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应用地球物理学习题答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位移随空间变化的曲线

(C)波传播过程中某一时刻整个介质中所有质点振动随空间变化的曲线 (D)波传播过程中某一时刻整个介质中所有质点振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 某时刻的波前是B

(A)该时刻所有刚停止振动的质点组成的曲面 (B)该时刻所有刚开始振动的质点组成的曲面 (C)该时刻所有正在振动的质点组成的曲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 关于泊松比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 (B)当σ增大时,对纵波的影响较大,对横波的影响较小 (C)已知介质的泊松比,便可确定纵、横波速度的比值 (D)对于岩土介质来说,越坚硬致密,泊松比越大 4. 地震波的波长? 是(A)的乘积 A 波速与周期 B 波速与频率 C 波数与波速 D 波数与周期

5. 若α为波射线与地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则视速度V*与地震波传播的真速度V的之间的关系为C (A)V?V*/sin? (B)V?V*/cos? (C)V*?V/sin? (D)V*?V/cos? 6.滑行波是( B )

A、以下层速度沿界面滑行的折射波 B、以下层速度沿界面滑行的透射波 C、以上层速度沿界面滑行的透射波

6. 当遇断层破碎带时,地震波能量会变(B) A 大 B 小 C 不变化

7. 关于横波,下面叙述错误的是B (A)介质发生切变时产生的波动

(B)当其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形成间隔出现的压缩带和稀疏带 (C)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D)振动强度随波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8. 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相邻共反射点叠加输出道(CDP)的间隔是道间距?X 的(B)

A 1 B 1/2 C 1/3

9. 下面不属于折射波法观测系统的是A (A)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B)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C)追逐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D)多重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10. 不考虑波前扩散和衰减,垂直入射时,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之和等于(B ) A 2 B 1 C 1/2 D 1/3 11. 反射介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之间存在如下关系D (A)反射界面越浅,视速度越小,时距曲线越平缓 (B)反射界面越深,视速度越小,时距曲线越平缓 (C)反射界面越浅,视速度越大,时距曲线越平缓 (D)反射介面越深,视速度越大,时距曲线越平缓

12. 当地面和反射界面为平面时, 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处的视速度为(A)

A 无穷大 B 真速度 C 零 D 界面速度 13.折射界面(B )

A、埋藏越浅,折射波的盲区越大 B、埋藏越浅,折射波的盲区越小 C、埋藏深度与盲区大小无关 14.动校正的目的是(A )

A、将反射波时距曲线展成与地下界面一致的形状

B、消除多次波对时距曲线的干扰

C、消除地形起伏,地表低速带和炮点深度对时距曲线的干扰 15. 波剖面是C

(A)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位移随空间变化的曲线

(C)波传播某一时刻整个介质中所有质点振动随空间变化的曲线 (D)波传播某一时刻整个介质中所有质点振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6. 关于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松散覆盖层较厚的地区容易激发出能量较强或频率较高的有效波。 (B)激震点位于潜水面以下激发时,所产生的地震波能量较弱 (C)地震界面和地质界面是一致的

(D)地震标志层必须在较大范围内分布稳定,且具有明显的地震波运动 17. 瑞利波面波、横波和纵波速度的大小关系为C (A)VR<VS>VP (B)VR>VS>VP (C)VR<VS<VP (D)VR>VS<VP

18. 关于反射波时距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为双曲线

(B)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进线 (C)反射界面越深,视速度越大 (D)反射介面越浅,时距曲线越平缓 19.在盲区内(B )

A 能同时接收到反射波和折射波 B 接收不到折射波 C 接收不到反射波

20.当无穿透现象时,不同炮点激发的同一界面的追逐时距曲线(A) A 相互平行 B 不相关 C 斜交 五、计算题

1. 已知水平两层介质,上下两层波速度分别为V1=1000m/s,V2=3000m/s,界面

深度为20m,求折射波盲区半径R。

sini?V1/V2折射波视速度等于V2 、折射波的盲区半径R=2htgi

2.已知上下两层的速度V1=1000m/s,V2=2000m/s,截距时间t0=60ms,求炮点处折射界面的法线深度及盲区半径r。

V22?V122hcosit0??2hV1V1V2

3.设有一均匀地层,其速度值为1000m/s。一组平行的波射线以与地面法线成60°的方向入射,求在地面观测到的视速度为多少?

V*?V/sin?,

4.. 已知地下深度为30m处有一水平速度分界面,上下两层速度分别为V1=1000m/s,V2=3000m/s,求折射波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0。

5.. 一个以? =30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T* =50ms,视波长?* =300m,试计算其视频率f*和介质中的波速度V

6.请根据以下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和反射波时距曲线,判断地下界面的形状和倾向,并示意绘在图的下方。

t T S2 S1 t T tm t0 t t02 t01 O1 M1 M2 O2 xm

7.将下列图中各界面的编号标在它们所对应的折射波或反射波时距曲线上。 O V1 V2 t t x

V1ρ1

Ⅰ Ⅱ

V2ρ2

V3ρ3 O x

Ⅰ Ⅱ

三、电法勘探部分 1.名词解释

电阻率是表征物质导电性的基本参数,某种物质的电阻率实际上就是当电流垂直通过由该物质所组成的边长为 1m 的立方体时而呈现的电阻。

视电阻率,进行测量的地段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时,计算结果称之为视电阻率,并用ρs表示。

电法勘探(人们常称电法或电探)是勘探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电学、电磁学、电子学及电化学在解决地质找矿及地质学问题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

纵向电导,当电流平行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所测得的电导称为纵向电导。用S来表示

横向电阻,当电流垂直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所测得的电阻称为横向电阻,用符号T来表示,单位为欧姆。

积累电荷,在非均匀导电介质中,存在着电荷的体

分布,这种电荷称为积累电荷。积累电荷主要存在于电阻率不同的 介质分界面上。

电剖面法,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 电测深法, 电测深法是在地表某点测量电极不动,按 规定不断加大供电极距,从而研究地表某点下 方电性的垂向变化。 正交点,

地电断面,在电法勘探中,我们通常把按电性不同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应用地球物理学习题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应用地球物理学习题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26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