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草皮压紧后浇第一遍透水,保证坪床5—10cm湿润,使草皮恢复原色或失水不易过多,之后每隔3—4天浇一次水,以保证草皮的需水量。
2.9保证滚压和浇水,直到草皮生根而转到正常的养护管理。
第五节 排水涵施工方案
一、 开挖基础
1、 在开挖基坑前,准确放设出中线位置,采用十字栓桩进行位置控制。
2、 基础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 测量人员及时测量开挖基底高程,当距基底标高 10~20cm时,用人工挖出整平。
3、 基础开挖完成后,通知试验室及时进行基底实际承载力试验。达到容许承载力要求时,之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二、 基础、台身施工
1、 本路段涵洞基础、采用M10浆砌片石。台身采用M10浆砌料石镶面,镶面厚0.25m,片石填腹,含勾缝。
2、 原材料
a、 石料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表面的污渍予以清除。 b、 片石形状不受限制,但其中部厚度不宜小于15cm,用作镶面的片石表面平整、尺寸较大、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
c、 片石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d、 水泥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e、 细骨料采用坚硬耐久、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沙。
21
3、 施工方法
a、 浆砌基础时,基底为岩层或砼时应将其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为土质时,直接坐浆砌筑,要求坐浆。
b、 较大的片石应用于下层,安砌时应选取形状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片石,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不得在片石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c、 砂浆采用搅拌机拌制,现场应有砂浆配合比及磅秤。水泥堆放距离地面要保持一定高度,防止因雨水或潮湿造成水泥浪费。
d、 片石不得自基坑上方自然落入基坑内,应有限制的运入基坑,或人工搬运。
4、 顺涵洞方向每10米左右设置一道变形缝,缝宽2cm,自墙顶做到基础,内用水泥砂浆填塞后用沥青填塞。
5、 浆砌片石基础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基坑回填,基坑回填,基坑回填时应严格按照有关基坑回填的要求进行施工。
6、 浆砌片石砌体尤其是基础,在浆砌基础完成初凝后,要及时进行洒水覆盖养身,养身时间7~14d,养身期间要避免碰撞、振动和承重,防止砌体因而破坏或片石散落。
三、 台帽、盖板施工
1、 本路段台帽和盖板均采用C25钢筋混凝土 2、 钢筋加工
a、 钢筋进场后摆放需下垫上盖。
b、 钢筋加工在平台上进行,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加工。人工在现场安装、绑扎。
22
c、 钢筋接头优先采用搭接电弧焊,两根钢筋搭接端部预先折向一侧4°左右,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焊缝须达到饱满,焊完后焊渣敲除干净。受力钢筋接头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焊接接头,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刚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不大于50%。
d、 钢筋遇直径或边长小于30cm的孔洞绕过即可,遇直径或边长大于30cm
孔洞须截断并与孔洞加强筋焊接在一起。 3、 模板安装
a、 模板及支撑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混凝土的压力。
b、模板安装稳定可靠,每60~100cm加固一支撑。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模型内的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
c、 浇筑过程中,对模板及支撑进行观察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d、拆除非承重模板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的表面和棱角,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强度达到70%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承重模板。
4、 混凝土浇筑
a、 混凝土到现场时,检查塌落度合格后方可使用。
b、浇筑前对模板、支撑加以检查,振动棒试振。对混凝土运输罐车的运输道路提前修整,并满足通车要求。
c、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
23
宜为5~10cm,捣固时,振动棒快插慢提,以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气泡,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20s~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浮浆。浇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观察模板有无变形、跑模、出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d、在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将其顶面用抹刀抹平,待混凝土缩水后就进行第二次赶光、抹面,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一致。
e、 混凝土到达终凝时间时,就要对其覆盖草袋或土工布进行浇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为7~14天。
四、台背两侧回填中粗砂,回填必须待砂浆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始回填,要求分层夯实,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超厚压实法,并须在盖板涵两侧对称进行,密实度要求达到94%。
第六节 砼地面施工方案
(一) 施工顺序
材料设备准备→场地平整→周边成品保护→定位放线→支侧模(槽钢)→混凝土摊铺→振捣、刮平、整平→抹光机提浆抹光→平整度复核→面层施工→养护割缝→成品保护
(二)、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应根据项目大小、进度快慢决定,作业人员至少满足以下配备及分工表: 序号 1 2 工种 指 挥 木 工 人数 1 4 8 工作内容 现场指挥调度 模板支拆、设置槽钢 平仓、振捣 24
3 混凝土工
4 机械操作工 5 6 测量工 普 工 4 2 4 抹光操作 槽钢、地面平整度控制 场地平整、混凝土养护及成品防护 (三)、施工工艺 1、材料设备准备
施工前,应预先确定砼地面施工流程,配置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包括数量)及劳动力,做好施工机械的检修工作。本次施工主要材料及机械设备如下:驾驶型抹光机、手扶型抹光机、切缝机、刮平振捣整平机、水平仪、振捣棒、钢筋、[16或[20槽钢、刮杠及其它小型工具。
2、场地平整
测量人员在厂房墙面弹出地面顶标高线,配合铲车进行场地找平工作,控制场地的顶标高在-200㎜至-210㎜之间。铲车平整不到位的位置由力工负责平整。
3、定位放线、支侧模
本次施工定位放线重点在于控制槽钢侧模的标高,混凝土设计厚度为 200mm厚,使用槽钢侧模,具体做法为事先在侧模下方做灰饼,间距不大于1500mm,以控制标高。安装模板前应挂通线,按挂线位置把侧模板放在基层上,初步固定其位置,用水准仪检查模板顶部标高是否附合设计要求(可略高1~2mm),并检查模板是否平直,待侧模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使用钢筋棍钉入地面下与侧模点焊使槽钢水平固定,再在槽钢下方用横向钢筋棍点焊与立棍和槽钢上,使其纵向固定。从而到达严格控制侧模标高的要求。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绿化及防护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