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I1、I2、I3值记入表1中。根据图1中元件的参数,测量AD间电压计算出电流I1、I2、I3。
表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数据测量表 I1(mA) I2(mA) I3(mA) 数字万用表测量值 计算值 误差(%) 误差(%)=(测量值-计算值)/计算值。误差要求±5%以内。
电流的计算值的简易计算:测AD间电压UAD,则I1= (US1- UAD)/(R1+R2); I2= (US2+UAD)/(R3+R4);I3= UAD/RW。R1、R2、R3、R4、RW等电阻均为实测值。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的验证:
根据图1,先设定回路电压的参考方向。
在图1中,用电压表依次读取回路ABCDEFA的支路电压UAB、UBC、UCD、UDE、 UEF、UFA等以及回路ABCDA的支路电压UAB、UBC、UCD、UDA。选择电压表的极性和与 上述测量电流时类似,测量出的支路电压值记入表2中。根据前面计算出电流I1、I2、I3并值,计算出相应的电压计算值记入表2中。
表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数据测量表 单位(V) 示波器测量值 (V) 计算值 (V) 误差(%) UAB UBC UCD UDE UEF UFA UDA ∑U(ABCDEFA) ∑U(ABCDA) 误差要求±5%以内, ∑U()要求±0.1以内。
电压计算值:电阻上的电压:UAB=I2×R3,以此类推。电源电压不需计算、测量,以设定值为准。
3、AD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的测量
切断电源后,将AD间开关断开,再接入电源,在AD间分别接入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AD间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3与AD间未短路的电流及未短路的电压相比较。
表3 AD开路 AD短路 开路电压UAD= (V) 开路电流 I=0 短路电压UAD=0 短路电流Id= (mA)
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报告要求
1、按实验内容与步骤1-3要求列出测量结果。 2、得出相应的结论。 七、注意事项
1、复习教材中的相关部分。
2、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步骤。
3、指针式直流仪表使用时应注意极性。最好用点接触法判定极性以后,再把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接入相应支路,并合理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4、改接电路,一定要先切断电源,确认改接电路无误后,再接通电源。
3、测得的电流和电压,应根据所假定的参考方向,分别标上相应的正、负号。
25
4、测量电路数据时、请使用一个电流表逐一测试。 八、思考题 1、如何理解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
2、如何理解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的电压代数和恒等于零? 3、A、D间的不同阻值对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F R1 断开 A I2 I3 断开 R3 510 B + 10V US1 200 I1 断开 - US2 6V RW 1K 100 R2
R5 10 - E
要求:
300 D
R4
+ C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板电路
1、选定AD间的电阻值(电位器阻值,不能选0),测出其它电阻的实际电阻值。
2、用万用表测好稳压电源电压,再接入电路中。 3、注意拨键开关的位置,开为断开位置。
4、不能用鳄鱼夹直接夹插座上,必须用导线接入。
5、该实验的重点是要掌握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测量的数据与参考方向一致
时数据为正;与参考方向相反时数据为负。为什么?
6、“图一”电路中A、D间串接的电阻阻值由自己考虑选取,最好选取三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分别测出三种数据来证明是否符合ΣI=0、ΣU=0。为什么?
26
2.2 实验三 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什么是电流源及其外特性。 2、掌握电流源和电压源进行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 数字万用表 一只
自制电路实验板 一块 三、实验的基本原理 1、电流源
电流源是电压源以外的另一种形式的电源,它可产生一个电流提供给外电路。理想电流源可以向外电路提供一个恒值电流,而无论外电路电阻的大小如何。理想电流源具有两个基本特性:第一,理想电流源发出的电流是恒值,或是一定的时间函数,与其负载大小无关;第二,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并不能由它本身决定,而是由其联接的外电路确定的。
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并联的电路模型来表示(理想电流源并联的内阻R为无穷大)。实际电流源的模型及其伏安特性如图1所示。 II
+IS
ISRU
0U- ISR
图1 实际电流源的模型及其伏安特性
某些器件的伏安特性具有电流源性质。本实验中的电流源是使用三极管来实现的。由图2可见,当UCB在一定范围变化时,集电极电流IC近似恒定,可以近似地视为理想电流源。
I(mA) 4 343
22 IE=1mA 11IE=0
UCB(V)02468图2 共基极接法时输出特性
27
2、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可看成一个电压源,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这 可以证明如下:设有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分别与相同的外电阻联接,如图3所示。
++ II` RSRLR`SRLUU` ++ ISIS ---- (a)电压源形式 (b)电流源形式
图3 对于图3两种电源形式,只要满足以下关系:
IS=US∕RS RS=R`s 则有:I=ì U=ù
由此可见:两种电源形式对外电路是完全等效的。互相替换而对外电路没有任何影响。 四、实验内容、要求及步骤
该实验通过对不同电路的电流测试,验证理想电流源的特点与伏安特性;验证实际电流 源的外特性和电源等效变换应具备的条件。 1、测试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4(a)所示,其等效电路如图4(b) 。
R1 100RE
470mAR2 IC150IL1KRLILICRL-3V+15V-+(a) 理想电流源实验电路 (b) 等效电路
图4
黄底色中电路为理想电流源,由共基极三极管放大电路构成。3V为工作电压,15V为放大电压。 工作原理:调节Re使三极管be间加上正向电压,在三极管ce间产生电流,并控制其大小,形成理想电流源,不随负载变化而变化。
调节电位器Re,使电流Ic =10mA。调节RL,记录电流表中相对应的读数并填入表1中。
表1 理想电流源数据记录表 电位器RL(Ω) 数字万用表测量值Ic (mA)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2、测定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5(a)所示,其等效电路如图5(b)。RL为可变负载电阻。调节电位器Re,使电流IC=10(mA) 。再由小到大依次调节RL的阻值,使其分别为表2中所示的数值,记录电流表中相对应读数并填入表2中。根据表2中的实验数据,绘制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曲线。
28
R1 100R E
470mAICmAIL1KRLR3
IL1KRL
-150R3
3V+15V-+IC150
(a)实际电流源实验电路 (b)等效电路
图 5
表2 实际电流源数据记录表
电位器RL(Ω) 实际测量值RL(Ω) 数字万用表IL(mA) 200 300 400 500 600 3、电源等效变换:
根据电源等效变换的规则,如图5(b)所示的电流源,可以变换成为一个电压源,其参数如图6所示:
IL
RS 1501K
RL UC
图6 电压源等效电路
在图6中, 等效电压源电压US可由公式US=ICRS=0.01×150=1.5V,RS=150Ω时计算得出,从而可以计算出IL。
调节RL,使其分别为表3中所列的电阻值,然后,将计算出IL的值与其测量值依次记录于表3中。根据表3中的实验数据,绘制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曲线。比较表2、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电源的等效变换对外电路来说是等效的。
表3 实际电压源数据记录表 电位器RL(Ω) 实际测量值RL(Ω) 数字万用表IL(mA)
200 300 400 500 600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表1、表2和表3中的实验数据,绘制理想电流源、实际电流源以及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曲线。
2、比较两种电源等效变换后的结果,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实验指导书2015(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