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近日,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引发关注。9岁男孩吴耀杰将自己的压力写进歌词,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也令不少家长陷入沉思。
今天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较以往更为优越,但今天的孩子,也无疑是辛苦的。正如歌曲中所唱,“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10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随着竞争压力增大,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愿等,用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将孩子的业余时间填得过满。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高出一筹,老师们不愿等,不断扩容教学内容、不断加快教学节奏。
久而久之,家长们的攀比,成了孩子们辛苦奔波的理由;成人世界的期待与生存法则,成了推动孩子疾行的动力。于是,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已经忘记了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与节奏,让孩子真的像个孩子,让童年真的称得上童年。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已经忘记了尊重孩子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忘记了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成就感,而应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牵着孩子走得太急、太远,竟然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教育,究竟从哪儿出发,又该去往何方?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品没有生命,农作物则相反。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每个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正因此,揠苗助长使不得,填鸭抑或大水漫灌也使不得。唯有以自由为土壤、以尊重和爱为阳光,才能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健康生长。“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也只有遵循儿童内在的发展秩序,才能在潜移默化与润物无声中,让心灵更丰满、人格更完善、个性更彰显。
应当看到,现实生活中,面对严酷的竞争压力和考试的指挥棒,理想的教育理念往往显得单薄。这也是为什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始终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探索一路前行;为孩子减负,成为过往几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难题。效率与质量、个性与共性,始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词,一直被反复论争。但今天,社会普遍的人才观与价值观在逐渐优化,评价体系也在朝着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的方向持续改进。在这种背景下,注重知识同时更重视能力、素质与品格的理念,正在教育系统内形成共识;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与差异的理念,正逐渐为更多的家长所接受。 有一则寓言《牵着蜗牛去散步》,令人深思。牵蜗牛去散步,想走得快点儿,可蜗牛用尽了全力,也只能前进一点点;备感绝望松手的一刹那,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置身于美丽的花园,不禁疑惑:
1
究竟是谁在牵着谁散步?与孩子一道放慢脚步,永葆最纯真的视角、最饱满的心灵,我们才能共同体味生命与成长的美好。
莫让孩子在家长的攀比下“负重前行”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近日,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引发关注。9岁男孩吴耀杰将自己的压力写进歌词,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也令不少家长陷入沉思。(5月9日《人民日报》)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过了10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很难想象一个九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创作歌曲,但这却是孩子的真实写照,更唱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好”,这句话看似一句调侃,可是仔细想想却不免五味陈杂,“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折射出的是家长的攀比心理,更折射出教育“病”了。
随着竞争压力增大,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愿等,用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填满了孩子的业余时间,同时也填满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为了让学生在竞争中高出一筹,老师们不愿等,不断扩容教学内容、不断加快教学节奏。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担子越来越重,童趣与童真也正在与他们渐行渐远。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多年,但是“唯分数论”的大环境仍然难以改变。一方面,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参加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就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跑”太快,自己家的孩子被甩得太远。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发现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觉得在其他家长或是同事面前出了丑,反过来觉得自己的孩子没给家长争面子。
诚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味追求分数的教育在异化变形,让家长和孩子都没有了方向。笔者以为,要让家长的攀比之风降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于国家而言应当建立健全学生能力水平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机制问题;于学校而言,注重课堂教育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教育模式,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于家长而言,应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思想和观念上破除“唯分数论”,真正做到给孩子“减负”。
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合力,才不致“起跑线”大战愈演愈烈,久久为功才能还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
热衷“织网”势必自缚
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点评素材 - 时评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