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立方米;集输管道5条245公里;液化厂3座,年液化能力3亿立方米;加气站9座,煤层气汽车达9000余辆,瓦斯发电厂28座,初步构建了抽采、液化、发电、管输、工业、民用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体系。
煤炭:继续推进和完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认真落实《晋城市矿区总体规划》,坚持以煤为基,抓好大型骨干矿井的建设。实施安全稳煤、集约兴煤、生态立煤、人才强煤战略,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大力提升煤炭产业装备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努力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遏制较大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努力实现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绿色发展。抓好玉溪、东大、沟底、里必、郑庄、樊庄、龙湾、金海、车寨、胡底等大型骨干矿井的核准和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适度调控煤炭生产规模,实现产销基本平衡。集约发展煤炭产业。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战略,完成对整合重组矿井的技术改造工作,彻底关闭淘汰矿井,整合利用矿井存量土地资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煤炭企业法人结构,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提升煤炭企业管理水平。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支持晋城煤业集团、晋城煤销集团、晋城煤炭进出口公司做大做强,加强企地合作,助推晋煤集团发展成为亿吨规模的大型综合煤炭企业,支持兰花集团、天泰集团、阳泰集团、沁和能源、科兴集团等企业建设超千
16
万吨规模的大型煤炭企业。鼓励煤炭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实施一体化经营、多元化发展。 提高煤炭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提高煤炭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积极组织煤炭科技的推广工作,成立研发机构,鼓励国有重点煤矿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装备,建成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矿井。兼并重组后的煤矿要制定采掘工业和装备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加速淘汰落后装备技术和产能,推进全市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优先建设特大型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严禁新建120万吨/年以下矿井,淘汰生产能力在45万吨/年以下矿井。到2015年,力争我市煤炭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综合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推进煤炭产业循环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按照全循环、抓高端、多联产的理念,以企业清洁化生产、产业一体化组织、区域全局化循环为途径,努力构建完善的、具有晋城特色的煤炭产业循环发展体系。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和矿井水重复利用率,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到2015年,全市煤炭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所有煤炭企业主要污染源治理达到国家标准,以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85%,矿井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力争原煤洗选加工率达到80%,矿井瓦斯抽采
17
利用率达到70%。研究探索边角地带废弃煤资源和已无法开采的废弃矿埋藏的资源利用。大力扶持资源整合矿井选煤厂建设。
煤层气: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高起点规划煤层气产业,进一步加快煤层气保护、开发、利用、转化和加工步伐,有序推进煤层气产业的安全、健康、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市地面煤层气年抽采能力达到60亿立方米,煤层气年液化能力达到9亿立方米,煤层气管输能力达到40亿立方米,城乡煤层气普及率达到60%,煤层气加气站普及到全市主要集镇及交通干道,形成煤层气加气网络,在符合产业政策、具备条件的工商企业用户中全面推广使用煤层气,矿井抽排瓦斯利用率达到70%以上。到“十二五”末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集输和利用基地。借助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在晋城市建立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先试区。一是创新煤层气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煤炭与煤层气开发的有机结合和有序衔接,达到两种资源最优化、最合理的开发,实现煤炭产业和煤层气产业的协调发展,建立采煤采气协调发展的示范区。二是建立煤层气开发补偿基金,实现国家、地方和群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逐渐解决因煤层气开采引起的社会、环保、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
18
安全监管等问题,以调动地方发展煤层气的积极性,促进煤层气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建设产、学、研、检一体化的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为煤层气开采、储存、运输、使用各个环节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
七、煤化工产业
目前,我市煤化工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化肥、甲醇为主的工业体系,以氮肥为基础的传统煤化工渐成气候,以合成油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已经起步。我市15户煤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产能:高浓度氮肥年产能达381万吨、甲醇111.5万吨、二甲醚20万吨、煤制油10万吨。“十二五”期间按照优化提升基础煤化工,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积极发展精细煤化工。开拓发展煤层气化工,探索发展低碳型煤化工的思路,由化肥到精细化工,实现煤变醇、变烯烃、变油,延长产业链条,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综合性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到“十二五”末,煤化工产业年转化煤炭将达到3000万吨。
优化提升传统煤化工。化肥行业,要合理控制尿素产能。逐步提高现有尿素生产装备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利用先进、适用的煤气化技术改造现有生产设备,逐步淘汰18万吨/年以下固定床合成氨装置。支持现有尿素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复合肥、缓释肥、专用肥等附加值较高的品种。通过添加各种化肥添加剂,发展
19
增效尿素等高品质化肥产品。焦化行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和推广无烟煤配煤炼焦技术,支持兴高能源、三甲焦化等骨干企业按照国家《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的要求进行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根据资源、环境容量条件,围绕“节能、环保、安全”的总体要求,规范整合,提升工艺,在规定区域适度发展二硫化碳、电石、甲酸钠、碳酸钙等化工产品。
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鼓励和大力支持企业开展高端技术研发,加快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向商业化运作阶段发展。在现有合成氨、甲醇生产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延伸发展精细化工,重点发展已内酰胺、三聚氰胺、脲醛胶、聚甲醛、有机硅单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和烯烃衍生产品。到2015年,各类精细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年。
合理布局煤化工产业。立足水资源、环境容量和现有产业基础,以推动产业重心西移为导向,改造提升丹河产业带,重点发展沁河产业带,进一步整合巴公装备制造、高平煤焦化、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区,在已有化肥产能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以合成氨、尿素、甲醇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新建芹池现代煤化工业园和沁水新能源工业园,重点建设煤制烯烃等大型煤化工项目。鼓励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对现有煤化工企业进行整合。推进煤炭企业和煤化工企业的联合,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组织结构。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