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严”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永德县第二完全中学:徐永兵
班级管理的过程是陶冶人格的过程。班主任具备了一定的专业修养,就会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终极目的。把握好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
一、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爱心,就是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班主任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只有教师将整个身心扑在学生管理上,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理解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为管理好班集体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知心必须贴心,这就要求班主任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要给
学生认识错误、弥补过失留有充分的余地;在学生需要的地方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要客观地、不带偏见地了解学生并看待所发生的每件事。注意对学生“观其言、察其行”,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限于中学生的知识阅历,尚未能达到“深藏不露”的 心理水平。他们的很多心理活动往往会不自觉地溢于言表,只要班主任处处留心,注意认真观察,就会从其言行举止中发现一些问题。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某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多?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发现异常现象后,才能从爱入手,从实际出发及时、有效地展开教育工作。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二、严格教育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必然手段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一学生未定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语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教育教学中一项复杂、艰苦而又长期的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要把握好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灵活运用好“爱”与“严”这把双刃剑,就一定能够达到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用爱心培育新人,是我们每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爱”与“严”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