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车间布置及主要设备的选择 每个机架的出口侧。
表3-4 精轧机各性能参数
项目 轧机形式 直径∕mm 辊身长∕mm 主电机供电方式 功率/KW 压下装置 最大轧制力/KN 开口度(最大辊径时) F1 CVC 800 1780 AC 8000 液压 44000 50 F2 CVC 800 1780 AC 8000 液压 44000 50 F3 CVC 800 1780 AC 8000 液压 44000 50 F4 CVC 800 1780 AC 8000 液压 44000 50 F5 PC 680 1780 AC 6500 液压 40000 50 F6 PC 680 1780 AC 6500 液压 40000 50 针对本次的设计要求,参考现场的实际经验,为了生产3mm带钢,选用的轧辊的直径是:
F1-F4:CVC轧机
工作辊尺寸Φ800×1780mm ;辊颈尺寸Φ320mm。 支承辊尺寸Φ1150×1780mm mm ;辊颈尺寸Φ600mm。 轧制力4400吨;电机功率AC8000KW。 F5-F6: PC轧机 交叉角度0.5-1.5度
工作辊尺寸Φ680×1780mm ;辊颈尺寸Φ310mm。 支承辊尺寸Φ1100×1780mm ;辊颈尺寸Φ550mm。 轧制力4000吨;电机功率AC5000KW。
3.2.7压下装置
压下装置即上辊调整装置,如图3.15所示。就驱动方式看有三种形式:手动压下、电动压下和液压压下装置。手动压下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但体力劳动繁重,压下速度和压下能力小。电动压下装置可用于所有轧机,移动距离、速度和加速度都可达到一定要求,但结构复杂,反应时间长、效率低。液压压下装置主要用于冷热轧板带轧机上,具有较高的相应速度和调整精度,但费用高,控制形成有限。90年代建设的新热带钢轧机,多数采用液压压下装置,少数轧机采用电动压下加液压压下装置。液压压下装置直接通过安装在牌坊上的横粱与轴承座之间的液压缸进行轧辊位置控制。液压缸的行程 有3种:短行程(小于50mm)、中行程(小于200 mm)、长行程(大于200mm)。短行程仅作为AGC
-23-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功能之用。中长行程除了有AGC功能之外还承担辊缝预设定功能。液压压下比电动压下机构大为简化,而控制精度比电动压下大幅度提高[16]。
1-压下螺丝;2-牌坊;3-压力块;4-支撑辊轴承座;5-磁尺;6-液压缸;7-支承辊.
图3.15 液压压下装置
3.2.8 活套装置
活套装置设置在精轧机组两机架间,是热连轧机组必须配备的,活套装置类型有气动型、电动型、液压型三种形式,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电动型和液压型。它的作用是:(1)消除带钢头部进入下机架时产生的活套量;(2)轧制中通过调整活套维持恒张力轧制:(3)施加微张力保持轧制状态稳定。
活套一个完整的起落周期包括起套、活套调整、落套三个部分。起套是带钢咬入下一机架后,活套臂从机械零角开始升起,按给定张力将带钢绷紧的过程。起套过程要求在1s内完成,以避免带钢在无张力控制状态下轧制产生厚度波动段过长。活套调整是轧制过程中根据机架间带钢长度的变化调整活套高度实现恒定微张力控制的过程。落套是带钢尾部离开前一机架是活套降回机械零位以避免带钢甩尾的过程。落套信号由热金属检测器发出,经延时后使活套电机反转落套。落套过程中的活套辊不应突然下降,应是带钢在轧机中顺利通过,落套过程时间要求小于0.5s。
活套装置要求响应速度快、惯性小、起动快且运行平稳,以适应瞬间张力变化。气动型活套装置现已基本淘汰。电动型活套装置为减小转动惯量,提高响应速度,由过去带减速饥改为电机直接驱动活套辊,电机也由一般直流电机改为特殊低惯量直流电机。有的厂家为进一步提高活套响应速度采用了液压型活套,由液压缸直接驱动活套辊,如武钢2250mm精轧机活套为液压活套。
随着机架间张力控制技术的进步,部分机架采用微张力无套轧制和张力
-24-
第3章 车间布置及主要设备的选择 AWC控制。如宝钢2050mm精轧机组F1、F2机架就采用了上述张力控制技术。
3.2.9卷取装置
卷取机位于精轧机输出辊道末端,由卷取机入口侧导板、夹送辊、助卷辊、卷筒等设备组成。它的功能是将精轧机组轧制的带钢以良好的卷形,紧紧地无擦伤的卷成钢卷。卷取机的数量一般2~3台即可满足要求。
卷曲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带钢头部进入卷取机前,输出辊道、夹送辊、助卷辊、卷筒均以不同的速度超前率进行运转。带钢头部进入夹送辊后,借助上下夹送辊的力量,迫使带钢头部向下弯曲,并沿着导板进入有助卷辊及导板和卷筒形成的间隙前进,同时,借助卷筒和助卷辊的超前率作用,将带钢紧紧的缠绕在卷筒上。当头部在卷筒上缠紧后(大约3~4圈),输出辊道、夹送辊、助卷辊、卷筒的速度超前率为0与带钢速度同步,同时,保持一定张力进行卷取。卷取张力在卷筒与精轧机和夹送辊之间产生。卷取机以最大转矩法控制张立恒定,即使电流Ia正比于D/Φ而变化[19]。
本设计选用两台卷取机,可预留第三台卷取机的位置。
-25-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26-
第4章 典型产品压下规程设计 第4章 典型产品压下规程设计
4.1 概述
板带钢轧制压下规程是板带轧制制度(规程)最基本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着轧机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压下规程的中心内容就是要确定由一定的板坯轧制成所要求的板带成品的变形制度,亦即要确定所需要采用的轧制方法、轧制道次和每道压下量的大小,在操作中就是要确定各道次压下螺丝的升降位置(即辊缝的开度)。与此相关连的,还要涉及到各道次的轧制速度、轧制温度及前后张力制度的确定及原料尺寸的合理选择,因而广义的说来,压下规程的确定也应当包括这些内容。制定压下规程的方法很多,可概括为以下两种:
经验方法,就是按现场经验公式直接分配各道次的压下率和各道次出口的厚度。
理论方法,就是从充分满足前述制定轧制规程的原则出发,按预设的条件通过理论计算或图表方法,以求最佳的轧制规程。也就是根据车间生产的能耗曲线,分配各架能耗负荷来确定压下率以及厚度。现代连轧机组轧制规程设定最常用的方法是“能耗法”,就是从电机能量合理消耗观点出发,按经验能耗资料推算出各架压下量。对于轧机强度日益增大,轧制速度日益提高的现代连轧机而言,电机功率往往成为提高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采用这种方法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变化的因素太多,特别是温度条件的变化很难预测和控制,事先按理想条件经理论计算确定的压下规程在实际中往往并不能实现。在人工操作时就只能按照实际情况平操作人员的经验随机处理。只有在全面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轧机上,才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从上述原则和要求出发,对压下规程进行在线理论计算和控制。
通常在板、带生产中制定压下规程的方法和步骤为:
(1)在咬入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经验分配各道次压下量,这包括直接分配各道次绝对压下量或压下率、确定各道次压下量分配率及确定各道次能耗负荷分配比等各种方法;
(2)制定速度制度,计算轧制时间并确定逐道次轧制温度; (3)计算轧制压力、轧制力矩及总传动力矩; (4)校验轧辊等部件的强度和电机功率;
(5)按前述制定轧制规程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改进。 压下规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2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年产280万吨1780热轧带钢车间设计毕业设计终稿 - 图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