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第一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
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
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利己主义 情感 敬慕 社会静力学 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 (横向、社会秩序论) 才智 仁爱 社会性结构:强调宗教在维系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4.社会学
(孔德) 军事阶段:智力的神学阶段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变迁与进步历史
社会动力学 过渡阶段:智利的形而上学阶段 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 工业阶段:智利的实证阶段 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 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
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1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
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
(纵向、社会变迁论) 第二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
定义 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
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2.社会事实 特征 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类型 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 (一) 观察社会事 准 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
则 实原则——把社 对研究对象进行做作定义
会事实作为“物” 考察 尽量采用具有足够客观性的感性材料 标 (二)区分正常现象 志 普遍性 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3.方法论原则
标准:社会结构的简单或复杂程度
单环节社会
(三)划分社 会类型的准则 类型 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
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
某一社会事实的存在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
(四)解释社 会事实的原则 对社会实施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考察和功能分析
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4.寻找社会事 分析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实的原因、其功能的方法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 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
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
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
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
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
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
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 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 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 6. 机械团结 精神基础:集体意识 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
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7. 有机团结 物质基础:社会分工 法律特征:恢复性
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 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 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
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
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
变态分工:社会整合的负影响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 人口增加 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
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
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
第三节 自杀论
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 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
原因:低度的社会整合及由此而来的个人主义膨胀 分析方法:集体意识和社会组织两方面入手 利他型自杀:原因:社会组织高度距合计社会整合能力过强 3.由社会原因导 动乱型自杀 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 致的自杀类型 (示范性自杀) 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 宿命型自杀:原因: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几个人无法忍受 “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
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具体来说,利己型自杀和示范性自杀率与社会整合程度成反比,利他型和宿命型自杀率与社会整合成正比 5.涂认为,自杀现象和稳定的自杀率是社会的正常状态,只有迅速多变的自杀率才是社会反常状态的反映
6.涂认为,预防自杀的措施中,镇压手段和教育预防利己型自杀效果有限;而加强集体意识(职业团体)的统一性,使个人被置于集体的保护之下,预防利己型自杀更有效 7.涂对自杀的分析揭示了自杀现象的社会原因和本质,推动了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第四节 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1.涂认为,将神圣性视为宗教根本属性,把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视为宗教的第一要素
2.涂认为,社会是一个实体
本章小结
1.涂的社会理论被人们视为“社会学主义”
2.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研究方法上的实证主义立场:用一种社会事实解释另一社会事实 研究重点上的社会结构分析:把超越个人的社会事实确立为社会学 3.涂理论特色 利己型自杀 的研究对象,分析重点定位在社会结构层次上 研究倾向上的社会秩序情结
4.当代功能主义的主要成分:涂所提倡的实证主义方法,强调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关心对社会秩序基础的研究
5.如果说马克思特别重视社会内部结构的矛盾和冲突,孔德首先关注知识的进化,韦伯潜心于对“合理性”的思考,则涂粉厂关心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社会团结的加强 6.涂的局限性:KB P63
7.实证主义科学观念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的目标对外部世界获得预见性和解释性的了解 8.实证主义把科学看作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理性的和客观的事业
9.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空的、涂尔干和韦伯以及帕森斯和他的学生默顿,实证主义在当代出现了很多分流,最新的代表是: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
10.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的使命理解为解释被认为是统治社会世界的客观“法则”或因果关系,他们希望严格依据科学方法论进行的足够数量的经验研究,最终能够生产出或发现这些法则,实证主义的社会理论力图真实的解释社会世界
第四章 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社会学的对象与问题领域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西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集中考察社会互动的形式
2.西美尔对社会的理解逻辑中,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始终是双重的,社会首先是超越社会化的个人的复合体,同时,社会又是个体互动和交往形式的总和。即,社会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
二、社会学的问题领域
3.首先,一般社会学或者说是普通社会学,研究的领域问题包括由社会而形成的全部人类历史生活
4.其次,纯粹社会学或者说是形式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这是西美尔社会学最引人注目的特色。
5.第三个领域则是哲学社会学,即对社会的认识论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要点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