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现金”、“原材料”等科目。期末,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营业费用”科目。

(三)郁闭成林后的公益林转为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公益林“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四)郁闭成林后的公益林转为消耗性林木资产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贷记“公益林”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五)因毁损等原因减少公益林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借记本科目,贷记“公益林”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公益林形成的公益林基金账面余额。

4102农业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农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农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按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业和林业分别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实行混群核算的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实际成本和饲养费用以及实行分群核算的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饲养费用、郁闭成林前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的实际成本以及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等,在本科目核算。

经济林木、农田防护林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实际成本,在“生物性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的实际成本,在“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采割、管护费用,在本科目核算。

二、农业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郁闭成林前消耗性林木资产、公益林以及其他农业活动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直接计入农业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具有生产性特点的林木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费用,直接计入农业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机械作业等所发生的共同性费用,借记本科目(机械作业费等),贷记“累计折旧”等科目。期末,分配计入有关受益对象时,借记本科目(××产品),贷记本科目(机械作业费等)。

(四)辅助生产单位提供的劳务,按承担劳务费用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五)经济林木、农田防护林、剑麻、产畜等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的折旧,借记本科目,

贷记“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零星橡胶树、果树、桑树、茶树等经济林木的更新和补植支出,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计入生物性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直接计入农业生产成本。

(六)多次收获的多年生消耗性生物资产(如苜蓿),其往年费用按比例摊入本期产品成本部分,借记本科目(××产品),贷记本科目(××年种植××作物)。

(七)年终尚未完成脱粒作业的产品,预提脱粒等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

(八)畜(禽)产品实行混群核算的,畜(禽)本身的价值及其饲养费用,均通过本科目核算。购进畜(禽)时,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实行分群核算的,本科目只核算各群发生的饲养费用,畜(禽)本身的价值在“幼畜及育肥畜”科目核算。期末结转各群的饲养费用时,借记“幼畜及育肥畜”科目,贷记本科目。 (九)发生的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汇集,期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或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十)收获的农产品(包括自产留用的种子、饲料、口粮)验收入库时,按实际成本,借记“农产品”科目,贷记本科目;不通过入库直接销售的鲜活产品,按实际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十一)消耗性林木资产采伐时,按其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已计提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借记“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

(十二)实行混群核算的幼畜成龄转为产畜或役畜,按账面价值,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按已计提的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按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应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农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实行混群核算的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实际成本和饲养费用以及实行分群核算的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饲养费用、郁闭成林前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的实际成本以及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等。

三、补充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一)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如有借方余额,应在减去“待转家庭农场上交款”科目贷方余额后,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项目。

“农产品”科目借方余额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农产品跌价准备”项目贷方余额后的净额,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幼畜及育肥畜”科目借方余额减去“存货跌价准备——

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后的净额,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借方余额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后的净额,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在“固定资产原价”项目下,增设“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项目,反映“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在“累计折旧”项目下,增设“其中:生物资产累计折旧”项目,反映“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余额;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下,增设“其中: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反映“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

在“在建工程”项目下,增设“其中:生物性在建工程”项目,反映“生物性在建工程”科目借方余额减去“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后的净额。

“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借方余额减去“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后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第54行“消耗性林木资产”项目反映。

在“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下,增设“其中:公益林”项目,反映“公益林”科目的借方余额。

“应付家庭农场款”科目贷方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付款”项目。

在“资本公积”项目下,增设“其中:公益林基金”项目,反映“公益林基金”科目的贷方余额。

(二)在利润表中增设第12行“家庭农场实际上交利润”项目,反映家庭农场实际上交的利润净额。 (三)本办法对《企业会计制度》“资产负债表”补充了附表4“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变动表”,并说明其编制方法;对“资产负债表”附表1“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补充了附表1.1“生物资产及农产品减值准备和跌价准备明细表”,并说明其编制方法。

(四)本办法对《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补充了以下规定:

1.对生物资产分类情况的说明。

2.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以及发生跌价损失的原因。

3.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以及发生减值损失的原因。

4.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

5.生物性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以及发生减值损失的原因。

6.报告期内生物资产的重大处置活动。

7.期末作为抵押物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其有关情况。

8.公益林及公益林基金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

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变动表(格式)

会企01表附表4

编制单位:年度单位:元

本年增加数③本年减少数④

其中:其中:

项目

行次

期初账面价值

小计

购买繁殖(育)

其他资产转入

小计

出售收获

转入其他资产

本年折旧

本年计提减值

期末账面价值

一、种植业小计1

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2×

消耗性生物资产3

二、畜牧养殖业小计4

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5×

消耗性生物资产6

三、林业小计7

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8×

消耗性生物资产9

四、水产业小计10

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11×

消耗性生物资产12

五、生物资产合计13

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14×

消耗性生物资产15

生物资产及农产品减值准备和跌价准备明细表(格式) 会企01表附表1.1

编制单位:年度单位:元

项目

行次

年初余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4)在线全文阅读。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577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