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应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应对会计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2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会计软件开发人员知识结构构成不合理
我国会计软件开发初期主要由计算机人员为主进行开发,他们计算机专业知识甚多,而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方面知之甚少,因而造成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只有既通计算机又通会计,甚至还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活动的人才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用“电脑”代“人脑”的初衷。
2.2 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到位
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不少地方,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很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部门未能将其摆到应有得位置,基本上认为会计电算化是单位本身的事,财政部门不要干预,因此,未能尽进行有利的推动,单位的领导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买台微机给财政部门,手工记账与微机记账效果是一样的,。手工记账与微机记账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用微机打出字记账清楚,搞不搞无所谓。而且有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恐怖,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3 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解决对策
3.1更新认识,转变观念
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财会人员为核心“人本主义思想”,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计算机是人们引入会计工作的先进工具,而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二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是由财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及广大的职员营造和构建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离不开运行环境;三是会计制度的设计、财务数据的分析、以及各种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完成,会计专业人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计算机专业则以非程序化工作为主。针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得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而只能是财会人员的工具。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3.2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
(1)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
3
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因此必须健全预算收支和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审核制度。否则,就会导致假账真算现象的发生。
(2)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因计算机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必须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
(3)改变财务管理形式和方法。计算机是一种先进的工具,将这种工具成功的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必须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计算机运行速速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为财务管理决策服务。
3.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设计最为适用的会计制度,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使培训受到实效。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生的同时,还应选拨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4 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长远发展
4.1 要重视电算化工作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仅仅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进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4.2 要重视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4.3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
拓宽渠道,培养人才,是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所需各个层次
4
的人才。相关的大、专院校,要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
4.4 加强从业人员的再教育
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软件也向网络化和管理型的方向发展,因此,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管理知识将成为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4.5 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
要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由核算型到管理型最终到预测决策型。会计决策是指根据会计资料,使用会计模型,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优选,从而达到事前决策的目的。会计专家系统就指能模仿专家,并发挥同样作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4.6 加强法制建设及社会环境的形成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政策、道德等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法律保护是相当重要的。它对于提供准确、完整、可靠、合理的会计数据,保护资产和资源,防止违法行为的产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家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制定法律和政策法规,以法律的手段保护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只有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法律保护,才能放心大胆地使用它,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的浪潮下,我们要不断完善现有体系的会计电算化,加强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交融,向会计信息管理现代化迈进,让我们这些所有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参与者以现代会计电算化为新的起点,为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现代化而努力,共同见证我国会计电算化美好的明天。
5
结 论
会计电算化正逐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这为有效解决普及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中存在软件缺陷、人员素质、电算化工作的缺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应用能为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
参考文献
[1] 陈亚民.会计规范论[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2):34-36 [2] 王开田.会计规范理论[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13 [3] 刘燕.会计法[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56
[4] 陈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务操作问题解答[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34-35
[5] 秦雯,陈玉洁.中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技巧[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45 [6] 许群.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错弊的审查[J].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2): 32-33
[7] 姚晓宇.浅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
(27):23-24
[8] 羿媛.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自动化与控制,2007(13):16 [9] 张乃文.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7(1):32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