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沪点及公式汇总粤版初中中考物理知识(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初中物理公式(三)

电路中基本电量的关系 电流 电压 串联电路 I 1 = I 2 = ? U = U 1 + U 2 + ? R = R 1 + R 2 + ? R = n R 0 ( n个等值电阻 R 0串联) U 1∶U 2 = R 1∶R 2 W1 / W 2 = P 1 / P 2 = Q 1 / Q 2 = U 1 / U 2 = R 1 / R 2 并联电路 I = I 1 +I 2 + ? U 1 = U 2 = ? 1 / R = 1 / R 1 + 1 / R 2 + ? R = R 1 R 2 /(R 1 + R 2) (两个电阻并联) R = R 0 / n ( n个等值电阻 R 0并联) 分流 I 1∶I 2 = R 2∶R 1 W1/ W2 = P1/ P2 = Q1/ Q2 = I1/ I2 = R2/ R1 电阻 分压 W = W 1 + W 2 + ? + W n P = P 1 + P 2 + ? + P n Q = Q 1 + Q 2 + ?+ Q n 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像性质 物距 u 倒立 正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放大 缩小 缩小 实像 虚象 实像 像距 υ 2 f >υ> f υ = 2 f υ > 2 f 同侧 异侧 异侧 异侧 异侧 放大 虚象 无 同侧 放大镜 应用 u > 2 f u =2 f 2 f > u > f u = f u < f 像、物移动时的变化规律 照相机 幻灯机 等大 实像 放大 实像 不成像 正立 凸透镜成实象时,物距变大(小),像距变小(大),像变小(大) 凸透镜成虚象时,物距变大(小),像距变大(小),像变大(小) 初 中 物 理 量 求 法 一 览 表

物 理 量 主 要 公 式 (1) 用刻度尺测(2)路程s?vt (3) 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主要单位 Km 、m、dm、cm 、mm等 1km=1000m 1m=100cm 长度(L) WpF.ls=(4) 力臂l1=22(5)液体深度h? F??gF1(6)物体厚度:柱体h=V 立方体a=3V S1πD2 4(1) 面积公式 长方体S=ab 正方体S=a2 圆S=πR2 = 面积(S) (2) 体积公式s?Vp (3) 压强公式 s? hF43πR (2) 密31m2=102dm2 1dm2=102cm2 1cm2=102mm2 1m3=103dm3 1dm3=103cm3 1cm3=103mm3 1h=60min 1min=60s 1m/s=3.6km/h (1) 数学公式V正=a3 V长=Sh=abh V柱=Sh V球=度公式V?体积(V) m? (3)用量筒或量杯V=V2-V1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时V=V排=F浮/ρ时间(t) 速度(v) (1)速度定义t?液g部分露出时V排=V物-V露 sW(2)功率t? (3)用钟表测量 vPsWFsP??Fv 则v? (1)v? (2)P?tttF(1)重力公式m?质量(m) GW (2)功的公式 W?Gh?mghm? ggh(3)密度公式m??V (4)用天平测量 (1)??密度(ρ) 阿基米德原理F浮=ρ合力(F) 压强(p) 液gV排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mGGp m?有?? (2)压强公式p??gh ?? (3)VggVgh则ρ液=F浮gV排1g/cm3=1000 kg/m3 N 1Pa=1N/m2 (1)同方向F=F1+F2 (2)反方向F= F1-F2(F1>F2) (1) p?F(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2)p??gh适用于一切液S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1) 称重法 F浮=G-F示 (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浮力(F浮)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 动力、阻力 F1l1?F2l2 则 F1?F2l2Fl F2?11 l1l2l1与l2单位相同即可 (1)定义W=Fs 重力做功W=Gh=mgh 摩擦力做功W=fs (2)总功W总=F动s W总=W有+W额 功(W) 有用功=Gh W有=W总-W额 (3)η=1J=1N.m =1w.s W有WW W有=ηW总 W总=有 (4)P? W=Pt t?W总(1) η=W有W总=W有?W有?W额1 W额1?W有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η总小于1 W有P有tP有(2) η== ?W总P总tP总机械效率(η) (3) 对于滑轮组 η=(4) η=G(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nFW有GhG= ?W总Gh?G动hG?G动1G(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n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拉力(F) F?1G(G物?G动)(3)一般用F?(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n?nWWFs?Fv (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 (2) P==ttt数)(4)物体匀速运动,一般F=f (f 一般为摩擦力) 功率(P) (1)P=1w=1J/s =1N.m/s C的单位为 J/(Kg.℃),水的比热为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1) Q吸=cm(t-t0) Q放=cm(t0-t) 可统一为Q=cm△t 则c?比热(c) Q m?t(2) Q放=qm(q为J/kg m用kg) (3) Q放=qV (q为J/ m3 V用m3) (4) 不计热量的损失时 Q吸=Q放(热平衡方程) (1)I?U RW Ut(2)W=UIt 则I?(3)P=UI 则I?P(P为电功率) U电流(I) (4)焦耳定律Q=I2Rt 则I?Q RtW Rt1A=1000mA (5) 纯电阻电路W=UIt=I2Rt 则I?(6)P=UI=I2R 则I?P RWP (3)U? ItI(7)串联:I=I1=I2 并联:I=I1+I2 (9)从电流表上读出 (1)U=IR (2)U?1KV=1000V, 1V=1000mV。家庭电路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36V 电压(U) U2U2QR(4)焦耳定律Q?(Q为产生的热量)P?则t则U?RRtU?PR(5 )串联:U=U1+U2 并联:U=U1=U2 (6)从电压表上读出 UU22t (1) R?(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W=UIt=IRt=IRPWU2tU2U22R?2或R?则R?(3)P?IR则R?2 P? IItWRP1Ω=1V/A 电阻(R) QU2t(4)焦耳定律Q=IRt 则R?2或R?(Q为产生的热量) ItQ21MΩ=106Ω 1KΩ=103Ω (5)串联:R=R1+R2 则R1=R-R2 R2=R-R1 (6)并联:111R1R2?? R? (7)从欧姆表上读出或从RR1R2R1?R2国际单位为J,电能表上常用单位为KW.h 铭牌上读出如滑动变阻器上的“10Ω 1A”等字样。 U2t (1) W=UIt (2)W=Q=IRt?R2电功(W) (3)P=W2则W=Pt (4)当无热量损失时W=Q=IRt t1KW.h=3.6×106J (5)从电能表上读出(其单位为KW·h) 电功率(P) (1) P?UI?IR?2WU (2) P= (3)从用电器上读出 tR21Kw=1000w 1马力=735w 其单位为J 电热(Q) U22t 当不计热量损失时,Q=W=I2Rt (1) Q?IRt?R(2)热平衡方程Q吸=Q放 W UI通电时间(t) QWW2(2) P= 则t? (3)Q=IRt 则t?2 IRtP(1)W=UIt 则t?祝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知识点

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 4.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5. 超声:频率高于2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6. 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7.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8.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9.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0.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1.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2.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3.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1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6.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7.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注意 :铭牌中有“电压,电功率”时,先计算出R,(R= )另外,如果题目中有“正常工作 ”就隐含着条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沪点及公式汇总粤版初中中考物理知识(5)在线全文阅读。

沪点及公式汇总粤版初中中考物理知识(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12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