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表层松软时应埋入较硬密实土层不小于0.5m。
(5)施工场地护筒应实测定位,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偏差不得大于1%。
5、根据本工程地址情况,旋挖钻孔时一般选用泥浆护壁。应事先检查造浆系统的建设情况和泥浆配置质量。
(1)采用泥浆护壁时,用于制造泥浆的粘土或膨润土的质量应符合要求,数量应满足施工进度需要,设泥浆净化、循环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省泥浆原料。
(2)若孔位处粘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5、浮渣能力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原土造浆。
(3)泥浆指标应符合施工规范规定,在旋挖钻孔前、旋挖钻孔工程中均应按规定检查。
6、检查旋挖钻孔机械设备是否满足地质条件和旋挖钻孔方法的要求,性能能否满足施工需要,主要检查卷扬机、电控设备、钢丝绳、传动系统等;检查旋挖钻机平台、井架的安装是否符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规定,确保施工安全、稳定、规范、方便。 (二)、造孔
1、旋挖钻孔采用筒式钻斗。旋挖机就位后,调整钻杆垂直度,注入调制好的泥浆,然后进行钻孔。开挖采用跳挖的方式,间隔为4条桩。当钻头下降到预定深度后,旋挖钻斗转动并施加压力,将土挤入钻斗中,仪表自动显示筒满时,钻斗底部关闭,提升钻斗将土卸到堆放地点。旋挖钻机施工过程中保证泥浆面始终不得低于护筒底部,就保证孔壁稳定性。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卸土和泥浆撑护孔壁,反复循环直至成孔。
2、施工时注意控制钻斗钻进、提升速度
(1)旋挖机旋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钻进尺度较大,造成埋钻事故。
(2)钻进过程,回转斗的底盘斗门必须处于关闭状态,以防止回转斗内沙土或粘土落入护壁泥浆中,破坏泥浆的配比,若旋挖钻机升降钻斗时速度过快,钻斗外壁和孔壁之间的泥浆冲刷孔壁,再加上钻斗下部产生较大负压作用,造成
4
孔壁颈缩、坍塌现象。所以钻斗提升时应严格控制其速度,经现场实践得知,钻斗升降速度保持在0.75-0.80m/s为宜。当钻到粉砂层或亚沙层时,其升降速度应更加缓慢。
(三)、清孔,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
1、清孔
钻孔至预定深度后即可清孔,清孔时保持钻孔内的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防止塌孔,清孔采用循环出渣的方法,终孔后由质检人员进行初验,然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项目包括桩径、桩长、垂直度、桩位偏差和泥浆等。
2、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
(1)监理工程师检查施工单位进场钢筋的质量证明材料(质保书、材质证明书等)和施工单位原材料、接头检验结果,并按规定进行监理独立抽检,确保原材料检验合格。
(2)监理工程师根据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施工规范和施工合同文件的规定,检查钢筋笼的制作质量,包括钢筋规格、数量、间距、除锈、接头及骨架尺寸、加强筋、定位筋安装等项目,要求主筋和加强筋、定位筋全部焊接。
(3)钻孔检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下放钢筋笼。
(4)钢筋笼吊装时应注意吊点设置、起吊方式,较长的钢筋笼应分段吊装,接头全部焊接,箍筋应平顺连接,确保钢筋笼不受损伤且整体性良好。
(5)监督钢筋笼下放过程,如出现下放困难或卡笼应及时查找原因,避免延误造成塌孔等意外。
(6)钢筋笼下放到位后检查其标高、平面位置和固定情况,钢筋笼应牢固定位,确保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不掉笼、不浮笼。
(7)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应保持必要的泥浆比重,保护桩孔。
(8)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护钢筋笼不受外力影响而移位、损伤。 (四)、灌注水下混凝土
1、水下混凝土
砼强度等级为C30,粗集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粗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且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8及钢筋最小净距的1/4;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
5
砂;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塌落度宜为180-220mm。
2、首批混凝土量
首批混凝土量应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具体要按实际情况而定)。
3、灌注水下砼
在整个灌注时间内,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以及砼表面的相应位置。灌注砼时,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位置处理以防污染或堵塞交通。混凝土连续灌注,直至灌注的砼顶面高出理论桩顶高程0.8m。以保证截断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具有合格的质量。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两车间隔不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做好施工记录,每根桩均应按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经检测并提交试验结果。 (五)、桩基检查验收程序
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检查验收主要包括放线定位、成孔及清孔,钢筋笼的制作及安装,商品砼及灌注等几个工序过程的质量检查验收。
定位放线:
(1)放线定桩位应从施工现场的测量基准点施测,因施工现场坐标控制网设在基坑周边,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形、位移,在定位放线前应检查该点的坐标,检查无误后才可进行定位放线。
(2)护筒的基坑应垂直地面,与桩位同心,其半径应大于护筒半径200mm,入土深度不宜小于1.5m。
(3)护筒用4-8m钢板卷制,护筒内径比桩身设计直径大于100mm,护筒顶部应开设1-2个溢浆口。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偏差小于20mm,并应保证护筒垂直。
(4)护筒上口应高出地面200mm,埋好后,周围应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随即测定护筒上口统一高程,记录在册,已控制孔深、钢筋笼安放及桩顶统一高程。
2、成孔及清孔
(1)旋挖前应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工程师,核对桩号及设计桩径、桩长与超前钻所对应孔号,并记录冲孔开始时间。
6
(2)中间检查,施工单位专职质量员应会同现场监理测孔深、泥浆比重,并做好检查记录。
(3)当旋挖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施工单位应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自检,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通知现场监理及建设单位土建工程师进行验收确认。
(4)达到设计桩底标高后进行扩底,桩在开始扩底前应通知监理及建设单位工程师检查核对扩底参数,符合要求后方可扩底,扩底完成后经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进行第一次清孔。
3、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1)钢筋笼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材质试验报告并符合甲控材料要求。钢筋进场时应第一时间通知监理及甲方工程师到现场检查验收,并进行记录和建立台账,并按有关规定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电焊工应持证上岗。
(3)制作钢筋笼时应记录钢筋笼制作时间,在制作过程中,正确使用焊条规格及品种,本工程桩基HPB300钢筋焊接采用E43型焊条,HRB335、HRB400钢筋焊接采用E50型焊条,制作钢筋笼时,钢筋笼上相邻两主筋在长度方向上要错开,以便于钢筋笼之间主筋的搭接。若设计未作规定时,错开的距离为主筋的35D,且小于500mm,钢筋笼的一端相邻两主筋的端头必须分别位于两个平面上,不允许参差不齐。
(4)钢筋笼制作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对钢筋笼规格、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自检,确认符合要求后,通知现场监理及建设单位土建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填写《钢筋隐蔽记录表》。验收合格的钢筋笼,应挂牌及编号,以免用错。
(5)钢筋笼的主筋保护层,按设计规定施工保护层厚度为50mm,当设计无规定时,采用700mm。保护层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桩身砼的强度。
(6)下沉钢筋笼后进行二次清洗,在浇筑水下砼之前,应通知现场监理检查沉渣,要求不得超过100mm,符合要求后填写《成桩检查记录表》,从清孔停止至砼开始浇灌,应控制在1.5—3h,一般不得超过4h,否则应重新清孔。
4、砼灌注
7
砼进场后应通知现场监理及建设单位工程师核对砼出厂时间、出厂质量证明、砼强度等级、坍落度等,坍落度抽检每只桩不少于一次并做好记录,坍落度宜为18-20cm。
(1)浇筑砼应连续进行,钻孔内砼每0.3小时的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m。 (2)桩顶砼的浇灌面按桩顶设计统一高程高出0.5m以上。桩身砼灌注充盈系数应不小于1.05m。
(3)砼试块数量每根桩不少于一组(三块)。制作试块时,应有监理人员在场,试块应进行标准养护。
(4)灌注砼过程必须有施工员及监理实施旁站。 (5)施工单位记录砼灌注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6)填写《水下砼浇筑记录》。
(7)砼按有关程序浇灌后,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在记录上签字确认。 (六)、质量标准
1、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主控项目
(1)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 ,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用钢尺量。
(2)长度允许偏差±100mm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1)钢筋材质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根据规定 检查方法:根据规定。
(2)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用钢尺量。
(3)直径允许偏差±50mm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钢尺量。 灌注桩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受力钢筋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灌注桩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
8
允许偏差(mm) ±10 ±20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旋挖钻孔灌注桩(支护桩)监理实施细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