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凉泉中心学校 史荣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阶段目标,《大树的故事》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现造型活动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图片欣赏,游戏绘画等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刻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和构图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激趣导入 引出课题(用时2分钟)
利用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会画画,天天在动不说话。”引出课题,并板书《大树的故事》。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所需要的是学生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是更健全的身体离开我们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的、关怀的环境,不管你以何种身份去接近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就不存在了,各种学习活动也能顺利开展了。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用时12分钟) 1.认识大树的结构
大树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你们都认识生活中的哪些树呢? 师:出示生活中真实的大树的图片,提问:谁知道大树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出示 大树的结构图,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 2.巧画大树 讲引观察
师:用自己的手比划树杈,用线条勾勒的方法画出大树的结构
学生贴树叶并把动物贴在大树周围合适的位置。
师:出示一幅以断了的手指比作树枝的宣传保护环境画,让学生感受大树的难过,进一步渗透德育,像爱护自己的手指一样爱护大树。 (四)、教师引导、赏析图片。(用时5分钟)
1.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两组图片中大树的外形和色彩上有什么区别?
2. 欣赏学生作品:让学生观察绘画方法,并试着看图编故事。让小朋友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3.小组讨论说故事. (同桌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其想象能力。)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太精彩了,大树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只要咱们开动脑筋就能画出更生动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美术绘画活动是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反映人的心理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只有通过以上各项智力因素,才能准确把视觉形象反映出来。其中也贯穿着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种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每个环节都对美术教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美术活动中的心理健康都渗透其中,反过来,通过美术活动锻炼,提高了人的感受力,能够使人对自己和自我有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心灵更为敏感,使自己的心理感受更为积极和主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五)、大胆创作 艺术实践。(用时15分钟) 1.作业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大树的故事表现出来。 2.作业提示:构图饱满、颜色丰富、情节生动。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听不懂了、不会画了、没见过等等。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认知上的心理障碍,如果此时给予压力,学生就会表现为苦闷急躁,情绪低落,对学习丧失信心。反之,如果此时教师能理解学生的这种困境,给予及时的援助,就有可能从此激起学生学习的适应能力。
(六)、作业展评,感受成功(用时3分钟)
个人评,小组评,选出“最佳故事奖。”(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表达能力,锻炼交际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激励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七)、课堂拓展,情感延伸(用时3分钟)
让学生代表大树向人类说一句话。从中再次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要一起来爱护树木,爱护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家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树的故事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