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辉映》
在以前,我们很喜欢春节和元宵节,因为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可以穿新衣服、快快乐乐地跟着大人去观看各种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彩灯。可如今的城市里年味没那么足,孩子们也很少有机会接触五彩缤纷的彩灯。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元宵灯会的魅力,感悟彩灯的相关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第一课时给学生引入漫画灯史:灯的由来以及灯的发展。通过“看谁答得快”游戏,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意义,掌握彩灯的分类和结构,为第二课时制作彩灯奠定理论基础。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分析五彩缤纷、各色各样的灯彩图像,评价作品的优缺点。
第二课时制作彩灯。我分解了已经做好的彩灯,跟孩子们一起分析步骤,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分解结束后再让学生拼接回原来的样子。通过折——剪——粘——卷——粘,完成制作后,让学生互评作业,分析作业的优缺点,并亲自动手将自制灯彩装点在合适的环境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做的灯彩的优缺点,使学生学会自评和互评,教学课堂气氛也更为生动,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生动的表情》
这一课是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教学时间为两课时:一课以线描写生为主,一课以色彩表现为主。第一课时学生都能对着镜子或照片用线描的的方式画自己。在第二课时的作业要求学生用一种合适的色调画自己的一种心情。在作画时,学生就说:“为什么要涂上那么多的颜色?”学生马上在座位上唧唧呱呱地议论开了。于是,各种答案出来了:“ 涂 上 那 么 多 的 颜 色 。就 看 起 来 漂 亮 啊 ! ”“ 我 看 那 是 乱 涂 。 ” 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能注意到作品表现的细节,这是可喜的。那么需要对学生解释这是环境色、固有色、光源色等概念吗?我犹豫了一下,对学生说 :“那么我们就来互
相观察同桌的脸 ,看看你能找到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学生们又开始激动起来:“我找到了肉色。”“我找到了粉红色。”“我还找到了青色。”“我找到了有点像咖啡的颜色。”“我找到了黄色。”“她的脸上有很多颜色呢。” 经过观察,学生敢大胆地运用色彩进行表现了。
课后,我想:今天我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不错,可是在备课时我有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过“为什么要涂上那么多的颜色?”这个问题呢?显然我是没有想过的。所以虽然我用很好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就让学生欣赏自画像系列作品,如凡高的作品等。通过欣赏讨论评述研究,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用各种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原理。创作时非常自然地运用多种颜色来表现了。
《我家的厨房》
我先让学生对新老厨房进行比较,说说不同之处。当我问学生:“你想象中的未来的厨房是什么样的?”学生说:“是全自动的、有机器人保姆、有很多按扭??”
学生能有这些奇思妙想对自身的想象力培养是有帮助的,但透过美术教学的本质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审美的提高,还是科技的发明?在美术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离”现象,我认为老师们对美术课堂上需要什么样的想象认识度不够深,把“想象”从美术教学分离出来。 所以,我马上去引导学生,问:“你欢喜在一个都是按扭、机械的厨里烧菜呢?还是在一个很舒适、很漂亮的厨房里烧菜?”学生想了想后选择了后者。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从厨房的造型、色彩美化上进行联想。
如果一节美术课上没有“美”的成份,就脱离了美术课的基本特质,所以,美术课上的想象应该也有美的标准。在美术课上引发学生想象的目的是什么?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二是让美术创造变得更有想象。从上例看,只做到了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该给
定学生一个想象的目标,尽管这位老师给学生的目标是,从鞋子的造型、颜色及功能进行想象,但随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想象重点变成了“功能”的想象,这样变得更像科学课。所以,无论是什么课上的想象,不是无目的随意的联想,美术课想象的中心不能偏离“美”,否则想象对美术的创造就无多大的作用。
《班级小报》
这节课以合作学习的现代教学思想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指导,来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板报,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思想感情和团体合作精神。因为这是本节课教学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以“抛锚式教学”来开展学习。
在上本节课前,我特意向学生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大家想想应该编一份怎样的小报,要用到哪些内容。学生提出:“学校举行了很多的有关环保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编一份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还有学生说:“我们可以挑选好的小报做成一份校园的环保小报纸。”说到这里学生们都兴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最后我在听取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布置了如下要求及作业:①每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小报。②为自己的小报取一个亮丽的名称及版面。③结合学校所举行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写几篇稿件,利用数码相机拍摄(数码相机部分学生家中有,学校里也有)一些活动的图片,收集和调查统计一些自己需要用到的数据。
学生在这一个星期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的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材料的形式有文字,有图片,还有一些统计图表。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环保警示语”,有西河沿的水资源调查情况,有社会实践:“访千年古树”,有美术组举办的环保作画比赛,劳技组组织的“利用废物做手工”的比赛,以及各个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的情景等。内容丰富,可以说是前期收集素材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在收集材料的一周里,从每个小组到每一位同学都非常热情地参与其中的工作,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小记者、小
作家、小摄影师。设计小报,不仅仅让学生知道小报的组成部分,而是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小报的设计过程.
《小小建筑师》
《小小建筑师》是一堂纸工造型课,这一课要求学生运用各种纸工材料通过简单的剪、挖、插、粘等手段设计制作独立的单个建筑,并由同学间合作组建出一个像模像样的现代化小区。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材料和工具的认识,初步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学生合作、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 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因为他们熟悉这些建筑,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绘画,那么他们就觉得有内容可画、并不断升华,能在作画时始终保持兴趣。这节课我本着让孩子欣赏、自主、自由的原则,从欣赏中激发孩子创作的愿望,自由去用笔描述自己喜欢的房子,感受设计房子的乐趣。在自己的天空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成果,享受着课堂,享受着自己的收获。把任务放到孩子的身上,学习的内容就成了孩子的需要,画面中我没有规定孩子去绘画怎样的房子,而是告诉孩子喜欢高楼大厦、喜欢水果卡通造型的都可以绘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孩子自己去寻找、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建筑设计。使孩子拥有了自己的个人观点,作品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李誉豪的作品——他说打仗时候会在地底下挖通道造房子,我肯定了他的意见,满足了他绘画的要求。
《山外有山》
山外有山是一节相对容易没有什么制作难度的教学内容,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很好的完成作品,学生也更能够把自己脑海里的作品表现出来。这节课虽然相对简单,但要把难点突破却也不是很容易。在教学中需要学生体会远山和近山的区别,那么在运用不同色彩的卡纸时就不会出现远近对比不强烈
的问题了。在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创作了许多非常有趣的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了造型活动和合作的乐趣,并通过对美术媒材的使用、对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使个人的艺术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有了一定加强。教学中我把握了以下几个要点:
1.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激情的、需要的一切内在因素,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利用彩色图片尽可能将富有代表性的名山、画作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感观认识。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山外有山的作品。
4.对于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以肯定性、鼓励性为主,从而增强学生美术创作的乐趣。
在肯定教学好的一面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在教学语言上要注意遣词造句,避免一些自己的习惯用语。在如何组合山外山的层层叠叠效果以及山的色彩搭配应该具体详细说明,加强学生的独立动手和思考能力。在最后评价阶段过多的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了,更多的要强调学生自评、互评,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一堂好的美术课总是与课前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每一次教学设计中最先考虑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映情况,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
《绿色家园》
学生生活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给子孙后代所造成的危害还没有引起大多数孩子的关注。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合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伴着忧郁的小提琴伴奏,观看我从网上精心挑选的震撼人心的污染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为这节课后面的教学内容预留了教学空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反思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