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说》选择题集
1、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①韩;②赵;③魏;④燕;⑤楚;⑥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②①③⑤④⑥ D.①②③⑤④⑥
3、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就特别注意对官吏进行监督。秦朝时期,中央负责监督其它官员的是
A.刺史 B.丞相 C.御史大夫 C.太尉
4、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方四郡,其中郡所在相当于今天广州地区的是 A.象郡 B.南海郡 C.桂林郡 D.闽中郡 5、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6、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实现了国家大统一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生产力显著提高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7、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摧毁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⑤巩固统一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成为贤明君主 B.笼络人才 C.维护封建统治 D.减少决策失误 9、关于《唐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隋律》为借鉴 B.轻罪重罚、细密严苛 C.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 D.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10、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告诫大臣们,反映了的什么思想
A.存百姓 B.善于用人 C.善于纳谏 D.反对铺张浪费 1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较开明的政策
12、唐政府不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采取“挟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 A.唐朝国力十分强大 B.唐政府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C.唐朝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D.唐朝依靠少数民族巩固边疆
13、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百姓,更想让大臣们长守富贵。由此可见,
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A.稳定社会秩序 B. 缓和阶级矛盾 C. 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 D.完善各项政策 14、康熙帝亲政后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鳌拜专权 B.台湾问题 C.“三藩”割据 D.沙俄侵略 15、清朝“三藩之乱”主要反映了
A.汉族和满族之间的矛盾 B.汉族贵族与满族贵族之间的矛盾 C.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 D.明朝遗臣与当朝君主之间的矛盾
1
16、下列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施琅收复台湾战争 C.乌兰布通战役 D.昭莫多战役 17、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步伐 D.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8、下列关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于中国 B.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属于中国 C.中俄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D.清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19、康熙帝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
A.江浙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福建省
20、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措施有:①从郑氏家族收复台湾;②平定三藩之乱;③
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④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⑤册封班禅等活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21、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
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23、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4、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2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26、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27、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 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2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29、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30、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分封制的崩溃 B.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 教育向民间普及 D.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 3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
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3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 “仁者,爱人” ② 贵贱有“序” 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33、《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34、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35、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36、关于“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体现了一种尊师但不盲从的师生关系理念 B.说明仁爱是有等级的
C.体现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D.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 37、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38、下列著作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
A.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B.世界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无关 C.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D.是唯心主义思想家
3
39、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40、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一被证明是错误的 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 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41.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B.1787年宪法的颁布 C.《独立宣言》的颁布 D.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 42.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
A.邦联制,君主立宪制 B.邦联制,总统制共和制 C.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D.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
43.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 A.他的名字与本国首都名字一致 B.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C.他起草了《独立宣言》
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44.拿破仑帝国与反法联盟的战争,以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而告终,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这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落后的法国的胜利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严重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失去了国内支持 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区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 D. 在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
45.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 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俄国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 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D. 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46.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你认为他这样说是因为 A.40多次胜仗,徒有虚名,微不足道 B.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前功尽弃 C.《民法典》代表法国人民的利益,受到社会个阶层的拥护 D.《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47.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督政府软弱腐败 B.拿破仑有较高的威望
C.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D.法国面临外国军事进攻的严重威胁 48.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不同于革命前的波旁王朝,主要是因为
A.它所代表和捍卫的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革命果实B.它的皇帝是拿破仑,不是路易十六 C.它同英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 D.它不断进行对外战争 49.拿破仑在近代欧洲历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以下对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的是
A.重建君主制度导致大革命成果付之东流 B.对于近代法律制度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C.发动侵略战争阻碍各国人民反封建斗争 D.宣扬“民族主义”造成欧洲国家的分裂
4
50.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51、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它由下列团体组成①兴中会 ②华兴会 ③光复会 ④日知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因为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5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54、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5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5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的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B.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反对封建制度 D.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57、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58、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的根本原因是
A、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B.共产国际的帮助 C.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 D.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 59、新三民主义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孙中山提倡的 B.有了共同的阶段斗争目标 C.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D.明确了反帝要求
60、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61、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的事件是
A.阿姆利则惨案 B. 向“食盐进军” C.1922年甘地入狱 D.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62、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B.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C.取得印度的自治 D.提高民族自尊心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择题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