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
理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和45℃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
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
②在25℃~45℃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喷雾塔中利用氨水吸收CO2。氨水以雾状喷洒的目的是______。 (5)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反应温度低于40℃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生产实际分析〗
39.(5分)某课外小组用废弃白铜(Cu、Ni)粉末分离得到Cu、Ni两种金属,其主要流程如下(部分反应产物在图中已略去):
废弃 过量稀硫酸 I 白铜粉末 固体A 固体C 溶液B 适量锌粉 II 图2 ZnSO4溶液 已知:Ni与Fe化学性质相似,常见化合价为+2价。 (1)固体A的化学式是______。 (2)Zn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II中分离出固体C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5)由上述流程得出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基础实验及原理分析〗
40.(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
序号,下同)。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
察到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41.(2分)请从41-A或41-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41-A计分。 ....
41- A 从微粒角度解释: (2)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 42.(2分)用右图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放出热量,生成黑色
固体。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3.(3分)用右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知可燃物燃
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水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44.(6分)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相关性质。
实验1 实验2
41-B (2)实验结论是______。 (1)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原因是______。 (1)实验现象是______。
(1)实验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
45.(3分)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问题。
反应前称得总质量为m1,将足量稀硫酸全部倒入烧杯,充分 反应后,称得总质量为m2。
(1)m1≠m2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填“是”或“否”)。 (2)理论上m1和m2的差值是______ g。
46.(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 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 【实验1】制取O2 I.广口瓶中放入少量MnO2 II.打开K2,从长颈漏斗加入H2O2溶液至溢出小试管 【实验2】用NaOH溶液除去 O2中混有的CO2 I.打开K1、K2,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NaOH溶液至瓶中液面高于左侧导管口且低于小试管口 II.…… (1)连接仪器后,加水至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
现象说明______。
(2)实验1: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2:
①II中操作是:从______(填“左”或“右”)侧导气管通入混合气体。 ②除去CO2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 CO2=== Na2CO3 + ______
③ 实验过程中,当通入气体的流速突然变大时,小试管可以防止广口瓶中大量液
体从长颈漏斗上口溢出,其原因是______。
〖科学探究〗
47.(8分)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
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右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 B C
【解释与结论】(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______。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
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 ① ② ③ ④ ⑤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1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16 A C 17 B B 18 D D 19 C A 20 A D 21 D A 22 A B 23 C B 24 A D 25 B C 26 D D 27 D C 28 B C 29 A B 30 C 说明:除特别注明外,以下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7个小题,共70分。)
31.(5分)(1)混合物 氧气 (2)① PM10 SO2(或NO2) ② 降尘 32.(4分)
(1)
导热性 导电性
高温
铁锅 铜导线
(2)Fe + CuSO4 ===FeSO4 + Cu (3)3CO + Fe2O3===3CO2 + 2Fe
33.(5分) (1)石油 CH4 + 2O2 ===CO2 + 2H2O
(2)2H2 + O2===2H2O 太阳能风能
34.(2分) (1)B (2)与潮湿的空气接触
35.(3分) (1)4Al + 3O2===2Al2O3 (2)① CO2② 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36.(3分) (1)O21∶2(2)
37.(3分) (1)难溶性 (2)① 吸附 ② Ca2+
38.(6分) (1)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变化 (3)① 40 ℃② 增大
(4)增大氨水与CO2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吸收 (5)C
39.(5分) (1)Cu (2)+6 (3)Ni + H2SO4 ===NiSO4 + H2↑
(4)过滤 (5)Zn、Ni、Cu
40.(5分) (1)试管 (2)2KMnO4=== K2MnO4 + MnO2 + O2↑ B
(3)D 燃着的木条熄灭
41.(2分) 41-A (1)分子不断运动 (2)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41-B (1)烧杯A中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液体不变色 (2)分子不断运动 42.(2分) (1)火星四射 (2)3Fe + 2O2=== Fe3O4 43.(3分) (1)4P +5O2 === 2P2O5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热水阻隔白磷与氧气的接触
44.(6分)(1)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点燃
点燃
△
点燃
点燃
CO2不支持燃烧;CO2不可以燃烧(2分)
(2)试管中液面上升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CO2 + H2O === H2CO3
45.(3分) (1)Zn + H2SO4 === ZnSO4 + H2↑ 是(2)0.2
46.(5分)(1)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2H2O2==== 2H2O + O2↑
(3)① 左 ②H2O ③小试管将广口瓶中的大量液体与长颈漏
MnO2
斗隔开,所以当瓶内压强增大时,只有小试管中少量液体溢出
47.(8分)
I. 【解释与结论】 (1)CO2 +Ca(OH)2===CaCO3↓+ H2O (2)C、H、O II.【解释与结论】
(3)除去水中溶解的O2 (4)①和③ (5)铜生锈与O2有关 (6) O2 CO2
(7)铜与H2O、O2、CO2同时接触 【反思与应用】(8)保持铜制品表面干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1西城区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