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象征主义:
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诗歌流派,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家要创造的意境,用间接的象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一战前波及欧洲各国和各艺术领域。(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第一部象征主义作品:波德莱尔《恶之花》;象征主义“三剑客”:法国诗人马拉美、魏尔伦、兰波。) 2. 未来主义:
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思潮,兴起于意大利,随后传入俄国,在法、英、德、波兰等国也有一定影响。创始人是意大利诗人、戏剧家马里内蒂,代表人物有帕拉泽斯基、戈沃尼、帕皮尼、索菲奇等。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宣言》标志着未来主义诞生。
艺术主张:文学艺术的使命应该是勇于探索未知、面向未来,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以“自由不羁的字句”表达运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速度以及它们的组合。 3. 表现主义:
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是本世纪初到30年代盛行于欧美的文学艺术流派,首先出现于绘画界,后来发展到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其艺术追求是:①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认为文学不是客观现实的反应,而是主管的自我表现。②在表现与本质的关系上,主张突破时务的外在表象,直接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摆脱外界的印象,直接表现作者的主观现实。③在个别和一般上,常常忽略个人的特征,而着重表现全人类的普遍的东西。 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斯特林堡。代表作家: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皇》《毛猿》)、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 4. 意识流小说: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活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意识流”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艺术特征有:①作家退出小说。②情节淡化。③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④时空交错和心理时间。⑤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⑥语言上的创新变异。 代表作家:法国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5. 存在主义文学:
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是一种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形象阐述的文学思潮。与20世纪30年代末兴起于法国,二战后影响欧美,波及亚非诸国;50、6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逐渐衰落,80年代随着萨特的去世而结束。
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等。存在主义的特征:①鲜明的哲理性。②独特的真实性。③所处环境的确实性。 6. 荒诞派戏剧: 始称“先锋派”,又称“反戏剧派”、“反传统戏剧派”,是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50-60年代风靡欧美剧坛的一个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没有共同的宣言、纲领,没有正式的团体、刊物和有组织的活动,但它是最能反映战后西方社会思想意识的一个戏剧流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不但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戏剧观念,推动了戏剧的边个发展,而且它的艺术手法影响了小说、电影、舞蹈等。 奠基人:法·尤奈斯库(《秃头歌女》《椅子》);爱尔兰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7. 黑色幽默:
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小说流派。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收集了一些作家的小说片段,编成一个集子,书名为《黑色幽默》;尼克伯克在《致命一蛰的幽默》文章中,也把这一类型的作品成为“黑色幽默”。弗里德曼被尊为“黑色幽默”的司令官,尼克伯克被称为“黑色幽默”的理论家。“黑丝幽默”的旗帜是约瑟夫·海勒
这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有目的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思想上,受存在主义思想影响,“存在即荒谬“是其主导观念;艺术上有四个特征:①哭笑不得的幽默。②“反英雄”式的人物。③“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④寓言性。 8. 魔幻现实主义:
20世纪流行于拉美并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文学流派。以小说创作为主,在反映现实的叙述和描述中,使用或者插入神奇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及各种超自然现象;常借用古老的神话和民间传说,把拉美的现实生活用怪诞、幻想的手法变成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而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情节和场面,给人一种似是而非。似真亦幻的感觉。在内容上,反映拉美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大庄园主、大资本家和军事独裁者的罪行;在形式上,常运用几条线索交错发展的立体结构,并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和心理时间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二、简答题
1.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①在崭新的时代高度去描绘现实。 ②力图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③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成为表现的对象。 ④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要主题。 2.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①多卷本“长河小说”出现 ②受现代主义影响
③淡化情节,对典型人物的塑造有所减弱。 3. 苏联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结合时代和新文学的要求,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战斗性和乐观主义色彩。
②植根于十月革命后的社会生活土壤,运用无产阶级思想观察和描写现实,表现新的主题和新的人物。
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创作方法,要求从现实发展中真实、历史地描写现实,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
④个人崇拜、极左思潮导致文学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对现实主义作了狭隘的理解,忽视文艺的娱乐、审美功能。 4. 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①局外感和厌恶感。 ②冷漠感和仇恨感。 ③异化感和威胁感。 ④孤独感和绝望感 ④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 5. 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主张
①在艺术与生活、现实和真实关系上,强调表现内心的生活、心理的真实。
②在艺术与表现、模仿的关系上,认为艺术史表现,不是再现,是创造,不是模仿。 ③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离开了形式无所谓内容。 6.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①在文学创作上,否定作品的整体性、确定性、规范性和目的性,主张无限制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相对性,反对规范、模式、中心等对文学创作的制约。
②在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上,后现代主义对事物的本来因素,对社会、对客体、对人只作展示,不作评价,不强加预先设定的意义让读者去思索归纳。
③在人物塑造上,强调自我表白的话语欲望、打破以人为中心讲述完整的故事、人的历史、人的性格情感,人生经历被支离破碎的感觉代替。
④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纯粹的虚构、特定的境遇取代了传统文学围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展开情节,也取代了主人公与他人及自身发生的冲突,把人物从缺乏意义而又无法忍受的现实中拉开,出现了一个充满噩梦与幻想的毫无意义而又野蛮的世界,停滞和重复取代了动态和变化,虚构的“体验场”的情景取代了现实生活与社会环境。
⑤在艺术手法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创新,表现出随意性、不确定的特征。
7. 萧伯纳对戏剧艺术的贡献
①继承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又有所突破。
②娴熟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戏剧。 ③发展了喜剧。
④在戏剧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⑤易卜生之后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 ⑥开创了英国戏剧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8.《约翰 克里斯多夫》的思想内涵
①通过平民音乐家克里斯多夫顽强奋斗的一生,揭示十月革命前西欧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反抗——幻灭的心灵历程,讴歌他们孤军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
②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遭际,反映当时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国家的黑暗现实,抨击依赖于金钱与权势的虚伪、堕落的艺术,倡导真诚的能净化道德的艺术,以此创造健全的文明。
③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是反对西欧各民族间的仇恨和战争,罗兰企图以“博爱”作为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团结的纽带。 9. 肖洛霍夫的创作个性
①通过“地方性”题材反映历史性主题,展现了顿河地区哥萨克的历史和现实的充满乡土味逇画卷。
②忠于真实,把现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如实揭示出来。
③善于创造艺术典型,笔下的哥萨克农民是历史变革的积极参与者。
④独特的艺术风格,善于表现动荡时代复杂的斗争和人民生活的深刻变化,被称为史诗作家。
10. 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具体体现
电报式语言: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思想,使语言朴实无华。在他笔下,几乎没有总体上的风景描写,对于所描写的场面也很少进行特别的强调;很少使用形容词和副词,而是依靠名词准确性和动词生动性直接触及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事物的基本色彩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论述题
1. 以一部或多部作品为例,分析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①站在崭新的时代高度去描绘现实。 ②力图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③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成为表现的对象。 ④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要主题。
2. 以一部或多部作品为例,分析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①多卷本“长河小说”出现 ②受现代主义影响
③淡化情节,对典型人物的塑造有所减弱。
3. 以一部或多部作品为例,分析卡夫卡小说的思想特征 ①权威的不可抗拒 ②障碍的不可克服 ③孤独的不可忍受 ④真理的不可寻求
4. 以一部或多部作品为例,分析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征 ①戏剧结构的荒诞 ②语言的荒诞 ③舞台形象的荒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外国文学名词解释简答复习重点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