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试题(第6套、参考答案)
分,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中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
1.岩浆是由下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
(×)
2.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低,主要是由于前者SiO2含量低,
岩浆温度也较高之故 (√)
3.超基性岩类的所有岩石都属于超镁铁岩石
(×)
4.安山岩是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相岩石,因此其成分完全相同 (×) 5.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
6.由方解石、白云石为主要矿物成分构成的岩石称为碳酸岩 (×) 7.内源沉积岩包括铝质岩、铁质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及粘土质岩等 (×) 8.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是在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 (√) 9.接触变质带的发育宽度与围岩性质和岩体空间形态有关
(√)
10.岩石变质后仍可保留原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岩浆岩中按造岩矿物的含量可分为 主要矿物 、 次要矿物 、
副矿物 等三类,三者在岩浆岩的 分类和命名 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2.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 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 ,斑晶
为高温矿物 ,而后者 基质为显晶质 ;斑晶为稳定矿物 。
3.岩浆岩按SiO2百分含量分类为四大类,其含量及类型分别是:SiO2﹤45%,
超基性岩;SiO245~53%,基性岩;SiO253~65%,中性岩和SiO2﹥65%,酸性岩 。
4.与花岗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 流纹岩 ,与玄武岩成分相当的深成
侵入岩称 辉长岩 。
5.砂岩一般具有 砂状 结构,主要由 石英 和 长石 或
岩屑 组成。
6.陆源碎屑岩类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分类为 1 砾岩 、碎屑直径
>2mm ; 2 砂岩 、碎屑直径 2-0.063mm ; 3 粉砂岩 、碎屑直径 0.063-0.004mm 和 4 泥质岩 、 <0.004mm 。
7.变质作用因素中压力可分为 均向压力、 粒间流体压力 和 应力 。 8.糜棱岩是经 动力 变质作用形成,是 韧性剪切 带中常见的岩石。 9.斜长角闪岩主要由 斜长石 和 角闪石 矿物组成的 区域变质
岩石 。
10.识别和恢复变质岩原岩性质,主要依据 地质产状及岩石共生组合 、
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 变质岩结构构造 、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特征。
11.根据下列岩石学特点填空:
序号 结构、构造 矿物组合及含量 岩石名称 岩石大类或产状 酸性岩 酸性斜长石和碱半自形粒状性长石含量近相角闪二长 (1) 结构,块状构等、石英(21%)、花岗岩 造 角闪石(8%) 斑状结构,基斑晶角闪石、斜角闪安山岩 (2) 质隐晶质;块长石,基质斜长(或闪长玢状构造 石微晶、隐晶质 岩) 斑状变晶结白云母(45%)、构,变基质为蓝晶石(20%)、蓝晶石 (3) 粒状鳞片变石英(27%)、 白云母片岩 晶结构,片状长石少量 构造 变斑晶蓝晶石斑状变晶结6%;变基质斜长蓝晶石黑云母(4) 构,片麻状构石(45%)、石斜长片麻岩 造 英20%、黑云母中性岩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 (2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岩 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
粘稠、富含有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2.砂状结构——是砂岩的结构,主要由粒度在2-0.063mm的粒状碎屑颗粒
和填隙物组成。
3.灰岩和白云岩——两者均属于碳酸盐岩。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
白云 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
4.片状构造——变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岩石中所含的大量片状和粒状矿
物都呈平行排列,是岩石组分在定向压力下产生变形、转动或受应力溶解、再结晶形成的。
5.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变质岩石的总称。 四、简答题(1~2题任选1题;4~5题任选1题;第3题必答。每小题10分,
共30分)
1.简述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答:1)超基性岩:SiO2含量<45%,富含MgO、FeO,而K2O、Na2O含量少;
因此反映在矿物成分上,就以铁镁矿物为主,一般含量可达>90%,主要是橄榄石、辉石,而长石含量很少或无。
2)基性岩类:SiO2含量为45~53%,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FeO、MgO
较超基性岩少,Al2O3、CaO含量则增,因此出现了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共生,且含量近于相等。
3)中性岩类:SiO2含量为53~66%,FeO、MgO、CaO含量均较前者
减少,而K2O、Na2O的含量却相对增加,因而出现了角闪石与中性斜长石共生,铁镁矿物则降低至30%左右。另外还有一类较富含K2O和Na2O的中性岩(正长岩类),则出现铁镁矿物和碱性长石的共生。
4)酸性岩类:SiO2含量>66%,FeO、MgO、CaO含量大大减少,而K2O、
Na2O则明显增加,因此出现了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等共生现象,其中铁镁矿物一般仅占10%左右。
5)碱性岩类:K2O、Na2O含量高,而SiO2含量较低;这类岩石的特点,
是在暗色矿物中出现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都富含Na2O),在浅色矿物中常出现SiO2不饱和的霞石,白榴石等。
2.简述安山岩与玄武岩的异同。
答:安山岩和玄武岩都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类;结构构造较为相似一般
具有斑状结构或者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安山岩为中性喷出岩类,SiO2含量为53~66%,其主要矿物成分与闪长岩相似,斑晶矿物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基质具玻晶交织或交织结构,由斜长石微晶及玻璃组成;
玄武岩为基性喷出岩类,SiO2含量为45~53%,主要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斑晶常见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基质为间粒、间隐及拉斑玄武结构可见微晶状辉石、斜长石及玻璃质、磁铁矿等。
3.简述砂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
答:砂岩粒度为2-0.063mm,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其碎屑成分主要是
石英、长石、岩屑三种,石英较为稳定。砂岩中的胶结物常见有钙质、硅质、铁质等,砂岩的粒度、分选性及圆度等特征常差别很大。主要结构为砂状结构。
砂岩按照粒度分为:巨粒砂岩、粗粒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 按照成分分类:石英砂岩、岩屑砂岩、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
4.简述变质作用类型及主要特征。
答:主要有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下,岩石破碎的一种
变质作用一般分布在断层和破碎带附近。
区域变质作用:大面积范围内发生的区域性变质作用,是地壳活动带
伴随发生的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变质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的进一步深化,常常和区域变质作用伴生。
接触变质作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接触带上产生的变质作用,一般围绕岩浆岩体或在岩体附近分布。
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交代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其它类型变质作用:洋壳变质作用和冲击变质作用等。
5.对比片岩与片麻岩的异同
答:片岩常可有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具有(粒状)鳞片变晶、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柱状矿物>30%,粒状矿物石英>长 石,当石英>50%时为石英片岩;多见于区域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中 命 名:首先按片柱状矿物种类和含量划分,再根据变斑晶进一步
详细分类。
命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片岩
片麻岩:具有鳞片(或纤状)粒状变晶结构(可有斑状变晶结构)。 片麻状构造
其中,长石和石英的含量大于50%,长石含量大于25%。 多见于区域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中
命名:首先按长石矿物种类划分为钾长或斜长片麻岩,然后再根据
片、柱状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进一步分类和命名。
命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长石类型+片麻岩
东华理工大学——岩石学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中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 1. 岩浆是由下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 ( )
2. 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低,主要是由于前者SiO2含量低,
岩浆温度也较高之故 ( )
3. 超基性岩类的所有岩石都属于超镁铁岩石 ( ) 4. 安山岩是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相岩石,因此其成分完全相同 ( ) 5.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 ) 6. 由方解石、白云石为主要矿物成分构成的岩石称为碳酸岩 ( ) 7. 内源沉积岩包括铝质岩、铁质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及粘土质岩等 ( ) 8.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是在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 (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岩石学试卷参考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