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综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1987年成立于深圳的一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大,技术发展迅速,1996年为国内电信设备行业龙头。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华为确立对外投资战略,在海外建立合资或独资的子公司:巴西(1997年)、印度(1998年)、中东和非洲(2000年)、东南亚和欧洲(2001年)、美国(2002年),同时目前华为在国外建立了16个研究所,分布在美、英、德、法、俄等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987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选择落户深圳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A. 劳动力 B. 技术 C. 政策 D. 交通
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初期时不优先选择发达地区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地区() A. 优惠政策较少 B. 技术水平较高 C. 远离原料产地 D. 电信设施完善
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工厂在美国选择就近分布于同一个工业园区内,这样() A. 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B. 有利于共用廉价的劳动力 C. 有利于资源和原料的使用 D. 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 华为研发投入大,技术发展迅速,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1980年深圳设立特区,起步晚,科技水平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1987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选择落户深圳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C对。 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初期时不优先选择发达地区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地区技术水平较高,华为没有竞争优势,B对。发达地区的优惠政策较多,A错。技术指向型产业,原料、电信设施完善不是主要因素,C、D错。
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工厂在美国选择就近分布于同一个工业园区内,属于产业集聚,这样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A对。华为是技术指向型产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料、土地等,不是主导区位因素,B、C、D错。
点睛:1980年深圳设立特区,起步晚,科技水平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是主要原因。发达地区技术水平较高,华为在发展初期没有竞争优势。产业集聚,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成贵高铁起于成都市,途经乐山市、眉山市、宜宾市、昭通市、毕节市,止于贵阳市,全长约632.6公里,总投资约780亿元,为新建客运专线。全线桥隧比重达到78.6%,占线路总长的29.69%,隧道有183座,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成贵铁路修建中,将不再使用河墩跨桥设计,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铁路其余跨越河段大桥桥墩将不涉水,如鸭池河大桥。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局部高铁分布图与成贵高铁走向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成贵高铁走向弃直取弯原因可能是()
①照顾老少边穷地区,有利于扶贫②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③避开成渝铁路客运
专线,减少重复性建设④合理布局高铁网,使西南三省更广泛的区域受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成贵高铁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修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A. 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 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 资金缺乏,技术落后 D. 地形崎岖,地质复杂
6. 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铁路其余跨越河段大桥桥墩不涉水的原
A. 为了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 B. 节省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C. 利于增加桥梁的稳定性 D. 利于增加桥梁艺术性与美观性 【答案】4. C 5. D 6. A 【解析】
4.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成贵高铁走向弃直取弯原因可能是照顾老少边穷地区,有利于扶贫,①对。全线桥隧比重达到78.6%,占线路总长的29.69%,隧道有183座,说明地形崎岖,工程量大,造价高,②错。避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减少重复性建设,③对。合理布局高铁网,使西南三省更广泛的区域受益,④对。C对,A、B、D错。
5. 成贵高铁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经过云贵高原地区,全线桥隧比重达到78.6%,隧道有183座,修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地形崎岖,地质复杂,D对。云贵高原纬度较低,海拔2000米左右,没有高寒缺氧,冻土广布问题,A错。位于湿润区,没有戈壁广布,风沙严重现象,B错。我国经济增长快,资金充足,建筑技术水平高,C错。 6. 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铁路其余跨越河段大桥桥墩不涉水,原因是为了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A对。大桥桥墩不涉水,对建筑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加大了工程量,增加了工程造价,B错。与增加桥梁的稳定性无关,C错。增加桥梁艺术性与美观性,不是增加工程难度修建大桥的主要原因,D错。
“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8. 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不是认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 ) A. 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 B. 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 C. 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 D. 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
9. “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
A. 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 B. 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 C. 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 D. 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 【答案】7. B 8. D 9. C 【解析】
7. 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泾河源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河流泥沙含量最大。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夏季,B对。其它季节河流水量小,侵蚀能力弱,含沙量小,A、C、D错。
8. 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泥沙含量减少,河水较清澈,A是。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河水清,B是。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其它季节含沙量小,水清,C是。泾河的年均含沙量是渭河的7倍之多,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小,泾浊渭清,D不是“泾清渭浊”的依据,选D。
......
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如下图所示),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细刻的作品。它是冰川各
部分运动的速度不同,或温度、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使得冰塔林变得更加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下列关于冰塔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塔林结构较稳定,不易崩塌 B. 该景观出现在高纬地区
C. 全球变暖,冰塔林出现的海拔可能下降 D. 冰塔林不是由冰川侵蚀作用而成
11. 当珠穆朗玛峰冰塔林消融速率较大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长江河口盐度较高 B. 天山牧民向低海拔地区转场 C. 大分水岭东侧森林易发火灾 D. 开普敦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 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的速度不同,或温度、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冰塔林结构不稳定,易崩塌,A错误。有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该景观出现在低纬地区的高山上,B错误。全球变暖,冰塔林出现的海拔可能上升,C错误。冰塔林是风力、阳光等外力作用形成,不是由冰川侵蚀作用而成,D正确。
11. 当珠穆朗玛峰冰塔林消融速率较大季节,说明气温高,北半球是夏季。长江流域是雨季,径流量大,河口盐度较低,A不可信。夏季天山牧民向高海拔地区转场,B不可信。大分水岭东侧是夏季风的背风坡,干燥少雨,森林易发火灾,C可信。开普敦正值冬季,气候温和多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