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勤建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物理学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爱因斯坦发现了电磁感应。
B.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且发现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C.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
D.电动势表征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在大小上等于静电力把1 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是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思想;电动势的大小等于“非静电力”把1 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解答】解:A、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故A错误.
B、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B错误.
C、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故C正确.
D、电动势的大小等于“非静电力”把1 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送到正极所做的功.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等.
2.科技的发展使得电能的无线传输称为可能,如图是某品牌收集无线充电的原理图,通过对原理图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无线充电时手机接收线圈部分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B.只有将充电座接到交流电源上才能对手机进行充电
C.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 D.只要有无线充电底座,所有手机都可以进行无线充电 【考点】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分析】分析无线充电手机的构造以及原理,再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结合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即可一一求解.
【解答】解:A、无线充电时手机接收线圈部分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不是“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故A正确;
B、充电底座采用了电磁感应原理,故只有接到交流电源上才能对手机进行充电;故B正确; C、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知,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故C正确;
D、被充电手机内部,应该有一类似金属线圈的部件,与手机电池相连,当有交变磁场时,则出现感应电动势,那么普通手机不能够利用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无线充电将很快成为现象并为我们提供便利.
3.北京时间2015年7月24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可能发现了“另一个地球”﹣开普勒﹣452b.将开普勒﹣452b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MN为该星球的自转轴,A、B是该星球表面的两点,它们与地心O的连线OA、OB与MN的夹角分别为α=30°,β=60°;在A、B两点处放置质量分别为mA、mB的物体.设该星球的自转周期为T,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若不考虑该星球自转,在A点用弹簧秤称量质量为mA的物体平衡时示数为F,则下列有关物理学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A.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B.星球的质量为
C.若向开普勒﹣452b发射一颗同步卫星,则轨道半径为
D.放在A、B两点处的物体随星球自转的向心力大小的比值为【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不考虑该星球的自转,重力加速度
,在星球表面,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星球
质量,根据几何关系求出AB两个物体随星球自转的半径,再根据向心力公式求解.
【解答】解:A、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即近地卫星的线速度,轨道半径等于星球的半径,但周期不等于星球的自转周期T,所以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不等于
,故A错误;
B、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错误;
,在星球表面:,得星球的质量,故B
C、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星球的自转周期T,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得
,故C正确;
D、A点随星球自转的半径
,B点随星球自转的半径
,故D正确;
故选:CD
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向心力公式以及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的直接应用,知道AB随星球自转时角速度相同,特别注意AB随星球自转时的半径不是R,难度适中.
4.如图所示,一直立固定杆底端连有一可以自由转动的轻杆,轻杆的上端O点吊有一重物,一轻绳一端连在O点,另一端连在直立杆的A点,这时O点和直立杆上的B点在同一高度,直立杆上C点和A点关于B点对称.现将轻绳的左端沿直立杆从A点慢移到C点,此过程重物一直悬在空中,则( )
A.轻绳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轻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轻杆上的弹力一直减小 D.轻杆上的弹力一直不变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画出O点的受力图,可得出绳子拉力的变化;由几何关系可得出A移动后夹角的变化;再由力的合成可知压力的变化. 【解答】解:当系统平衡时,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可知,绳子的拉力与杆对O点的弹力的和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重物对O点的拉力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故拉力不变;
若将绳的上端从A点沿墙稍向上移到C的过程中,由图可知,绳子的拉力逐渐减小,杆对O点的弹力也逐渐减小.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只有C正确.其余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力的合成知识,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几何关系,利用力的合成关系进行分析计算.
4
5.如图所示,一竖直挡板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劈上,斜劈放在水平面上,两个质量分别为m、2m且半径完全相同的小球A、B放在挡板与斜劈之间.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大小为g.若斜劈以加速度大小a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球B对球A的支持力大小为mgsinθ
B.球B对球A的支持力大小为mgsinθ﹣macosθ C.挡板对球B的支持力大小为2mgtanθ+2ma D.挡板对球B的支持力大小为3mgtanθ+3ma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分别以两个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球B对球A的支持力大小,和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的情况.
【解答】解:A、以小球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
水平方向:Fcosθ﹣N1sinθ=ma 竖直方向:Fsinθ+N1cosθ=mg 联立得:F=mgsinθ+macosθ 故AB错误.
C、以两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竖直方向:N2cosθ=3mg 水平方向:F′﹣N2sinθ=ma
联立解得:F′=3mgtanθ+3ma.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