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作业。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准备
图画纸、水粉工具材料或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图片、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 3、明确对比概念。 4、比较两张美术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 6、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度—180度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出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受?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教后记:
第5课 让色彩动起来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水粉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斯大桥》。 (1)介绍画家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
我们用对比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 学生讨论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 教师示范。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明确作画方法。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教后记:
第6课 台历、挂历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 学具: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小组探究学习。对比新旧日历。讨论: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等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小节。
2、深入研究。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3、提出问题: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 (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教后记:
第7课 衣架的联想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难点: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