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划分信道,所以对信道的利用,CSMA/CD 是用户共享信道,更灵活,可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不像TDM,为用户按时隙固定分配信道,即使当用户没有数据要传送时,信道在用户时隙也
是浪费的;也因为CSMA/CD 是用户共享信道,所以当同时有用户需要使用信道时会发生碰撞,
就降低信道的利用率,而TDM 中用户在分配的时隙中不会与别的用户发生冲突。对局域网来
说,连入信道的是相距较近的用户,因此通常信道带宽较宽,如果使用TDM 方式,用户在自
己的时隙内没有数据发送的情况会更多,不利于信道的充分利用。 对计算机通信来说,突发式的数据更不利于使用TDM 方式。
3-20 假定1km 长的CSMA/CD 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 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对于1km 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1÷200000=5×10-6s,即5us,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10us。
为了能够按照CSMA/CD 工作,最短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10us。以1Gb/s 速率工作,10us
可以发送的比特数等于: 10000 1 10 10 10 9 6 = × ×
? ?
因此,最短帧是10000 位或1250 字节长。
3-21 什么叫做比特时间?使用这种时间单位有什么好处?100 比特时间是多少微秒?
答:比特时间是指传输1bit 所需要的时间。种时间单位与数据率密切相关,用它来计量时
延可以将时间与数据量联系起来。
“比特时间”换算成“微秒”必须先知道数据率是多少。如数据率是100Mb/s,则100 比特
时间等于10us。
3-22 假定在使用CSMA/CD 协议的10Mb/s 以太网中某个站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碰撞,执行
退避算法时选择了随机数r=100.试问这个站需要等多长时间后才能再次发送数据?如果
是100Mb/s 的以太网呢?
答:对于10Mb/s 的以太网,等待时间是5.12 毫秒 对于100Mb/s 的以太网,等待时间是512 微妙。
3-23 公式(3-3)表示,以太网的极限信道利用率与链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无关。能否
由此推论出:以太网的利用率也与链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无关?请说明理由。 答:实际的以太网各站发送数据的时刻是随机的,而以太网的极限信道利用率的得出是假定
以太网使用了特殊的调度方法(已经不再是CSMA/CD 了),使各站点的发送不发生碰撞。
3-24 假定站点A 和B 在同一个10Mb/s 以太网网段上。这两个站点之间的时延为225 比特
时间。现假定A 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 发送结束之前B 也发送一帧。如果A 发送的是以
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 在检测到和B 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
换言之,如果A 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 所发送到帧不会和B
发送的帧发生碰撞?(提示: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以太网帧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在MAC
帧前面还要增加若干字节的前同步码和帧定界符)
答:设在t=0 时A 开始发送。在t=576 比特时间,A 应当发送完毕。
t=225 比特时间,B 就检测出A 的信号。只要B 在t=224 比特时间之前发送数据,A 在 发送完毕之前就一定检测到碰撞。就能够肯定以后也不会再发送碰撞了。
如果A 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就能够肯定A 所发送到帧不会和B 发送
的帧发生碰撞(当然也不会和其他的站点发送碰撞)。
3-25 在上题中的站点A 和B 在t=0 时同时发送了数据帧。当t=255 比特时间,A 和B 同时
检测到发送了碰撞,并且在t=225+48=273比特时间完成了干扰信号的传输。A 和B 在CSMA/CD
算法中选择不同的r 值退避。假定A 和B 选择的随机数分别是rA=0 和rB=1.。试问A 和B
各在什么时间开始重传其数据帧?A 重传的数据帧在什么时间到达B?A重传的数据会不会和
B 重传的数据再次发送碰撞?B 会不会在预定的重传时间停止发送数据? 答:t=0 时,A 和B 开始发送数据。 t=255 比特时间,A 和B 都检测到碰撞。 t=273 比特时间,A 和B 结束干扰信号的传输。 t=594 比特时间,A 开始发送
t=785 比特时间,B 再次检测信道。如空闲,则B 在881 比特时间发送数据。否则再退
避。
A 重传的数据在819 比特时间到达B,B 先检测到信道忙,因此B 在预定的881 比特时间
停止发送数据。
3-26 以太网上只有两个站,他们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碰撞。于是按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
算法进行重传。重传次数记为i,i=1,2,3,。。。试计算第一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二次重
传失败的概率、第三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以及一个站成功发送数据之前的平均重传次数N。
答:设第i 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Pi,显然 Pi=(0.5)k, k=min[i,10] 故第一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1=0.5, 第二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2=0.25, 第三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3=0.125.。
P[传送i 次才成功]=P[第1 次传送失败]×P[第2 次传送失败]×。。。×P[第I -1 次传
送失败]×P[第i 次传送成功]
求{P[传送i 次才成功]}的统计平均值,得出平均重传次数为1.637.
3-27 假定一个以太网上的通信量中的80%是在本局域网上进行的,而且其余的20%的通信
量是在本局域网和因特网之间进行的。另一个以太网的情况则反过来。这两个以太网一个
使用以太网集线器,而另一个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你认为以太网交换机应当用在哪一个网 络上?
答:以太网交换机用在这样的以太网,其20%通信量在本局域网内,而80%的通信量到因特
网。
3-28 有10 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带宽。 (1)10 个站点连接到一个10Mbit/s 以太网集线器; (2)10 站点连接到一个100Mbit/s 以太网集线器; (3)10 个站点连接到一个10Mbit/s 以太网交换机。 答:(1)10 个站共享10Mbit/s; (2)10 个站共享100Mbit/s; (3)每一个站独占10Mbit/s。
3-29 10Mbit/s 以太网升级到100Mbit/s 和1Gbit/s 甚至10Gbit/s 时,需要解决哪些技术
问题?在帧的长度方面需要有什么改变?为什么?传输媒体应当有什么改变? 答:以太网升级时,由于数据传输率提高了,帧的发送时间会按比例缩短,这样会影响冲突
的检测。所以需要减小最大电缆长度或增大帧的最小长度,使参数a 保持为较小的值,才能
有效地检测冲突。在帧的长度方面,几种以太网都采用802.3 标准规定的以太网最小最大帧
长,使不同速率的以太网之间可方便地通信。100bit/s 的以太网采用保持最短帧长(64byte)
不变的方法,而将一个网段的最大电缆长度减小到100m,同时将帧间间隔时间由原来的9.6
μs,改为0.96μs。1Gbit/s 以太网采用保持网段的最大长度为100m 的方法,用“载波延
伸”和“分组突法”的办法使最短帧仍为64 字节,同时将争用字节增大为512 字节。传输
媒体方面,10Mbit/s 以太网支持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而100Mbit/s 和1Gbit/s 以太
网支持双绞线和光纤,10Gbit/s 以太网只支持光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 课后习题答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