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云南省特色小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彝族小镇

云南省红河州西庄镇

云南省建水县西庄镇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已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称号。镇域面积144.5平方公里,镇区常驻人口0.21万人。2015年,镇GDP为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45万元。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联动开发”的产业模式。培植、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核心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行业协会+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典型模式,发展三大产业链,同事深度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打造西庄特色旅游品牌链。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生态靓镇”的环境营造。以“生态靓镇”为战略实施,全镇上下形成生态文明共识,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态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理念。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镇内交通四通八达,公用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健全。目前,正准备在集镇片区新建更加便捷、系统、全面的商业街。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合多样”的文化精粹。西庄镇民俗文化因其汉移民屯田、矿冶大开发、工商反哺的历史背景,深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礼教影响,民风民俗大多保留中原汉文化传统,又有着汉彝文化融合的痕迹,各民族文化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西庄历史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体制机制探索:

“四大战略、三大产业、两大跨越”发展思路,打造西部沪江烟柳乡村文化体验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部署“一城三村”的旅游发展战略,促进特色旅游、传统村落保护、基础设施、观光农业不断进步。

近期计划:

全面按照“加快修缮、适度开发、调整布局、逐步提升”的原则,重点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与修缮、乡会桥游客服务中心、水体观光、六合园等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彰显地域风格;推进新房片区多样性综合发展;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加快团山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进度,继续实施上庙、下庙、大乘寺、皇恩府等保护修缮工程;对全镇现代化建筑进行风貌改造,最终实现旅游小镇建设综合体发展目标。

专家点评:

近年来,西庄镇在旅游发展和历史保护的夹缝中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基于“修旧如旧,返璞归真”的原则,采用原来的特色材料及传统工艺对团山民居进行保护修缮,维持了昔日风貌。同时,针对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西庄形成“核心企业+基础+农户”、“市场+行业协会+基地+农户”等典型模式,加强“一村一品”建设,提升自主造血功能。

如今的西庄古镇,现代和古朴交融,游客并不熙熙攘攘,当地人依然忙忙碌碌,岁月流过古迹,街巷中流淌的依旧是平常的生活。西庄镇打破了历史村镇保护单向“输血”的传统思路,也在发展旅游的同事兼顾农耕文化和特色产业,取得了保护和发展的双重效益,为广大以历史和旅游为导向的小城镇提供较好借鉴。(点评专家:孙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

白族第一镇: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

喜洲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已获得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民镇等称号。镇域面积186.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4万。2015年,镇GDP为4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

特点: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依托特有的民族文化及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拓展绿色有机农业、体验生态农业及观光农业,注重一产与三产联动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经济产业链”。产业发展核心鼓励政策为“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公司)+居民参与”的合作模式。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保留原有格局的生态村镇,独特的白族文化、众多的文化古迹共同构成了“山海田城”自然文化景观综合体。镇村布局采用“组团式点状”发展模式,保护田园风光不被破坏。

彰显特色传统文化。坚持文化传承的核心,发扬和传承白族原住民村落文人文风情特色,保护和保留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在古建筑院落和传承人;以媒体宣传、口碑影响、旅行社和网络促销四种方式推广传播喜洲文化。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构建了内引外联,“树枝状”的道路交通系统。加强“两污工程”建设、严格按照规划,逐步建成镇区入口景湿地公园、商业街、展览馆、停车场、旅游信息中心等项目。

体制机制探索

加强机制探索:合理配置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建设管理领导组及办公室,以及喜洲镇规划审批委员会,规范建设审核审批工作。同事在村、组两级设置规划管理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格局。

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工作实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创造良好舆论和法制环境。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保护镇西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

专家点评;

“东方剑桥”喜洲镇坐落于苍山洱海之间,依托旅游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白族第一镇”的特色旅游形象。独特的白族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苍山洱海一起共同构成了“山海田城”自然文化景观综合体。在旅游发展模式上,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市场运作,依托文化旅游资源拓展绿色有机农业、体验生态农业及观光农业,注重一产与三产联动发展,形成“当地居民—旅游开发公司”的双赢。

喜洲镇在旅游发展与小镇建设中,也面临着如何协调古镇开发利用与居民日常生活、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古镇旅游、海舍自然景观、休闲农业开发、如何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等问题。

西南边贸小镇:云南省瑞丽市畹町镇

畹町镇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相邻,已获得全国重点镇等称号。镇域面积103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0.74万。2015年,镇GDP为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6万元。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畹町是印度洋陆路通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依托口岸建设的多个专业市场、物流中心先后建成。结合自身特色,畹町建成了一批体现畹町抗战文化、贬官文化、民族文化和亚热带风情的旅游项目,形成了畹町独特的特色旅游产业。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畹町北邻畹町国家森林公园,南抵畹町河,城镇与地形结合良好,形成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百米入园、人文特色浓郁的特色小镇整体风貌。

彰显特色传统文化。大量少数民族村寨保存完整,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瑙纵歌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影响力不断扩大。口岸贸易的文化底蕴,体现抗战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重大历史事件和“中缅友好纪念馆”、“中缅勘界会议遗址”等设施的建设,不断谱写了中缅睦邻友

好和谐的外交文化篇章。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杭瑞高速从畹町北部穿过,向南通过二级公路可实现与缅北重镇相连,形成畹町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加强对镇域乡村公用设施的支持,在建污水、供水等相应设施,所有行政村垃圾均得到有效治理。按照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体质机制探索

1. 畹町是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

国家政策支持,是未来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有力政策保障。

2. 畹町是全国17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是国家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

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对外开放和延边开发政策的重点覆盖。 3. 依托《瑞丽市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推动畹町镇业务子系统的

开发和建设,实现上下部门之间、平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4. 推广PPP模式。依托瑞丽市财政建立PPP项目财政资金风险池,争取对符合政策的

社会投资企业进行所得税减免支持。

近期计划

全面完成畹町口岸西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进而融资谈判合作;完成畹町农场土地平整和农贸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提升镇区服务水平。 专家点评:

中国西南边陲畹町镇,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胞波”情谊和亚热带风情文化在这里激荡,也是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示范窗口。畹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序传承。产业建设方面,加快生物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农特产品向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和产品向现代农业和生物加工产业方向的转变。

未来城镇发展资金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同时也要提高城镇的服务水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云南省特色小镇在线全文阅读。

云南省特色小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9813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