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的分辨力不再作为检测指标【9】。
阶调再现性的考察从墨区均匀性,相对反差,网点扩大,各级网点再现能力四个因素来控制。颜色再现性从油墨的颜色质量、灰平衡和叠印率三个因素来控制。至于表观特征,与以上两个方面不同,它是完全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来进行的,主要考察印刷品与观测者主观感受的契合程度。
2.3.1墨区均匀性
实地密度是指印张上网点面积覆盖率为100%,即印张上被墨层完全覆盖的部分。实地密度是该部分的密度值印刷实地部位的密度值是影响图像再现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实地部位的密度越高,在单色印刷中再现的阶调范围越宽,在彩色印刷中色彩再现的范围越宽。而且实地密度间接地反映出承印材料上的墨层厚度。
2.3.2相对反差
相对反差也称印刷对比度,实地与特定网目调值区域的密度之差与实地密度的比值,也称K值。用以确定打样和印刷的给墨量。
K=1-DR/DV (2.1)
式2.1中的K表示相对反差DR 表示画面上中间调至暗调之间某一点网点面积的积分密度,DV 表示印刷品上的实地密度值。
印刷品的密度范围大,既可多再现一些原稿或原景物的层次,也使各级层次之间的反差能拉开一些,立体感也就强烈。尤其可增强细微层次反差,也加强了图像层次的清晰度。另一方面也使得画面的色彩拉开了档次,使得深者浓厚饱和,浅者明朗,增强了色彩的立体感。
10
2010级印刷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
2.3.3 网点扩大
印刷过程中,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油墨便要向网点的四周扩展,同时,由于包衬的压缩变形,使印版与纸张或橡皮布之间、橡皮布与印张之间都会产生相对的滑移。这种滑移的结果,便使印张上的网点百分比比原版上的网点百分比大,即印刷品上的网点发生了扩大现象。显然,因扩展和滑移产生的网点扩大总是无法避免的。这种印刷上的网点扩大现象又被称为机械性网点扩大。
另一方面,纸张所具有的对光线的双重反射性能也能使网点产生扩大现象。白光照射到白纸上会有80%的白光被反射,但白光照射到覆盖着油墨的网点和白纸的交界处却只有10%的白光被反射回拉。这样,人眼看到的现象是,真实网点的周围增加了一圈墨迹,尽管真实的网点并无变化,但却感到网点是扩大了,这种在人的视觉效果上引起的网点扩大现象被称为光学性网点扩大,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这两种网点扩大的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对于印刷品都有损害,破坏画面平衡。要使网点在印刷品上真实还原,就要控制网点的传递过程,即印版——橡皮布——承印物。 网点扩大的计算公式是:
网点增大值=实际网点面积比—原版网点面积比 (2.2)
实际网点面积比可以由马瑞戴维斯公式计算得出【10】:
-Rt)/(1-Rs)=(1-10-Dt)/(1-10-Ds)? A?(1 (2.3)
其中Dt是印品上网点面的积分密度,Ds是实地密度,要注意Dt、Ds都是密度计在纸面进行零标定后得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网点面积率的计算一直是沿用Murray-Davis公式和Yule-Nielson公式。Yule-Nielson公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Murray-Davis公式进行了改进,但是由于存在n值难以取值的问题,因此并不被推荐使用。
11
2.3.4 各级网点再现能力
结合测试样张的四色网点梯尺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精确地评判印刷的各级网点再现能力,即精确评判阶调再现能力。对标版的各级网点再现能力的评判,主要通过测量各色网点梯尺各色块的密度和网点面积,绘制相应曲线来实现。
并且在此项实验中,对亮调再现的检测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图像复制过程中,画面亮调细小网点再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印刷技术指标。这是因为亮调网点与实地密度联系在一起,可以起到控制阶调范围,评价色彩还原,丰富阶调层次,强调画面质感的作用,并能对画面墨色厚实、墨色均匀、网点饱满、画面平服等质量特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理论上讲,图像复制实现亮调0.5%~10%网点再现,确实是印前处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也可以考核制版技术能力的水准。但是,如果把图像亮调中0.5%~10%细小网点转印到纸张类承印物上,因受纸张白度、平滑度、渗透性,以及油墨中颜料颗粒度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完整再现。即使在印刷中细小网点在画面中呈现出来,也只是残缺不齐,不能完整再现,检测起来实有困难,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分析数据。所以,在CP/T5-1999行业标准中规定了图像亮调网点面积率再现技术指标是: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一般产品控制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这两组数据在印刷适性和基本条件正常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实现收购,是可以为评价图像印刷产品质量水平提供数据的依据。
2.3.5 油墨颜色质量的评价
彩色印刷品的颜色主要是依靠色墨来表现的。其最终的色彩效果,在一定条件下与油墨的颜色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油墨的颜色质量不佳,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印刷工艺,也印不出好的印刷产品。因此对于油墨色
12
2010级印刷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
彩的测量和控制直接关系到印刷品颜色的表现。这也是搞好数据化、规范化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油墨颜色质量的评价,我们采取色强度、色相误差、灰度、色效率四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色强度是相同色相的原色油墨的强度,表示油墨对色光的选择性吸收能力的参数。对三原色油墨的实地色块用R、G、B三色滤色片分别测定的三个密度值中最高的一个数据,即为该色的色强度。油墨色强度决定了油墨颜色的饱和度,也影响着套印的间色和复合色色相的准确性与中性灰色是否能达到平衡等问题。
色相误差,也叫色偏。油墨颜色不纯,导致对光谱吸收性不良,产生不应有的密度,而造成色相误差。
油墨的灰度是指一种油墨中含有的非彩色成分。它对油墨的饱和度影响很大,灰度的百分数越小,油墨的饱和度就越高。
油墨色效率,是指一种油墨应当吸收三分之一的色光,反射掉三分之二的色光。油墨存在不应有的吸收或吸收不足,就使得油墨的颜色效率下降。
2.3.6 灰平衡
灰平衡是指黄、品红和青三个色版按不同网点面积率比例在印刷品上生成中性灰。根据减色法呈色理论C、M、Y三原色油墨最大饱和度的叠合应该得到黑色。同理,三原色油墨不同饱和度的等量叠合也应该产生不同明度的灰色。
灰色平衡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能否正确地复制,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印品上图像色彩还原的好坏。所以,在彩色印刷中,灰平衡被用作控制印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11】。
灰色的印刷再现是决定色彩复制能否准确再现的先决条件。原稿或原景物的中性灰色层次是否在印刷品画面上得到中性灰色的再现,或者制版
13
所依据的三色灰平衡网点比例是否印后也达到了灰平衡再现,对三个原色版的制版网点比例和印刷墨层密度及网点增大数据的控制起决定作用。灰平衡再现,是衡量印刷画面整体色调与评价色彩的主要客观技术标准。
2.3.7叠印率
在彩色印刷中,后一色油墨在前一色油墨膜层上的附着,叫做油墨的叠印,也叫油墨的乘载转移。叠印率也叫做油墨的受墨力,是度量油墨叠印程度的物理量。叠印率的数值越高,叠印效果就越好。
叠印率可以通过测定各色油墨的密度和油墨叠印的密度值来计算。在研究油墨叠印现象时,常把第二色油墨在第一色油墨膜层上的叠印作为讨论的重点。
fD?2/?1?D2./1D?2100% (2.4)
在上式中,fD(2/1)上用油墨密度表示的第二色墨在第一色油墨上的油墨印率,D2是印在纸张上的第二色油墨的密度,D2,1是叠印在第一色油墨上的第二色油墨的密度。除D2、D2,1外,D1表示印在纸张上的第一色油墨的密度,D1+2表示两色油墨叠印的墨层的总密度,由于 D1+2=D1+D2,1并且D2,1=D1+2-D1, (2.4)式可改写为: fD?2/1???D1?2?D1?/D2?100% (2.5) 彩色印刷品的颜色,一般由黄、品红、青3色油墨中的2色或3色叠印而成。测定某一单色油墨的密度时,利用减色法在密度计中安装一只滤色镜,滤色镜的颜色通常和所测油墨的颜色成补色。如,测黄油墨的密度用蓝滤色镜,测品红油墨的密度用绿滤色镜,测青油墨的密度用红滤色镜。 为了按(2.5)式计算油墨叠印率,要用密度计测定式中的D1、D2、D1+2。为了实用上的需要,通常选用和第二色成补色的滤色镜。例如,第一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数字印刷的质量检测与控制研究毕业论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