上应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递进。
(三)花 事 抚州娃子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就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目的。 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1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事件。(4分)
25.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在字里行间自然地生长出来的,请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5分) 26.对本文分析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B.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王大伯等人认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考试又不考它”,这些共同反映出人们的功利主义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 D.小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E.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他通过了自己的探索、自己的贽力,找到了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目的。 多年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F.小说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读后让人们心灵震颤,发人深省。 27.小说中的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请谈谈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的困惑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5分)
七、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8.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事、景、物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请以“我发现了 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可以记叙你的经历,可以抒写你的感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否则扣分。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目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9年广东省茂名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