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步曲 课前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一、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人、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的变化为例)? (1)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3)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①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②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人体内,流入第二营养级。?

3.过程图解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原因: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1)原因: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2)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级到高级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思考讨论?

1.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那么前一营养级的一个个体一定比后一营养级的一个个体含有的能量多吗??

提示:不一定。例如,牛吃草,而牛含的能量比草多。? 2.建立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吗??

提示:不能。但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第二步曲 名师要点精析

一、如何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的输入?

(1)源头: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

(2)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3)能量形式转换:光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输入总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总值。? 2.能量的传递?

(1)传递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的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传递的效率:10%~20%。?

(4)传递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能量的分流:每一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①被该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分解消耗一部分,其中产生的ATP用于生命活动,产生的热能从生物群落散失到大气中。?

②进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 ③动植物遗体、残枝落叶、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特别提醒?

①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生物所同化的能量。?

②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3.能量的散失?

(1)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2)过程:

(3)特殊途径?

动植物遗体形成的煤炭、石油等→(工业/燃烧)热能?

二、如何准确理解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能量的传递效率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教材中图5—7与图5—8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1.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

(1)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肉食性动物以植食性动物为食,而植食性动物不能反过来以肉食性动物为食。?

(2)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以呼吸作用产生热能而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

(1)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掉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2)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3)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给了分解者。?

3.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即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计算方法为:能量传递效率=(下—营养级同化量)/(上—营养级同化量)×100%。因能量传递效率=20%,传到第五营养级时,能量已经很少了,再往下传递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所以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讨5个。? 应用指南?

应用能量传递效率解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应先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再根据题目常用“最多”、“最少”和“至少”等特殊字眼,限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

4.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比较教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可以发现,在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中,流人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中多了一条“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两种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方法和理解角度小同。理解流人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1)定量不定时分析:流人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人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2)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①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第④部分的能量将保留给下一年。?

三、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能量以及生物量都是呈金字塔状吗?有没有特殊形状?请进一步分析各金字塔图的含义??

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中表示不同关系的一种形式,生态学中常以金字塔的形式表示的有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等。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特别提醒?

①根据能量流动的递减性原则,在建立与人类相关的食物链时,应尽量缩短食物链。?

②能量金字塔的形状永远是正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有可能倒置。?

四、为了使能量更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常见的农业生态体系有哪些?? 1.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如作物秸秆的多级利用。 2.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如桑基鱼塘生产体系。

3.农林牧渔联合生产系统,如农林牧渔生产体系初级模式和粮桑渔畜业生态体系。

知识拓展?

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利用率,实质上是充分利用了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不是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例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D所含能量之和?

【思路点拨】由题目获得的信息有;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②能量流动是单向的;③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逐渐递减。解答本题,要结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逐项分析。?

【试题分析】选C。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A B C D ?

【例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消耗植物?

A.10千克 B.40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

【试题分析】选B。由题间可知人的能量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分别是:①植物→人,②植物→羊→人,③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人。设通过①②③三条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b、c,则a×20%,b×20%×20%=1×1/4,c×20%×20%×20%=1×1/4,求出a=5/2,b=25/4,c=125/4,进而求出a+b+c=40。? 【方法技巧】(1)若一食物网中,已知最高营养级增重为N:?

①要求最多需第一营养级多少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 ②要求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多少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 (2)若一食物网中,已知第一营养级重量M:?

①要求最高营养级最多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 ②要求最高营养级最少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 以上措施可表述为: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B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比A营养级的能量少,但生物个体数不一定少,如一棵大树与树上的毛毛虫的关系 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是20%,当MA<5MB时,B会过量取食A,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B摄入的能量多于B的同化量,因为B摄入的能量中有些并没有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所以A所固定的能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大于B、C、D之和

【例3】(2007·广东高考)“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试题分析】选C。在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建立的“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相同,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建立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原理,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此农业生态系统中,其生物成分除茶树、猪、人和生产沼气的微生物外,还有很多其他生物成分,都需要不断地施肥、浇水等外部投入,由此可见,只有选项C正确。?

第三步曲: 课后知识巩固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学键 C.绿色植物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3.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 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 B.青草和猫头鹰 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D.食草昆虫和青草

4.蛇捕食一整只老鼠,那么蛇获得了这只老鼠的( ) A. 全部的物质和能量 B. 全部的物质和部分的能量 C. 部分的物质和全部的能量 D. 部分的物质和能量

5.某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蛙、蛇、鹰、昆虫和食虫鸟等生物。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000 KJ。如果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那么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分别是( ) A. 540 KJ和81 KJ C. 24000 KJ和960 KJ 二、非选择题

1.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和 的过程,称为生态

B. 36000 KJ和960 KJ D. 960 KJ和192 KJ

D.太阳光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6663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