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
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答案:1、B 2、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3、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_______________;②乡关:_____________。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 (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汉阳林木)分明可数。2、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3、寂寞、惆怅;4、“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4)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结合本诗说说陶诗的风格)
答案:1、C;2、归隐之心愿(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3、厌恶官场、喜爱田园(颇为无数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4、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 望 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2分)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答案:1、破、深 2、望(1分)山河 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 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
(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
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D
4、阅读下面古诗 , 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1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答:
答案: 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 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4、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5、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1—2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答案:1、D 2、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6、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②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
答案:1、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2、 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言之有理即可)②略(言之有理即可)3、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答: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答:
答案: 1.(2分,每处1分)望 高大雄伟2、(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3、(2分)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1—4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07年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五(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