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无机化学复习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气体 4、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

(A)H (B)Q (C)△H (D)△U 5、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相同的是( )。

(A) CO2(g)+CaO(s)→CaCO3(s) (B) (B)1/2H2(g)+1/2I2(g)→HI(g)

(C)H2(g)+I2(g)→2HI(g) (D)H2(g)+1/2O2(g)→H2O(g) 6、如果X是原子,X2是实际存在的分子,反应X2(g)→2X的△rHm应是( )。

(A)负值 (B)正值 (C)零 (D)不能确定 7、按化学热力学中的规定,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1、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含有相同质量的H2,O2,N2与He的混合气体,其中分压最小的组分是( )。

(A)N2 (B)O2 (C)H2 (D)He 2、某一温度下,一容器中含有2.0mol氧气,3.0mol氮气及1.0mol氩气,如果混合气体的总压为akPa,则p(O2)=( )kPa。 (A)a/3 (B)a/6 (C)a/2 (D)a/4 3、在温度T时,在容积为cL的真空容器中充入氮气和氩气。容器内压力为akPa,若p(N2)=bkPa,则n(N2)=()mol。 (A)ac/RT (B)bc/RT (C)(a-b)c/RT (D)bc/1000RT 4、估算太阳中心温度的方法之一是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若假定太阳中心是由平均摩尔质量为2.0g·mol-1

的气体组成,

的是( )。(A)Na(l) (B)P4(白磷,s)(C)O3(g)

其压力为1.3×1011kPa,相应的密度为1.4×103g·L-

1。推算

太阳中心的温度为( )K。

(A)2.2×107(B)3.1×1010 (C)1.1×107 (D)1.6×1010 5、1000℃时,98.7 kPa压力下硫蒸气密度为0.5977g·L-

1,则

相应条件下硫的化学式为( )。

(A)S (B)S8 (C)S4 (D)S2 6、将C2H4充入温度为T(120℃),压力为p的密闭容器中,该容器的容积是可变的,设其初始体积为V。容器中C2H4的体积分数为5.0%,其余为空气。当点燃该混合气体时,发生了C2H4的燃烧反应: C2H4(g)+3O2(g)=2CO2(g)+2H2O(g)燃烧完全后,让容器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力,则容器的容积为( )。

(A)1.15V (B)1.10V (C)1.05V (D)1.00V 7、在相同的温度压力体积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试比较:n1 n2,m1 m2,ρ1 ρ2。 8、某气体化合物是氮的氧化物,其中含氮的质量分数w(N)=30.5%;某容器中充有该氮氧化合物的质量是4.107g,其体积为0.500L,压力为202.65kPa,温度为0℃。试求:⑴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⑵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和化学式。

9、在实验室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制取的氢气。在23℃、100.5kPa压力下,收集了370.0mL的气体(23℃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2.800kPa)。试求:⑴23℃时该气体中氢气的分压;⑵氢气的物质的量;⑶若在收集氢气之前,集气瓶中已充有氮气20.0mL,其温度也是23℃,压力为100.5kPa;收集氢气之后,气体的总体积为390.0mL。计算此时收集的氢气分压,与⑵相比,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第二章

热化学

1、反应计量式中反应物B的计量数νB 0。

2、热是 的一种形式,系统吸热,Q 0。定压下气体所做的体积功W = ,气体膨胀时,体积功 W 0。若NaOH溶液与HCl溶液正好中和时,系统的焓变ΔΘ

-rHm = a kJ·mol1

,则其热力学能的变化ΔΘ

rUm= kJ·mol-

1。这是一个 相反应。

3、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焓变ΔΘ

rUm 0,燃烧相同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 放出的热量更多。

(D)I2(g)

8、298K时反应C(s) + COΘ

2(g)→ 2CO (g)的ΔrHm=akJ·mol

-1

, 则在定温定压下,该反应的ΔΘ

rUm=( )kJ·mol1。

(A)a (B)a + 2.48 (C)a – 2.48 (D)-a 9、在定压下某气体膨胀吸收了1.55kJ的热,如果其热力学能增加了1.32kJ,则该系统做功为( )kJ。

(A)1.55 (B)1.32 (C)0.23 (D)-0.23 10、已知298K时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2NH3(g)→N2(g)+3H2(g) △Θ

rHm=92.2kJ·mol1

②H2(g)+1/2O2(g)→H2O(g) △Θ

rHm=-241.8kJ·mol-

1

③4NHΘ

3(g)+5O2(g)→4NO(g)+6H2O(g)△rHm=-905.6kJ·mol1

试确定△Θ

fHm(NH3,g,298k)=( ) kJ·mol1

(A)-46.1 (B)90.2 (C)46.1 (D)-90 11、已知: (1)S(单斜,s)+O2(g)→SO2(g) △Θ

rHm(l)=-297.16kJ·mol-

1

(2)S(正交,s)+O2(g)→SO2(g) △Θ

rHm(l)=-296.83kJ·mol-

1

计算S(单斜,s)→S(正交,s)的△Θ

rHm,并判断单斜硫和正交硫何者更稳定。

12、有一种甲虫,名为投弹手,它能用尾部喷射出来的爆炸性排泄物的方法作为防卫措施,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醌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醌和水:

C6H4(OH)2(aq)+H2O2(aq)→C6H4O2(aq)+2H2O(l) 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反应的ΔΘ

rHm。

C6H4(OH)2(aq)→C6H4OΘ

2(aq)+H2(g) ΔrHm(1)=177.4 kJ·mol

1

HΘ-2(g)+O2(g)→H2O2(aq) ΔrHm(2)=-191.2kJ·mol1 HΘ-

2(g)+1/2O2(g)→H2O(g) ΔrHm(3)=-241.8 kJ·mol1 HΘ

2O(g) →H2O(l) Δ-

rHm(4)=-44.0 kJ·mol1

13、实验室“火山”是由重铬酸铵受热分解产生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NH?4?2Cr2O7?s????N2?g?+4H2O?g?+Cr2O3?s?计算该反应在298K定压(只做体积功)下的??Θ

rHm和ΔrUm。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1、 对于 反应,某物种的反应级数一定等于该物种在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通常,反应速率系数随温度升高而 。

2、在氨合成的催化反应中,某温度下该反应速率测量结果为Δc(NH3)/Δt = 2.0×10 mol·L1·s

-4

--

-1 -

(A)分子总数增大 (B)活化分子分数增大 (C)反应级数增大 (D)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加 13、下列有关活化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B)同一条件下,同一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小;(C)同一反应活化能越小,其反应速率越小;(D)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 (E)活化能可以通过理论计算而求得;

14、某城市位于海拔高度较高的地理位置,水的沸点为92℃。在海边城市3 min能煮孰的鸡蛋,在该市却花了4.5min才煮熟。计算煮熟鸡蛋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15、人体中某种酶的催化反应活化能为50.0kJ·mol-1 ,正常, 如果以-Δc (N2)/ Δt

表示反应速率,其值为 mol·L1·s1;若以-Δc(H2)/ Δt表示,则其值为 mol·L1·s1。

3、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 反应活化能,使活化分子数 。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主要有 、 、 。 4、反应2 NO(g) + Cl2 (g) → 2NOCl (l),在-10℃下反应速率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浓度c(mol·L-1) 初始速率υ NO Cl2 (mol·L-1·s-1) 1 0.1 0.10 0.18 2 0.1 0.20 0.35 3 0.2 0.20 1.45 推断,NO的反应级数为 ,Cl2的反应级数为 ;-10℃下,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k = 。

5、对于 反应,某物种的反应级数一定等于该物种在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通常,反应速率系数随温度升高而 ,k与物种浓度 ,k的单位取决于 ,若某反应的速率系数的单位为s-

1,则该反应为 级反应。

6、反应A(g)+ 2B(g)→ C(g)的速率方程式为υ = k c (A) c (B)。该反应为 级反应,k的单位是 。当只有B的浓度增加2倍时,反应速率将增大 倍;当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来体积的3倍时,反应速率将 倍。

7、在大气上层重要的气相反应之一是:H2O(g)+O(g) → 2OH(g),这是一个双分子反应,其△Θ

rHm(500K)=72kJ·mol-

1,

Ea-

(正)=77KJ·mol1,Ea(逆)=( )kJ·mol-

1。

(A)172 (B)149 (C)74.5 (D)5 8、升高同样的温度,一般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倍数较多的是()。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Ea较大的反应 (D)Ea较小的反应

9、生物化学家常定义Q10=k(37℃)/k(27℃),当Q10=2.5时,相应反应的活化能Ea=( )kJ·mol-1。

(A)71 (B)31 (C)8.5 (D)85 10、某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υ=k〔c (A)〕X〔c (B)〕y。当仅c(A)减少50%时,υ降低至原来的1/4;当仅c(B)增加到2倍时,υ增加到1.41倍;则x、y分别为( )。(A)x=2,y=0.7(B)x=0.5,y=1(C)x=2,y=1.41(D)x=2,y=0.5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复合反应中,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必定相等 (B)通常,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系数越大,反应越快 (C)加入催化剂,使Ea(正)和Ea(逆)减小相同的倍数 (D)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降低,反应加快 12、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加快的原因是( )。

人的体温为37℃,问发烧至40℃的病人体中,该反应速度增加了百分之几?

第四章 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Cl(g)+3F(g)的△Θ

22(g)→2ClF3rHm(298K)=-

326.4kJ·mol-

1,为提高F2(g)的转化率,应采用 压 温的反应条件;当定温定容,系统组成一定时,加入He(g),α(F2)将 。

2、已知反应CO(g)+2H)的KΘ

2(g)→CH3OH(g(523K)

=2.33×10-3,KΘ(548K)=5.42×10-

4,则该反应是 热反应;当平衡后将系统容积压缩增大压力时,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后平衡将 。 3、对于吸热可逆反应来说,温度升高时,其反应速率系数k(正)将 ,k(逆)将 ,标准平衡常数将 。对于可逆反应,当升高温度时,反应为 热反应,平衡常数将增大。 4、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分解足量的NaHCO3(s),使其在较高温度下分解为Na2CO3(s)、H2O(g)和CO2(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系统中共有 个相;若将系统中的Na2CO3(s)除去一部分,但仍保持分解平衡时的温度和压力,平衡将 ;若将系统中的NaHCO3(s)全部除去,其他条件不变时,系统处于 状态。

5、已知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及其标准平衡常数:

⑴ 4HCl(g)+O →2ClΘ

2(g)2(g)+2H2O(g) K1

⑵ 2HCl(g)+1/2OClΘ

2(g) →2(g)+H2O(g) K2

⑶ 1/2ClΘ

2(g)+1/2H2O(g) →HCl(g)+1/4O2(g) K3

则KΘΘΘ

1, K2, K3之间的关系是 。 6、已知下列反应及其标准平衡常数:

⑴C(s)+H→CO(g)+H KΘ

⑵CO(g)+H2O(g) 2(g) 1

⑶C(s)+2H2O(g) →CO2(g)+H2(g) 2

COΘ

2O(g) → →2CO(g) 2(g)+2H 2(g) K ⑷C(s)+CO2(g) K3

Θ

4

试确定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KΘΘΘ

3=K1×K2(B)KΘΘΘKΘΘΘΘΘΘ4=K1/K2(C)1=K3/K2(D)K2=K3/K4

7、在某容器中,反应Sn(s)+2ClΘ

2(g) →SnCl4(g)的△rHm<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SnCl4(g)的生成量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 )。 (A)升高温度 (B)压缩减小体积

(C)增加Sn(s)的量 (D)通入氮气

8、某可逆反应的△HΘ

rm<0,当温度升高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系数增大,逆反应速率系数减小,KΘ

增大。

(B逆反应速率系数增大,正反应速率系数减小,KΘ

减小。

(C)正反应速率系数减小,逆反应速率系数增大,KΘ

增大。 (D)正反应速率系数增大的倍数比逆反应速率系数增大的倍数小

9、某容器中加相同物质的量的NO和Cl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NO(g)+1/2Cl2(g) →NOCl(g)

平衡时各物种分压的结论肯定错误的是( )。 (A)p(NO)=p(Cl2) (B)p(NO)=p(NOCl) (C)p(NO)<p(Cl2) (D)p(NO)>p(NOCl)

10、已知下列反应:H2(g)+SO2(g) →O2(g)+H2S(g)

--

???H2(g)+S(s) →H2S(g) S(s)+O2(g) →SO2(g) 10、对于反应HC2O4(aq)+H2O(l) ?H2C2O4(aq)+ OH(aq),??ΘΘ

后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K2,则第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

其中的强酸和强碱是( )。(A)H2C2O4和OH(B)HC2O4Θ

K3为( )。 -

和H2C2O4(C)HC2O4和H2O(D)H2C2O4和H2O ΘΘΘΘΘΘΘΘ

(A)K1+K2(B)K1-K2(C)K1×K2(D)K1/K2

11、根据酸碱电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可作为Lewis碱的是Θ

11、反应CaO(s)+CO2(g) →CaCO3(s)在1073K时的K+-+

( )。(A)H2O(B)NH3(C)Ni2 (D)CN(E)Fe3 Θ

=100/17,此时的分压为( )。(A)(100/17)p12、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Θ 1/2Θ 2

-1- (B)(17/100)p(C)(100/17)p(D)(100/17)p (A)0.010mol·LHCl (B)0.010mol·L1H2SO4 --12、讨论下列反应:2Cl2(g)+2H2O(g) →4HCl(g)+O2(g) (C)0.010mol·L1HAc (D)0.010mol·L1H2C2O4 Θ

-- △rHm>0 将Cl2(g)、H2O(g)、HCl(g)、O2(g)四种气体混合13、向1.0L0.10mol·L1HAc溶液中加入1.0mL0.01mol·L1HCl

后,反应达到平衡时,叙述正确的是( ) 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Ac解离度减小

Θ(A)加氧气,n(H2O,g)增加; (B)减小容器体积,n(Cl2,g)(B)溶液的pH值为3.02 (C)Ka(HAc)减小 (D)溶液的

Θ

-增加;(C)升高温度,K不变; (D)加N2,n(HCl,g)减小; pH值为2.30(E)溶液中浓度最小的物种是OH

(E)加催化剂,n(HCl,g)不变 13、光气(又称碳酰氯)的合成反应为: CO(g)+Cl ?COCl100℃下该反应的KΘ2(g)2(g) =1.50×108

。若反应开始时,在1.00L容器中n0(CO)=0.0350mol,n0(Cl2)=0.0270mol.,n0(COCl2)=0.0100mol,通过计算反应商判断反应方向,并计算平衡时各物种的分压。 14、已知反应CO(g)+Cl →COClΘ

2(g)2(g),K(373K)=1.50×108,实验在定温定容条件下进行。开始时,c0(CO)=0.0350mol·L

-1,cL-1,c-

0(Cl2)=0.0270mol·0(COCl2)=0mol·L1。计算373K

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种的分压及CO的平衡转化率。 15、甲醇可以通过反应CO(g)+2H2(g)→CH3OH(g)来合成,225℃时该反应的KΘ=6.08×10-3。假定开始时,p(CO):p(H2)=1:2,平衡时,p(CH3OH)=50.0kPa。计算CO和H2的平衡分压。 16、苯甲醇脱氢可用来生产香料苯甲醛,反应C6H5CH2OH(g) →C523K 时KΘ6H5CHO(g)+H2(g)。=0.558。⑴假若将1.20g苯甲醇放在2.00L容器中并加热至523K,当平衡时,苯甲醛的分压是多少?⑵平衡时苯甲醇的分解率是多少? 第五章 酸碱平衡 1、在0.10mol·L-1HAc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 ,浓度最小的物种是 。加入少量的NH4Ac(s)后,HAc的解离度将 ,溶液的pH将 ,H+的浓度将 ,这种现象叫做 。 2、在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Ac溶液和HCl溶液中,所含的c(H+) ,若用同一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中和这两种酸溶液并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 ,此时两溶液的pH ,其中pH较大的溶液是 。 3、向0.10mol·L-1NaAc溶液中加入一滴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当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溶液的颜色将 ,这是因为 。 4、根据酸碱电子理论,K3〔Al(C2O4)3〕中的Lewis酸是 ,Lewis碱是 ;配合物中形成体的配位数为 ,配位原子为 ,命名为 。配合物Fe(CO)5形成体的配位数是 ,配位原子为 ,配离子电荷为 ,命名为 。 [Ni(en)3]Cl2中的Lewis酸是 ,Lewis碱是 ;配合物中形成体的配位数为 ,配位原子为,命名为 。Na3[AlF6] 中的Lewis酸是 ,Lewis碱是 ;配合物中形成体的配位数为 ,配位原子为 ,命名为 。 5、根据酸碱质子理论,CO- ;H-32是 ,其共轭 是 2PO4

是 ,它的共轭酸是 ,共轭碱是 ;在水中能够存在的最强碱是,最强酸是。 6、若将HAc溶液与等体积的NaAc溶液相混合,欲使混合溶液的pH为4.05,混合后酸和盐的浓度比近似为 。当将该溶

液稀释两倍后,其 pH 。将该缓冲溶液中c(HAc)和c(NaAc)

同时增大相同倍数时其缓冲能力 。(KΘ-HAc=1.8×105)

7、按照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即可作为酸又可以作为碱的是( )。

(A)PO43-

(B)S2-(C)HCO-3(D)〔Al(H2O)6〕3+

8、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0.010mol·L-1Na (B)0.010mol·L-2HPO4 1

Na2CO3 (C)0.010mol·L-1NaHCO-3 (D)0.010mol·L1

Na3PO4 9、将pH=4.00的强酸溶液与pH=12.00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则混合溶液的pH为( )。

(A)9.00 (B)8.00 (C)11.69 (D)12.00 14、下列溶液中,pH值约等于7.0的是( )。 (A)HCOONa (B)NaCl (C)NH4Ac (D)(NH4)2SO4

15、下列各种盐在水溶液中水解生成沉淀的是( )。 (A)SnCl2 (B)SbCl3 (C)Bi(NO3)3(D)NaNO2(E)FeCl3 16、欲配制pH=9.00的缓冲溶液最好应选用( )。 (A)NaHCO3-Na2CO3 (B)NaH2PO4-Na2HPO4

(C)HAc-NaAc (D)NH3·H2O-NH4Cl

17、20.0mL0.10mol·L-1HCl(aq)与20.0mL0.10mol·L-

1NH3(aq)混合,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值。已知KΘ(NH3)=1.8×10-

5。

18、20.0mL0.10mol·L-1HCl(aq)与20.0mL0.20mol·L-

1NH3

(aq)混合,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值。已知KΘ

(NH3)=1.8×

10-

5。

19、20.0mL0.10mol·L-1NaOH(aq)与20.0mL0.20mol·L-

1NH4Cl

(aq)混合,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值。已知KΘ

(NH3)=1.8×

10-

5。

20、20.0mL0.20mol·L-1HAc(aq)与20.0mL0.10mol·L-

1NaOH/

(aq)混合,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值。已知KΘ

(HAc)=1.8×

10-

5。 21、20.0mL0.10mol·L-1HCl(aq)与20.0mL0.20mol·L-

1NaAc

(aq)混合,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值。已知KΘ

(HAc)=1.8×

10-

5。

22、20.0mL0.10mol·L-1NaOH(aq)和20.0mL0.10mol·L-

1NH4Cl(aq)混合,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值。已知KΘ(NH3)=1.8×

10-

5。

23、等体积混合0.10mol·L-1NaOH(aq)和0.10mol·L-

1NH 4Cl

(aq ),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值。已知KΘ(NH-

3)=1.8×105。

24、今有2.00L的0.500mol·L-1NH(3aq)

与2.00L的0.500mol·L-1HCl溶液,若配制pH=9.00的缓冲溶液,不允许再加水,最

多可配制缓冲溶液的体积是多少?其中c (NH3·H2O) 、c(NH4

+)各为多少?已知KΘ(NH-3)=1.8×105。

21、判断:①硼酸的分子式为H3BO3,因此它是三元酸。( )

②将1L1mol.L-1氨水稀释至5L,则氨水的电离度增大,溶液中的OH-浓度随之增大。( )

③酸性水溶液中不含OH-,碱性水溶液中不含H+。( )

④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水的离子积也改变。( ) ⑤将NH3·H2O和NaOH溶液的浓度各稀释为原来的1/2,则两

种溶液中OH-浓度均减少为原来的1/2。( )

⑥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也越大。( )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1、Ag2C2O4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La(IO3)3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 CaF2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 Bi2S3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 2、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

3、AgCl、AgBr、AgI在2.0 mol·L-

1NH3·H2O中的溶解度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 。 4、CaCO(KΘ-9),CaFΘ-

3sp=4.9×102(Ksp=1.5×1010),Ca3(PO4)2

(Ksp=2.1×10( )。

Θ-33

)的饱和溶液中,Ca2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

,c(PO43)=1.58×106 mol·L

-29

-1

则Ca3(PO4)2的Ksp为

Θ

( )。 (A)2.0×10(C)6.3×10

(B)3.2×10

Θ

-12

(A)CaCO3>CaF2>Ca3(PO4)2 (B)CaF2 >CaCO3 >Ca3(PO4)2 (C)CaF2 >Ca3(PO4)2 >CaCO3 (D)Ca3(PO4)2 >CaF2 >CaCO3

5、已知Sn(OH)2、Al(OH)3、Ce(OH)4的Ksp分别为5.0×10Θ

-27

-18

(D)5.1×10

-27

),在0.250L0.10 mol·L

-1

16、已知CaF2(Ksp=1.5×10,

-10

Ca(NO3)2溶液中能溶解CaF2( )。(A)1.0×105g (B)7.9×104g(C)2.0×105g(D)1.0×104g

1.3×10

-33

,2.0×10

-28

,则它们的饱和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

序是( )。

(A)Sn(OH)2 <Al(OH)3 <Ce(OH)4 (B)Sn(OH)2 <Ce(OH)4 <Al(OH)3 (C)Al(OH)3 <Sn(OH)2 <Ce(OH)4 (D)Ce(OH)4 <Sn(OH)2 <Al(OH)3

6、在AgCl,CaCO3,Fe(OH)3,MgF2,ZnS这些物质中,溶解度随pH值变化的是( )。(A)AgCl (B)CaCO3 (C)Fe(OH)3 (D)MgF2 (E)ZnS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AgCl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它是弱电解质。(B)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C)KΘ

sp大的难溶电解质,其溶解度S也大。(D)对用水稀释后仍含有AgCl(s)的溶液来说,稀释前后的溶解度和它的标准溶度积常数均不变。 8、将MnS溶解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系统的pH将(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预测 9、已知KΘ

sp(Ag2SO4)=1.2×10-

5,KΘ

sp(AgCl)=1.8×10

-10

,KΘ-sp(BaSO4)=1.1×1010

将等体积0.0020 mol·L

-1

的Ag2SO4与2.0×10-

6 mol·L

-1

的BaCl2溶液混合,将( )。

(A)只生成BaSO4沉淀 (B)只生成AgCl沉淀 (C)同时生成BaSO4和AgCl沉淀 (D)有Ag2SO4沉淀生成 10、已知KΘ

-sp〔Ag3PO4〕=8.7×1017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S为

( )mol·L-1。

(A)9.7×10-

5 (B)4.2×10-

5 (C)1.3×10-

4(D)7.3×10-

5 11、SrCO3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溶液是( )。 (A)0.100mol·L-

1HAc (B)0.010mol·L-

1HAc

(C)0.010mol·L-

1SrCl-

2 (D)1.0mol·L1Na2CO3

12、有一含有CaF-2(s)(KΘsp=1.5×10

10

)与CaSOΘ

4(s)(Ksp=7.1×

10-

5)的饱和溶液,其中c (F-

)=1.3×10-

4 mol·L-

1,则c (SO42-

)=( ) mol·L-1。

(A)8.4×10-

4 (B)0.017 (C)8.0×10-

3 (D)0.032 13、有关分步沉淀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度积先达到溶度积的先沉淀出来。 (B)沉淀时所需沉淀试剂浓度最小者先沉淀出来。 (C)溶解度最小的物质先沉淀出来。 (D)被沉淀离子浓度大者先沉淀出来。

(E)适当地改变被沉淀离子的浓度,可以使分步沉淀的顺序发生变化。

14、推断Ag2SO4,AgCl,AgBr,AgI在Na2S2O3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A)Ag2SO4 (B)AgCl (C)AgBr (D)AgI 15、已知在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c (Ca2+

)=2.0×10-

6 mol·L

17、欲使CaCO3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1.0 mol·L-

1Na2CO3 (B)加入2.0 mol·L-

1NaOH

(C)加入0.10 mol·L-

1CaCl2 (D)降低溶液的pH值

18、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gCl的溶解度增大 (B)AgCl的溶解度、KΘ

sp均不变 (C)AgCl的KΘ

Θsp增大 (D)AgCl的溶解度、Ksp均增大 19、在Zn2+

、Cd2+

、Hg2+

的混合溶液中,c(H+

)=2.0mol·L-

1,

向溶液中通人H2S至饱和,不生成沉淀的离子是( )。

(A)

Zn2+

、Cd2+

(B)Cd2+

、Hg2

(B) (C)Zn2+

(D)Zn2+

、Hg2+

20、欲使AgΘ

-12

Θ

2CO3(Ksp=8.3×10)转化为Ag2C2O4(Ksp=5.3×

10

-12

),必须使( )。

(A)c (C-

O-

2O42)<0.64c(CO32) (B)c(C242)>1.6c(CO32) (C)c(C-

2O42)<1.6c(CO32) (D)c(C2O42)>0.64c(CO32) 21、某温度时,CaF2饱和溶液的浓度为2×10-

4mol·L-1,则CaF2

的溶度积为( )。

(A)2.6×10-

9 (B)4×10-

8 (C)3.2×10

-11

(D)8×10

-12

22、CaSO4在下列试剂中,其溶解度最大的是( )。 (A)0.1mol·L-

1Na2SO4溶液 (B)纯水

(C)2.0mol·L-

1NaNO3溶液 (D)0.1mol·L-

1CaCl2溶液

23、Ag2CrO4固体加到Na2S溶液中,大部分Ag2CrO4转化为Ag2S,其原因是( )。

(A)S2-

的半径比CrO-

42的半径小。 (B)CrO-

42的氧化性比

S2-

强。(C)Ag2CrO4溶解度比Ag2S小。(D)KΘ

sp(Ag2S)远小

于KΘ

sp(Ag2CrO4)

24、下列有关金属硫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金属硫化物不溶于水;(B)BaS难溶于水; (C)FeS不溶于水和稀酸;(D)ZnS不溶于水,可溶于稀酸; (E)CuS不溶于水和稀酸;

25、⑴在10.0mL0.015 mol·L-

1MnSO4溶液中,加入5.0mL0.15

mol·L-

1NH3(aq)是否能生成Mn(OH)2沉淀?

⑵若在上述10.0mL0.015 mol·L-

1MnSO4溶液中先加入

0.495g(NH4)2SO4晶体,然后再加入5.0mL0.15 mol·L-

1

NH3(aq),是否有Mn(OH)2沉淀生成? 已知:KΘ

Θ

sp[Mn(OH)-2]=2.1×10

13

,Kb[NH3] =1.8×105

26、⑴在0.10 mol·L-

1FeCl2溶液中,不断通入H2S(g),若不生成FeS沉淀,溶液的pH最高不应超过多少?

⑵在pH为1.00的某溶液中含有FeCl2与CuCl2,两者的浓度均为0.1mol·L-

1,不断通入H2S(g)时,能有哪些沉淀生成?

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别是多少?

已知:KΘ

Θ

spa(FeS)=6×102,Kspa(CuS)=6×10

-16

27、⑴某溶液中含有Pb2+

和Zn2+

,两者的浓度均为0.10 mol·L

-1

;在室温下通入H2S(g)使之成为H2S饱和溶液,并加HCl

控制S2-

浓度。为了使PbS沉淀出来,而Zn2+

仍留在溶液中,则溶液中的H+

浓度最低应是多少? ⑵此时溶液中的Pb2+

是否被沉淀完全?

已知:KΘ

spa(ZnS)=2×10-

2,KΘ

spa(PbS)=3×10-7

28、在某混合溶液中Fe3+

和Zn2+

浓度均为0.010 mol·L-

1。加

碱调节pH,使Fe(OH)3沉淀出来,而Zn2+

保留在溶液中。通

过计算确定分离Zn2+

和Fe3+

的pH范围。

已知:K

Θ

-sp [Fe(OH)3]=2.8×10

-39

,K

Θ

sp[Zn(OH)2]=6.8×10

17

29、⑴某溶液中含有0.10mol·l

-1

Li+和0.10mol·l –1Mg2+,滴加

NaF溶液(忽略体积变化),哪种离子最先被沉淀出来? ⑵当第二种沉淀析出时,第一种被沉淀的离子是否被沉淀完全?⑶两种离子有无可能分离开?已知:K

Θ

sp (LiF)=1.8×

10-

3

, K

Θ

-sp(MgF2)=7.4×10

11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1、在K2MnO4中,锰的氧化值为 ;在Na2S2O3中,硫的氧化值为 。在H2SO4、K2S2O8、Na2S4O6中S的氧化值分别为 、 、 。

2、在反应P-

4+3OH+3H2O→3H2PO2+PH3中,氧化剂是 ,其被还原的产物为 ;还原剂是 ,其被氧化的产物为 。 3、在原电池中,E值大的电对是 极,发生的是 反应。E值小的电对是 极,发生的是 反应。E值越大的电对的氧化型物质得电子能力 ,其 越 ;E值越小的电对的还原型物质失电子能力 ,其 越 。

4、已知EΘ

(Ag+/Ag)=0.7991V,EΘ

(Ni2+/Ni)=-0.2363V。如果

设计一个银镍电池,则电池图示 , 电池反应为 ,该电池的EMF= V。 5、对于反应⑴Cl-

2(g)+2Br(aq) ?Br2(l)+2Cl(aq),⑵

1/2Cl-

2(g)+Br(aq) →1/2Br-

2(l)+Cl(aq)。有z1/z2= ,E

Θ

Θ

MF,1/EMF,2= 。

6、已知EΘ

(Cu2+/Cu+)=0.1607V,EΘ

(Cu2+/Cu)=0.3394V,则E

Θ

(Cu+/Cu)= V,铜元素的电势图为 ,Cu+

在水中 歧化。 7、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定是电极电势大的电对的 型物质做为氧化剂与电极电势小的电对的 型物质做为还原剂反应,直到两电对的电势差等于零,即反应达到平衡。 8、在原电池中,流出电子的电极为 ,接受电子的电极为 ,在正极发生的是 ,在负极发生的是 。原电池可 能转化 能。 9、在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F后,又加入KI溶液时, I2生成,这是由于 。

10、反应2Fe3+(aq)+Cu(s) →2Fe2+(aq)+Cu2+(aq)与Fe(s)+Cu2+(aq) ?Fe2+(aq)+Cu(s)均可正向进行,其中最强的氧化剂为 ,最强的还原剂为 。

11、下列电对的E值随溶液的pH变化的是( )。

(A) Ag+

/Ag (B)I-

2/I(C)BrO3/Br (D)O2/H2O

(E)Fe(OH)3/ Fe(OH)2 12、关于原电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盐桥中的电解质可以保持两半电池中的电荷平衡; (B)盐桥用于维持电池反应的进行;(C)盐桥中的电解质不

参与化学反应;(D)电子通过盐桥流动; (E)盐桥中的电解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13、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3+和Sn2+ (B)Cr-

2O72和CrO4 (C)Fe3+和CO-

32

(D)Fe3+和Fe2+ (E)MnO-

4和SO-

42

14、在下列反应中CO做还原剂的是( )。

(A)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金属单质;(B)CO在空气中燃烧;(C)CO与Fe反应形成Fe(CO)5;(D)CO+H2O=H2+CO2;(E)CO与CrCl3在高压下,C6H5MgBr作催化剂生成Cr(CO)6。

15、对于浓差电池M︱Mn+(c1)‖Mn+(c2)︱M ,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EΘ

ΘMF≠0 EMF=0 (B)EMF=0 EMF≠0 (C)E

Θ

MF=0

MF=0 (D)E

MF≠0

EMF≠0

16、下列电对的EΘ

值最大的是( )。 (A)EΘ

(Ag+/Ag) (B)EΘ

[Ag(NH3)2+/Ag]

(C)EΘ(AgCl/Ag) (D)EΘ

(AgBr/Ag)

17、在甲醛(HCHO)及乙酰氯(CH3COCl)中,碳的氧化数分别是( )。

(A)+4,+4 (B)+4,+2 (C)0,0 (D)0,+2 18、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 )。

(A)Cu2+,Fe2+,Sn4+,Ag (B)Cu2+,Ag+,Fe2+,Fe (C)Fe3+,Fe,Cu2+,Ag (D)Fe3+,I-

,Sn4+,Fe2+

19、已知EΘ

(Cr-

Θ

2O72/Cr3+)>E(Fe3+/Fe2+)>EΘ

(Cu2+/Cu)>E

Θ

(Fe2+/Fe),则上述诸电对的各物种中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分别为( )。 (A)Cr-

2O72,Fe2+(B)Fe3+,Cu

(C)Cr-

2O72,Fe(D)Cu2+,Fe2+

20、①氢电极的电极电位等于零。()②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随介质的酸性增强而增强。()③如果电对的氧化型物质生成难溶化合物,使c(氧化型)变小,则电极电势变小。()④当氧化型和还原型物质同时生成配合物时,若KΘ

Θ

f(氧化型)> Kf(还原型),则电极电势变小。()⑤参比电极中最常用的是饱和甘汞电极(SCE),其电势为0.2415V。

21、有一原电池,其电池符号为:Pt,H+

2(50.0kPa)︱H(0.50mol·L

-1

)‖Sn4+

(0.70 mol·L-

1),Sn2+

(0.50 mol·L-

1)︱Pt

求:(1)写出半电池反应;(2)写出电池反应;(3)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EΘ

MF。已知: ESn4/Sn2=0.154V 22、有一原电池,其电池符号为: Pt︱Fe2+(0.010mol·L-

1),

Fe3+ (0.10mol·L-

1)‖Cl-

(2.0 mol·L-

1)︱ClΘ

2(p)︱Pt

求:(1)写出半电池反应;(2)写出电池反应;(3)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E。已知:EΘ

(Cl-

Θ

2/Cl)=1.360V,E(Fe3+/Fe2+)=0.769V

23、某原电池中的一个半电池是由金属钴浸在1.0 mol·L-

1Co2+

溶液中组成的;另一半电池则由铂片(Pt)浸在1.0 mol·L-

1Cl

的溶液中,并不断通入Cl2[p(Cl2)=100.0kPa]组成。测得其

电动势为1.642V;钴电极为负极。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电池反应方程式;

(2) 计算EΘ

(Co2+/Co),已知EΘ

(Cl-

2/Cl)=1.360V;

(3) p(Cl2)增大时,电池的电动势将如何变化? (4) 当Co2+浓度为0.010 mol·L-

1,其他条件不变时,电池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无机化学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无机化学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75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