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回答]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小结引入]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 课题2:元 素
[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补充说明] 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 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 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 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板书]2.特点
[讲解] 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板书]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 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请看下列练习。
[投影]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 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 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学生回答]
① 错误。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 错误。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提问]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
[回答]应该不是。
[介绍]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投影]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
[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书]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学生阅读P72资料]
[活动与探究]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药品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
[学生活动]??
[回答] 1.阿莫西林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硫。 2.罗红霉素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
[小结] 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
[过渡] 请大家结合前面有关分子的知识与本节课有关元素的知识,共同来看下面的讨论。
[投影] 展示“讨论”。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 水--→ 氢气+氧气
(H2O) (H2) (O2)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
[回答] 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讲解] 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小结] 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学生思考]
[讲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 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请看下列表格:
[投影] 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 区分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的一 类原子的总称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 个数,没有数量 多少的含义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 观组成,例如可以说, “水里含有氢元素和 氧元素”或“水里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的”,但不能说“水 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 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 即表示种类,又 讲个数,有数量 多少的含义 应用于描述物质 的微观结构。例如, “一个水分子是 由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 分子是由氢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的” 使用范围 及举例 [总结并板书]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答案]a. 错误。改正: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错误。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错误。改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板书设计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排名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 布置作业:P77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过渡]了解了元素的定义以及它的特点后,我们再来看元素的表示。“知识是无国界的”, 但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来表示,则给学术交流带来很多的不便,从而也会阻碍化学前进的脚步。所以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
[板书]二、元素符号
[阅读]请大家阅读P73资料,了解元素符号的来源。 [学生阅读后,请学生简要陈述元素符号的来源]
[陈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号的是道尔顿,他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但随着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这种符号不便于书写和记忆,未能广泛采用。
2.现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
素,书写时要大写。
如: 氧→O,氢→H,碳→C。
3.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如: 铜→Cu,钙→Ca,氯→Cl。
[总结强调]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一定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板书]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如,氧→O,氢→H。
若第一个字母相同,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过渡]知道了元素符号的写法,还应该知道元素符号的读法。 [板书]2.读法
[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元素符号]
C、 H、 Cu 、Ca、 N 、S 、Na
(注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读成该字母的英文读法,一定要及时纠正过来.并加以强调)
[强调]元素符号在渎的时候就应该渎成该元素的名称,而不能读成英文字母。 如,C读碳,S读硫,Cu读铜,等等。
三、小结: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四、布置作业: 课本P77页的习题 五、板书设计: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读法及写法:“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意义: a、表示一种元素;
b 、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教学反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课题3 元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