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移民安置点内的房屋建筑按统一设计的施工图由宁强县高寨子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建设。地上建筑均为二层,由户型面积由被安置移民户的人口决定,移民安置户安置具体位置详见地质灾害避险异地搬迁安置房。
三、小区道路
肖家坝、何家院自然村地质灾害避险异地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小区道路设计中,路线由《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其中路线交叉,均采用平面交叉方式。道路平面设计详见平面设计图。
1、平面设计:
路线一全长216.081米,路幅宽度为6.0米; 路线二全长91.20米,路幅宽度为4.0米; 路线三全长79.87米,路幅宽度为4.0米; 路线四全长47.74米,路幅宽度为4.0米; 路线五全长62.60米,路幅宽度为6.0米; 路线六全长152.71米,路幅宽度为4.0米。
道路一:施工起点道路坐标X:50940.061,Y:95816.645;施工终点道路坐标X:50874.838,Y:95614.610;路幅宽度为6.0米。路线二、路线三、路线四及路线六路幅宽度均为4.0米,路线五路幅宽度为6.0米。
2、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依据规划道路标高并结合原地面高程,道路交叉口高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道路纵断面尽量与地面现状和地块规划结合,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保证相交道路的连接顺畅。工程设计
路线一设置3处纵坡,最大坡度为1.70%,最小坡度为0.3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二设置1处纵坡,坡度为0.3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三设置1处纵坡,坡度为0.3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四设置1处纵坡,坡度为0.3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五设置1处纵坡,坡度为0.50%,不设置竖曲线; 路线六设置3处纵坡,最大坡度为1.25%,最小坡度为0.35%,不设置竖曲线。
3、 横断面设计:道路红线宽分2种,为4.0米、6.0米;道路横坡为自路中线向路两侧设置1.5%横坡。
4、路基设计:道路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所经路段均为农田,遇有一水渠,场地内有一水塘分布。在场地上如遇沟、渠、水塘须将水抽干,清除淤泥,疏排30cm块石,然后用统砂石分层(每层不≥30cm)碾压密实回填至设计路基高;如遇农田则须清除耕植土30cm再回填,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路基回填料均采用统砂石。路基顶面以下填土及沟槽填土必须分层摊铺和
压实。
路基土须达到下列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即: 填土高度 0~80cm 压实度≥93% 填土高度>80cm 压实度≥90% 挖方路段0~30cm 压实度≥93%
道路边坡填方采用1:1.5,遇地质变化较大段应根据规范要求调整放坡坡度。
四、工程管线 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 1、雨、污水管
雨、污水管采用的D300-400的波纹管,管道均为总长约675m。
2、雨水检查井
雨、污水检查井采用1100×1250毫米砖砌矩形检查井。 3、污、雨水管连接形式 污、雨水管采用管顶平接。
污、雨水管基础采用采用 135°、C15混凝土基础,砂砾石垫层为级配砂砾石。
污、雨水管开挖边坡视具体土质确定。 4、污废水排水
排水量按生活给水的90%计,则最大排水量为14.6t/d。
排水方式:根据排放要求并结合建筑周围的地形地势,有效便捷的将废水收集后并择取短路径进行排放。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汇集后统一排至东港路入口处道路上的市政污水管道内。
5、给水工程
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由东港路入口附近的市政给水管上引一管径为DN100mm的进水管。
用水量估算
用水标准:50L/人·d,服务总人数按300人,时变化系数为1.5,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22.5t/d。
根据丽水城市给排水规划的要求,考虑到道路纵坡及其他管线要求。项目进水管径以最小消防管径D100作为其管径。
6、室外消防
在小区主通道上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满足150米的保护半径及120米的间距要求,室外消火栓采用直接供水的低压供水方式,管道压力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米水柱(从地面算起)。
7、电力与弱电工程
电力与弱电工程采用架空进线。 负荷分类及容量 本工程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用电负荷主要为空调用电、照明用电;按负荷密度30VA/m(建筑面积为14070m)计算得负荷为422KVA;故选用一台400KVA的箱式变压器一台。
2
2
电源自市政的10KV电网埋地引至小区内的户外型变电器,由变压器降至380V/220V后引至各负荷点。
8、建筑物防雷、接地
根据国家规范及本工程建筑物高度与使用要求,防雷等级为三类。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本工程防雷接地采用TN-S接地制式,电力变压器按接地电阻不大于1Ω的要求单独设置接地体。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采用总等电位接地,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可利用基础、承台及地基梁等中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
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