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计算题
1.两个偏振片P1、P2叠放在一起,其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一束强度为I 0的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 已知该入射光由强度相同的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而成, 现测得透过偏振片P2与P1后的出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9/16, 试求入射光中线偏振光的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以P1的偏振化方向为基准).
四.问答题
1.请指出一种测量不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方法, 并简明叙述测量原理和步骤.
练习十七 光学习题课
一.选择题
1. 如图15.1所示,折射率为n2 、厚度为e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
① ② 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3,已知 n1 <n2 >n3,若用波
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
n1 ? 射的光束(用①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n2 e (A) 2n2e.
n3 (B) 2n2e-?/(2 n2 ).
图15.1
(C) 2n2e-?. (D) 2n2e-?/2.
2. 如图15.2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r1和 r2,路径s1P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1,折射率为n1的介质板,路径s2P垂直穿过厚度为t2,折射率为n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t1 r1 s1 nP 1(A) (r2 + n2 t2)-(r1 + n1 t1). t 2 r2 n s22 (B) [r2 + ( n2-1) t2]-[r1 + (n1-1)t1].
(C) (r2 -n2 t2)-(r1 -n1 t1).
图15.2 (D) n2 t2-n1 t1.
3. 如图15.3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并且n1<n2>n3,?1 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1 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位相差为
n1 ? (A) 2 ? n2 e / (n1 ?1 ). (B) 4 ? n1 e / (n2 ?1 ) +?.
n2 (C) 4 ? n2 e / (n1 ?1 ) +?. (D) 4? n2 e / (n1 ?1 ). e n3 二.填空题
图15.3 1.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 性质, 光的偏振现
象说明光波是 波.
2. 牛顿环装置中透镜与平板玻璃之间充以某种液体时,观察到第10级暗环的直径由1.42cm变成1.27cm,由此得该液体的折射率n = .
18
三.计算题
1. 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尖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尖棱边 l = 1.56cm的A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 (1) 求此空气劈尖的劈尖角? .
(2) 改用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处是明条纹还是暗
条纹?
2. 设光栅平面和透镜都与屏幕平行,在平面透射光栅上每厘米有5000条刻线,用它来观察波长为?=589 nm的钠黄光的光谱线.
(1)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光栅上时,能看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km 是多少?
(2) 当光线以30?的入射角(入射线与光栅平面法线的夹角)斜入射到光栅上时,能看到的光谱
线的最高级数km 是多少?
练习十八 理想气体动理论的基本公式
一.选择题
1. 把一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装CO2 ,右边装H2,两边气体质量相同,温度相同,如果隔板与器壁无摩擦,则隔板应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无法判断是否移动.
2. 某种理想气体,体积为V,压强为p,绝对温度为T,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R为普通气体常数,N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该气体的分子数密度n为 (A) pN0/(RT). (B) pN0/(RTV). (C) pmN0/(RT). (D) mN0/(RTV). 3. 如图16.1所示,已知每秒有N个氧气分子(分子质量为m)以速 度 v沿着与器壁法线成?角方向撞击面积为S的气壁,则这群分子作用于
v 器壁的压强是 ? m (A) p = Nmvcos? /S.
(B) p = Nmvsin? /S. (C) p =2Nmvcos? /S. (D) p =2Nmvsin? /S. 图16.1 二.填空题
1. 根据平均值的概念有 = (v12 + v22+……+vN2)/ N =
1N21Nvi; = (v1+ v2+……+vN)/ N =?vi. ?Ni?1Ni?12. 根据理想气体的统计假设: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的密度均匀,分子向各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有:vx 19
2222vy vz= v ;v= ;
vx vy vz = .
三.计算题
1. 一容器装有质量为0.1kg,压强为1atm的温度为47?C的氧气,因为漏气,经若干时间后,压强降到原来的5/8,温度降到27?C,问 (1) 容器的容积多大? (2) 漏出了多少氧气?
H2 H2 2. 两个相同的容器装有氢气,以一细玻璃管相连通,管中用
0℃ 20℃ 一滴水银作活塞,如图16.2所示,当左边容器的温度为0?C、而右边容器的温度为20℃时,水银滴刚好在管的中央,试问,当左边容器温度由0℃增加到5℃、而右边容器温度由20℃增到30℃时,水银滴是否会移动?如何移动?通过计算说明. 图16.2
练习十九 能量均分定理 气体分子按速率分布律和按能量分布律
一.选择题
1. 氦气和氧气,若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则
(A) 它们的温度相同.
(B) 它们的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 (C) 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D) 它们的温度,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分子平均动能都不相同.
2. 密闭容器内贮有1mol氦气(视为理想气体),其温度为T,若容器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该气体的能量为
(A) 3kT. (B) 3kT/2 +Mmolv2 /2.
f(v) (C) 3RT/2. (D) 3RT/2+Mmolv2 /2.
(E) 5RT/2. 3. 如图17.1所示为某种气体的速率分布曲线,则
?f?v?dv
v1v2表示速率介于v1到 v2之间的 v1 v2 (A) 分子数. 图17.1 (B) 分子的平均速率.
(C) 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D) 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f(v) 二.填空题
1. 如图11.3所示两条曲线(1)和(2),分别定性的表示一定量的
(1) (2) 某种理想气体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曲线,对应温度高的曲线 是 .若图中两条曲线定性的表示相同温度 v O 下的氢气和氧气的速率分布曲线,则表示氧气速率分布曲线的
图11.3 是 .
2. A、B、C三个容器中装有同一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之比为nA:nB:nC= 4:2:1,而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之比为
222vA:vB:vC=1:2:4。则它们的压强之比pA:pB:pC = .
O v 20
三.计算题
1. 一容器贮有氧气,其压强p = 1.0atm,温度为t = 27℃. 求(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2) 氧气的质量密度?; (3) 氧分子的平均动能;
-
(4) 氧分子的平均距离.(氧分子质量m=5.35×1026kg) 2. 设分子速率的分布函数f (v)为,
?Av?100?v?f?v???0??v?100??v?100??SI?
求: 归一化常数A的值及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练习二十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一.选择题
1. 如图18.1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体积V1膨胀到体积V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B等压过程; A?C等温过程; A?D绝热过程 . 其中吸热最多的过程 (A) 是A?B. p A B (B) 是A?C. (C) 是A?D. C (D) 既是A?B,也是A? C ,两者一样多. DV 2.用公式?E=νCV ?T(式中CV为定容摩尔热容量,ν为气体摩尔O V1 V2
数)计算理想气体内能增量时,此式
图18.1
(A) 只适用于准静态的等容过程. (B) 只适用于一切等容过程. (C) 只适用于一切准静态过程.
(D) 适用于一切始末态为平衡态的过程.
3气缸中有一定量的氦气(视为理想气体),经过绝热压缩,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问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的几倍? (A) 22 / 5 . (B) 21 / 5 . (C) 21 / 3 . (D) 22 / 3 .
二.填空题
1. 同一种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Cp大于定容摩尔热容CV, 其原因是 .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热动平衡状态时,此热力学系统的不随时间变化的三个宏观量是 ,而随时间变化的微观是 .
21
三.计算题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b到达c.(如图18.1,abc为一直线)求此过程中
(1) 气体对外作的功; (2) 气体内能的增量; p p(atm) (3) 气体吸收的热量. a 3 5B C (1atm = 1.013×10Pa) b 2 2. 一系统由图18.2中的A态沿ABC 1 c D A V(l) 到达C态时,吸收了50 J的热量,同时
V 0 1 2 3 O 对外做了126 J的功.
图18.1 图18.2 (1) 如果沿ADC进行,则系统做
功42J,问这系统吸收了多少热量?
(2) 当系统由C态沿曲线CA返回A态时,如果外界对系统做功84J,问这系统是吸热还是放 热?热量传递是多少?
练习二十一 循环过程
一.选择题
1. 1mol理想气体从p-V图上初态a分别经历如图19.1所示的(1)或(2)过程到达末态b.已知Ta p (A) Q1 > Q2 > 0 . (B) Q2> Q1 > 0 . (C) Q2 < Q1 <0 . (D) Q1 < Q2 < 0 . (1) a (E) Q1 = Q2 > 0 .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只适用于 (2) b (A) 准静态过程(或平衡过程). O V (B) 初、终态为平衡态的一切过程. 图19.1 (C) 封闭系统(或孤立系统). (D) 一切热力学系统的任意过程. 3. 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所述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从外界吸热,但温度降低; (B) 对外做功且同时吸热; (C) 吸热且同时体积被压缩; (D) 等温下的绝热膨胀. 二.填空题 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两等温线之间作由a→b的绝热变化, 如图19..2所示.设在a→b过程中,内能的增量为?E,温度的增量为?T,对外做功为A,从外界吸收的热为Q,则在这几个量中,符号为正的量是 ;符号为负的量是 ;等于零的量是 . p T2 O a T1 b 图19.2 22 V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物理习题集(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