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您怎么看待红色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受访大学生并没有对红色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而是认为红色文化需要与时俱进。67.9%的受访者认为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有一定作用,但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78.6%的受访者认为红色文化对当代社会有一定作用,但需与时俱进;53.6%的受访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上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化,但需要适应时代。
而对于是否愿意主动了解红色文化,有62.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可见虽然关于红色文化的内容以及在当代大学生的观念中淡化,但他们依旧愿意去了解红色文化,希望红色文化对他们的生活成长产生帮助。
图8:您愿意主动了解红色文化吗?
9
三、 结论及建议
(一) 调查结论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大致能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确实不高,对于红色文化对社会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积极影响认识不足;
2、当代大学生对了解红色文化依旧保有一定的热情,同时希望红色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
(二) 结论分析
对于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度的下降,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全球化使红色文化认同受到冲击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外来文化大量进入,而当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对抗,这个文化认同的自然过程使国人产生认同焦虑,出现困惑。作为获取知识最快的大学生群体,自然会产生更多的焦虑与动摇。这点可以从调查中大学生对于自由主义的盲目崇拜看出。
2、红色文化内涵过于理想化
调查中,我们发现39.3%的受访者了解红色文化主要通过课堂。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红色文化很容易被简单地等同于革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充满说教,高高在上,有时甚至脱离实际的一味拔高,极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这点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3、红色文化传播形式过于行政化
通过实地走访各街道,我们发现,红色文化的传播除了通过课堂教育,大多是通过政府至上而下的主导,把文化作为任务,采用行政手段强行让群众接受,这必然会带来心理的抗拒和逆反,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不仅不能对红色文化产生共鸣,相反会产生反感和排斥。
10
图9:您了解“红色文化”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4、红色文化产业过于功利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参过红色遗址的频次极低,甚至有41.1%的受访者表示几乎不去红色景区。近年来,各地纷纷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推出红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忽略了社会利益,导致红色文化在个别地方沦为实现世俗的功利需求的工具,走向庸俗、低俗与媚俗。
图10:您参观红色遗址(景点)的频次是:
5、红色文化课堂教育效果低下
调查中,仅19.6%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政治课红色文化部分的教育十分必要。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在于课堂强行灌输。把红色文化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忽略学生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强行灌输,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单一,以至绝大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存在偏见和反感,被动学习,不易产生文化认同。
11
图11:您对于大学政治课红色文化部分的态度是:
12
(三) 关于加强红色文化宣传的建议
1、培育多元化文化观
当代中国的文化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有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有儒家文化,也有红色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文化多元的状态。如果文化只搞一元化,全国只有一个头脑、一种思维、一个声音、一种颜色,实践证明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板结、权力的专制,思想的僵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发展中扬弃,在扬弃中创新。当前红色文化没有被深刻理解和接受,外来文化却对当今的大学生发生着深刻影响,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甚至妄自菲薄。
2、培养文化自信
认同自己的文化,乃至自己的文化及文化价值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富足强盛是其坚实的基础,是文化自信的源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了这样的能力。因此要构建对红色文化由内而外的自信。政府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安全、平等、幸福的生活为已任,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平衡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充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特别是要为大学生就业多创造就业岗位,努力创造实现其价值和能力的空间,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安宁与从容的环境中才能逐渐建立起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和赞同。
3、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
文化要有生命力,成为人们的一种常态生活方式,必须是大众的文化,大众文化和大众永远是多数,精英文化和精英永远是少数。走文化的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红色文化的主角是广大人民群众,红色文化传播要充分依靠大众。要充分调动红色文化传播者的积极性,以精神荣誉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工作者,激励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红色文化传播。要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善于运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成熟技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让红色文化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毛概实践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