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课前导入的时间还是有些长,原计划8分钟完成,结果用了10分钟,孩子们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导致了课堂的后半部分学生们学的不积极,显得有些乱,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到科学实验室上课,难免不适应,显得有些兴奋。当然也与我的教学组织有关,比如小组在设计建造方案和制作生态瓶时,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没有及时给学生展示老师提供的材料,结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这是我今后对实验教学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4.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忽视了评价的标准,只是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明确了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本模式,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实验室上好科学课?我想这将是我们所有科学老师今后都要思考的问题,值得探究。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想我们的科学课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改变生态瓶》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要得出结论主要是要得到不同条件的生态瓶中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的观察。但是我在课堂中,有很多的鱼都是沉喜爱水底好像不愿浮上水面,就算是倒掉一半的水,小鱼也还是在水底转悠,得不到明显的数据差异。增加小鱼的数量,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就要比较明显了。怎样才能使实验更加精确,更好的得出结论呢,就是我遇到的困惑。实验活动的课堂纪律问题还是比较头疼,一活动就控制不了学生了,这方面还需要继续请教老教师,多向他们学习。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反思
复习是基础,探究是关键,树立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家园意识是本堂课的情感目标。本节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是探究生态失衡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多媒体的运用。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明白原来草原上的生态不平衡和沙尘暴的形成都是和人们的活动有关的,而且明白一旦环境遭到了破坏想要恢复原来的平衡那就不是一年二年那么简单的啦!这样一方面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困难,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也让学生观察到直观、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的视觉和心灵上都有了一个很强的撞击。特别是针对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想法:“沙尘暴等环境问题与我们还很远,跟我们关系不大”的想法,我出示家乡乍浦存在的环保问题,如河水发臭了,垃圾增多,烟囱冒出的烟很黑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家园。整堂课,学生精神饱满、讨论热烈、情绪激昂,时而为人们的行为而愤恨、时而为环境的恶化而担忧、时而为自己肩负的责任而振奋!这堂课的作用已经大大地超出了课堂的范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单元:光
《光和影》教学反思
本课因为影子产生的条件牵涉到光源,所以老师先讲了光源,首先启发了学生说说哪些物体能发光。按教辅提示,光源是指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所以授课时举例说不亮的日光灯管我们暂时不能叫它光源,只有通电亮时才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是没有异议的。本课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到底与光源、遮挡物、屏幕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三个实验都是很容易出效果的,作为遮挡物的材料其实是很灵活的,如投影仪的遥控器等;屏的材料也是很多的,如白纸、黑板、门等。上课过程中老师的课堂驾御能力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课我提两个问题:1、课堂的秩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发放教具时是不是方式的问题呢?如:只让组长上来领材料,其他同学考虑实验步骤等。2、五年级学生实验时,指导的度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本课的实验步骤需要指导,特别是第一个实验,一定要讲清楚。这3个都是对比实验,想想实验时哪个条件改变了,改变的那个条件可能就是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哪些条件不能变,实验中有什么还要注意的等等,要为下两个实验做好铺垫。同时,在活动环节要掌握好时间,因为心中要有一节课的全局。
在科学教学中,我认为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教学,这样不仅让自己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样也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提高的程度如何,视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训练的程度而定。对课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我教<<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说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叶子呢?”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和芭蕉的叶子和松树的叶子相对比的讲解,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明白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子发生变态的原因了。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制作一个日影仪。日影仪的制作很简单,一根铅笔一块橡皮泥就可以制作完成。因为需要记录不同时间影子长短的变化,就布臵学生回家完成实验并记录下数据。第二节课让学生汇报实验数据时,只有一位学生有实验的数据,真是很让人失望。我觉得这是个很简单的实验,上节课已经说清楚了实验的做法及注意的事项,而且是休息日让他们回家做的,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问学生,你们双休日作业很多吗?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吗?他们都说没有,那为什么只有一位同学完成我布臵的实验呢?他们都不出声了,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怎么就这么差?我觉得挺苦恼的。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时,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如:在课堂导入时,我直接提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平时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这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如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让学生亲自反复实验比较如何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并仔细观察光穿过的路线。
同时,我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淡化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进而顺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释了生活中的疑惑。
一堂课顺利按预定计划完成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经过其他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这堂课使我学到了很多,也充分认识到要想
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这样的反思是很必要的。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
我按照教材要求,从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军事上应用的潜望镜(课后制作简易潜望镜)→光的反射不利的一面。
以前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懂三个活动的文字资料,然后强调一下实验要求,最后学生把三个活动完成好画出光的传播路线。但每次教学都发现学生未能很好的完成,总有点遗憾。
这次我依照活动过程,一步一步展开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也牢固。特别是照亮目标的三个实验做得非常成功,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兴奋不已,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是层层递进的:从第一个直接照亮书本,到第二个要利用一面镜子才能照亮,到第三个要利用两面镜子照亮书本阴影里的小球,难度是逐渐加强的。第一个活动很简单,我让学生说说后请一生到黑板的图上直接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就带过了。第二个活动,我让学生自己看文字和图小组合作完成,哪个小组先完成就到黑板上来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可以得到粘贴纸奖励。第三个活动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方法,确定方法后如果需要镜子到老师处拿取,哪组先完成任务的做个胜利的表示,然后继续探究第二种照亮目标的方法,看谁组最快,谁组的方法最多,课后到老师处领取粘贴纸奖励。就这样,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产生兴趣,整个活动紧张活泼,感觉非常好。
在接下来讨论反射在生活中的运用时,我用一个电动车实物反光镜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光的传播路线;对医生额镜的运用,我请亲身经历过或看见过医生用的同学演示介绍,学生看后也比较容易理解。接着我抛出问题:看看教室里的墙为什么漆成白色的?日光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最后出示潜望镜模型让学生思考,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为什么能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在实物的观察讨论中,更让学生轻而易举的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应用的广泛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全册(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