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些冷色调,对比强烈又协调,既与近旁传统民居色调相谐,又与江南多见的灰白天色谐和。灰白的江南天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形成良好的过度,配合调和,给人以淡雅幽静的感觉。这种粉墙黛瓦的景色曾令无数人心醉:“这种素白的院墙延伸开去,为深沉的山石与苍郁的林木铺设下洁净无比的背景,在山石林木所交结的空隙中闪动着点点片片的空白。特别是在多雨的江南,迷蒙的细雨中,粉墙的白色已经收敛住它的光芒,几乎溶化消失入银灰色的天空。这时整座园林犹如袒露在浩无边际的大地上,使院墙实体所构筑的空间边界一化而为飘渺的虚空。”⑥“且看幽阁清流,小桥卧波,粉墙低垭,花影扶疏,有亭翼然,朗照似抚,日迷塔影,绿树怡神,长廊侵雨,雾失楼台,其色彩之清丽,形象之丰瞻,园境之淡泊,园意之深邃,非身临其境无以形容。”⑦
扬州园林中色彩的运用总体上和苏州园林十分接近,只是个别建筑上用色略显浓重,有些许北方园林的味儿。如五亭桥就采用了江南园林中极其罕见的黄顶。 3.4植物配置
江苏园林中的花木多数选用当地众多的传统品种,且注意其背景,花色浓重的置于粉墙前,如翠竹、芭蕉;色淡的见于绿丛前或空旷处,以充分发挥素材的特征,表现脱俗的美感。
苏州园林面积小,且多封闭,四周围有高强。园中乔木并不多见,多灌木、藤本和一些草本、水生植物。花木配置,本着“贵精不在多”以简洁取胜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考虑高低疏密及与环境的关系。种多种树,配置构图如画构图一样,注意树的方向及地的高低,考虑树叶色彩的调和对比,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多少,开花季节的先后,树叶形态,树的姿态,树与石的关系等。使不同的花色、花期相互衬托,做到“好花须映好楼台”的效果。
扬州园林中地方性树种以柳、松、柏、榆、枫、槐、银杏、梧桐等最为常见,尤其是江南后期园林中几乎绝迹的柳。扬州园林相比苏州园林有相应较大的水面,柳植水边,三五成行,枝条疏修,长条拂水,高可侵云,柔情万千,饶有风姿,颇多画意,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扬州园林山石间的乔木要比苏州园林森严得多,不宜像苏州园林那样用栽花来修饰,常用盆景来点缀,水池之中,亦用盆荷入池。
苏州园林的主人们还爱巧用花木在咫尺之地中营造出某种意境和情趣。如春天到拙政园西部的十八曼佗罗花馆赏山茶花,海棠春坞看海棠,夏天到拙政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赏荷,秋天到留园闻木犀香亭桂香,而怡园的梅林、狮子林的问梅阁则是冬日观梅的好地方。相比这种手法在扬州园林中并不多见。 4境界
江苏古典园林是自然美、艺术美与理想美的完美结合,无处不显现着造园者的胸襟抱负、情趣气度,是运用山石、清泉、花木、亭阁建筑等景观宣泄自己情感,表达自己意念之作。
苏州园林的主人们大都倦于仕途,欲觅得一处清静之地作为市隐之所,所以苏州园林中逍遥无为,追求自在生活,渴求亲近自然的意境较为浓重。苏州园林的耦园,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处园林,寄寓了园林主人夫妇双双归隐,共度晚年的美好愿望;西园有“藏书楼”与“织帘老屋”,意为夫妇可在山林老屋读书明志,织帘劳动;东园筑有“城曲草堂”,喻示他们不羡“华堂锦幄”的豪华,而自甘草堂白屋的清贫;楼内还有“双照楼”与“枕波双隐”显示了他们真挚诚笃的夫妻感情。
扬州园林的富商主人们,爱标榜风雅,追求豪华,讲究生活的诗情画意。个园就是其最具特色的一景,步入园中,看着修竹亭亭玉立,石笋破土而出,会使人联想到万物萌生,气象万千的明媚春光;荷花池畔叠以青灰色石峰,使人仿佛看到冉冉升起的夏云,过桥入洞似入炎夏浓荫;坐东朝西兀立班驳的黄石假山,峰峦起伏,山势雄伟,登山俯瞰顿觉秋高气爽,秋意萧瑟;光洁圆润的白色宣石,如隆冬白雪,使人犹对冰雪寒冬。此系列假山再配以取名生动的“宜雨轩”和“透风漏月”厅等建筑,简直就是生活在诗画之中。
江苏古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文人墨客活跃。苏州、扬州还是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因此江苏古典园林中拥有众多匾额、楹联、刻石、题诗等,运用文学手段,揭示景观特色,开拓景观意境,引导游园者领悟园林景色。
拙政园的梧竹幽石,楹联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道出了粼粼清波,磊块假山,清风明月,虚实相济的迷人境界。“与谁同坐轩”,亭名来自苏东坡《点绛唇》词中:“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表明了园主人与清风明月为伍的高雅情操,同时也包含了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
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原来为一砖砌小桥,因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 闻名遐迩,至今仍令无数游人心驰神往。
苏州网师园内有一幅楹联写到“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这幅叠字联语,描绘了网师园晴雨俱佳、寒暖皆宜的江南庭院风光,游者可以由此感受到园中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景象。园内还有一亭,题名“月到风来”。游者身在亭中,细品亭名,即使眼前艳阳高照,暑气蒸人,也可以想见中秋之夜,凉风送爽池水映月,波光粼粼的动人情景。 5空间布局
园林的空间布局就是在选定园址组景立意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与总体构思,将山水、建筑、植物等造景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空间艺术。 江苏园林造园的立意是在有限的庭院环境中创造一个生意盎然、花木葱茏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往往需要用高墙与城市中喧闹的市井隔开,使园主可以在这种生机蓬勃的环境中怡然自乐。为了达到这一境界,江苏园林在造园选址上顺其自然,空间布局上采用自
然式不规则形式,建筑形式、色彩也取自由式,植物造型自然,通常不修剪,并注意保护古木。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在造园过程中有着太多共同之处:造园者以山水、花木、建筑、题景、楹联、匾额等为素材,以山水画家的写意手法为依据,在园址上进行三维空间的静态和动态的描绘。在园林的自然美基础上,通过造园的艺术手法,对造园要素取舍,提炼,加工强化,上升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有层次,有主次,有呼应的空间艺术品。 苏州古典园林爱在道路上下工夫,园林中的主要路线一般围山取环形布局,外圈靠墙并选择相对较高处布置亭、轩等建筑作观景点。园林中的道路常用迂回盘曲的手法,在不大的范围内增加游览线的长度,造成景色更加丰富,层次更多更深的效果。扬州园林将布局中的“密不插针,空可走马”的艺术美发挥到淋漓尽致。何园占地1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比例占50%。建筑虽多,却没有拥挤的感觉,而是收放有度,处处体现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难怪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游园后写诗称赞:“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春波绿,览胜来登一串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异同(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