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栾城县自然村村名由来(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固庄位于县城南侧,东与南关连为一体,石南公路从村西穿过。

该村原名刘家庄,以姓氏命名,1956年曾与南关、榆林道合为一村,名三合村1961年分开,独立称为刘家庄,在1981年地名普查众,为区别于郄马公社刘家庄,又因1946年国民党军队在栾城城关设防时,将刘家庄村北侧的永固庄拆除,迫使村民迁居刘家庄,故改名刘固庄。

赵李庄

赵李庄位于县城南0.5公里,东邻古皇道,西邻古运河,分两个自然村, 《栾城县志》记载,赵李庄系康熙年以后所建,因分居两处,各据其姓得名赵李庄、李家庄,为一个行政村,总称赵李庄。

南郄马

南郄马位于栾城县城北11公里处,东邻刘家庄,南邻环北公路,北面与北郄马相依。

相传明永乐年间,周、魏、谷、韩四家应帝诏从山西洪洞县石下村迁此定居,据皇帝曾歇马于此地的万安寺,先得名歇马寺,后演变为郄马,

北郄马

北郄马位于县城北11.5公里处,东、北两面与正定县搭界,南与南郄马相连, 传说,明代永乐年间,洪洞县人迁来定居。据皇帝曾路经此地,歇马于该村的万安寺,随取名为“歇马寺”后演变为郄马,因郄马有二,据方位称为北郄马。

刘家庄

刘家庄位于县城北11公里,南邻环北路,东至藁城县界,西邻南郄马,

三百年前,现刘家庄处,原是康家庄刘某人的耕地,为耕作之便,迁居此地另立一庄,据姓氏命名为刘家庄。

东羊市

东羊市位于县城西北10.5公里处,古运河东岸,东邻东东佐,南靠大营,西与西羊市隔河相望,村北“人祖坛”曾在获鹿县境远近驰名。

传说,明代永乐年间建村,村西北有座洪门寺,村西古运河上有座双羊桥,村子位于寺桥东侧,据此得名为东羊市。

东佐

东佐位于县城北10公里,环北路南侧,距郄马公社东南2公里, 传说: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人应帝诏迁此站产立庄,原村庄坐落在村西岗上,为避一种虫害,向东挪了一里地,以此得名东挪村,后因方言,演化东佐村。

信家庄

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环北路南侧,西邻东佐,东依段干,

信家庄原系段干信氏的菜园子,为求耕作之便,在此定居,日久繁衍成庄,据姓氏命名为信家庄。

段干

段干位于县城北10公里,环北路与环东路在村东相交,

传说: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人渐来此建村,一段某人先到此地,对后来这常加以祸害,此人无后代,亡后,村人常取笑为“段干”,以藐视其人,后代成为村名,沿用至今。

宋北

宋北位于县城北偏东方向8公里,南邻浔阳村,东面与任家庄相依。

据传,明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山西洪洞县人应招此建村。村庄坐落在 河北岸,先得名“寻北”,后因方言,演化为宋北。

任家庄

任家庄位于县城北偏东8公里处,东邻藁城县界,南邻浔阳,西与宋北连为一体。 传说,约四百年前,正定府小红庙,任姓兄弟三人悼此地卖席篓,后定居建村,以姓氏取名任家庄。

楼底

楼底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处,北邻贾村,南接秦家庄,东为邵家庄,西与东尹村以东明渠为界环北公路字东向西穿村而过。 据传,明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山西洪洞县移民定居这里,据村旁一楼阁名楼底,意为楼下之村,沿用至今。

东客(栾城读音dong qie)

东客位于县城北6公里处,西邻南留,东至端固庄,南与南客接壤,村西曾建一座龙母庙,今不在。传说,明永乐年间建村,村西的龙母庙历史悠久,庙内曾有僧人,与东客各村友好往来,互为宾客,东客由此得名,是突吉祥之意。

浔阳(栾城读音Sun yang)

浔阳位于县城北偏东方向6公里处,西至端固庄,南至康家庄,北接宋北村。《栾城县志》记载,浔阳村原名“孙杨”西汉代以后所建,又因有浔河(今不在)流经这里,村居河之南,意为在浔阳之阳,逐得名浔阳。

乏马(栾城读音fan ma)

乏马位于县城北偏西方向6公里处,石南公路沿村西穿过,村北有卧龙岗,上建龙王庙,村东北有兴胜寺,今不在。

乏马原名叫杀狄林,《续通典》记载:“唐武后(则天)时突厥寇至河北,官军袭击之,群狄多死于此”得名。按《通鉴》做杀胡林,又叫杀孤林,《方舆记要》做杀虎林,后晋末,辽主耶律德光入侵汴梁,既而北还,至此人困马乏因病死去,又得名乏马铺,今作乏马。

南留

南留位于县城北7公里处,西北邻寺上,西南邻乏马,东至古运河。此地原名有两个留存,据方位以南北相称,清乾隆年后北留存改为寺上,南留村简称为南留至今。

南客(栾城读音nan qie)

南客位于县城北5公里处,北依东客,北邻端固庄,西至南留,环东公路自南北从村东穿行,据墓碑记载南客建于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山西洪洞县人氏迁来立庄因位于东客村之南,得名南客。

端固庄

端固庄位于县城北偏东5公里处,西邻东客,东至康家庄,南至何庄。据传,明永乐年间建村,传说取端固庄之名,意为愿生活和平安定,端庄稳固千载不灭,为取吉祥也。

何庄

何庄位于县城北3公里处,西至岗头,东接孟董庄,环东公路由南向北传村而过。明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有洪洞县人建村,因附近有运粮河流过,得名河庄,今演变为何庄。

康家庄

康家庄位于县城东北方向6公里处,西至端固庄,东至藁城县界。传说该村村北至疙瘩头村有一土岗,以此得名岗下庄,天久日长演变为康家庄,本村并无康姓

疙瘩头

疙瘩头位于县城东北方向6公里处,东、北两边与藁城县交界,西邻乔李庄。据传,明成祖永乐年间,该村北有一土岗,该村以此先得名北岗,后人们据村庄位于此岗尽头之特点,西关称为疙瘩头,久而久之,疙瘩头代之以北岗,沿用至今。

乔李庄

乔李庄位于县城东北方向5公里处,西至北长,北至康家庄。《栾城县志》记载:乔李庄系康熙年后建村 以姓氏命名,有乔家庄、李家庄两个自然村组成,总称乔李庄,沿用至今。

北十里铺

北十里铺位于县城东北方向5公里处东邻古运河,西至石南公路,衡井线(胜利公路)从村南穿过。北十里铺西邻古皇道,是古代的一个驿站原名董堡铺,东汉关县县治曾设于此,明代栾城县治迁今址后,因为与县城北十华里,随改为北十里铺至今。

岗头

岗头位于县城北3公里处,西邻古运河,东邻何庄,南与寺北柴村毗邻。《栾城县志》记载:乏马村至南浪头逶迤一土岗,名卧龙岗,岗头村位于此岗向南拐角处,以为岗头的一头,岗头村名由此得之。

北五里铺

北五里铺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古皇道的东侧,古运河从村东穿过,北邻北十里铺,南至北关。《栾城县志》记载:该村在康熙年后所置,因为与县城北五华里,古皇道一侧。古有“五里一铺,十里一墩”之说,故得名北五里铺。

寺北柴村

寺北柴村位于县城北1.5公里,运粮河从村西穿过,北至岗头村,《栾城县志》记载:寺北柴村系汉代后所建,本村并无柴姓,据村东三里寺下村西的柴武台及善众寺得名。

东牛村

东牛村我也许从东北方向4公里处,东至大任家庄,西至小周,衡井线从村北自西而东穿行,据传说明代永乐年间建村,据一阴阳先生判定,该村为牛风水,并且草料具备,是一吉兆,因而取名牛村,又因位于县城东,故称东牛村。

马家庄

马家庄位于县城西南1公里,是南公路西侧。《栾城县志》记载,马家庄始称西马家庄,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马氏应蒂诏迁来立庄,分居两处,一处城东3里,一处城西2公里,以该村人姓氏冠以方位称西马家庄,清末简称马家庄。

宋家庄

宋家庄位于县城西南3公里,北与王村为邻,东南与张家庄相望。《栾城县志》记载:宋家庄系康熙年后所建,以村人的姓氏立名宋家庄。

李家庄

李家庄位于县城西2.5公里,北至栾窦公路,西与宋家庄相邻。明代置村村人多姓李,以姓氏命名李家庄。

后彪冢

后彪冢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南与前彪冢毗邻,北与焦家庄接壤。《栾城县志》记载,唐代建村,与前彪冢原是一个村,根据村东南方向的三个彪冢丘得名彪冢。彪,虎也,冢,坟也。据传曾有彪被人射杀葬于此,清雍正年时分二村,该村居北得名后彪冢。

前彪冢

前彪冢位于县城西南约1.5公里,东邻马家庄,北与后彪冢相连。《栾城县志》记载,唐代建村,与前彪冢原是一个村,根据村东南方向的三个彪冢丘得名彪冢。彪,虎也,冢,坟也。据传曾有彪被人射杀葬于此,清雍正年时分二村,该村居前得名前彪冢。

焦家庄

焦家庄位于县城西侧1公里,东邻韩家庄,北至内营。据传,焦家庄是后彪冢为谋求耕作之便,搬此定居,以姓氏取名焦家庄,村东原有栾城县故城。

张家庄

张家庄位于县城西南4公里,北邻李家庄,南邻东不落营。明代建村,因村民多姓张,以姓氏命名张家庄至今。 东不落营

东不落营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西邻西不落营,北至张家庄。传说,燕王扫北时路径此地,视这里地势低洼,不易设营,后人居住立庄,引以以上说法为据,取名不落营,清末分为二村,该村居东,称东不落营,据姓氏也称王家不落营。

柴赵

柴赵位于县城南2.5公里,东邻榆林,西至东部落营,全村居住分散,多有坑洼地。据传,柴赵西明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山西洪洞县柴氏。赵氏迁居这里,建村后,以二姓氏立名柴赵村,后来又搬来其他几个姓氏,沿用柴赵之名至今。 榆林

榆林位于县城2.5公里,西邻柴赵,南接南李村,明永乐年间建村,因村内多有榆树得名。

西不落营

西不落营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处,东邻东不落营,南与北贾村接壤。传说,燕王扫北时路径此地,欲扎营盘,后视此地势低洼,不易设营,该设他处,后人居住立庄,引以以上说法为据,取名不落营,清末分为二村,该村居西,称西不落营。 南李村

南李村位于县城南方向3.5公里处,东邻西宫,西邻柴赵,北与榆林接壤。明代建村以姓氏命名,又因过去村东、村西各有一南北大道,亦称大道李村,挡道李村,相传明万历年间有一官系该村人氏,其母相貌丑陋,不愿让官员去家相见,于是把村东大道东移,从此挡道李村远近闻名,因该村位于县城南,后改称南李村。

南石碑

南石碑位于县城东5公里处,北侧与北石碑相接。明永乐年间建村,原与北石碑为一个村,根据村中间一锁路石碑得名石碑村,清乾隆初,以石碑为界分为南、北二村,北曰北石碑,南曰南石碑,今为书写之便,也有写作南十本的。 柳林屯

柳林屯位于县城东7公里处,栾故公路从村北穿过。《栾城县志》记载,该村明处由正定卫裁村归本县,传说原名屯子,明初闹水灾,村人死有十之八九,后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占产,在村西四周种植很多柳树,且长势旺盛,因此取名为柳林屯。

城郎

城郎位于县城东偏北方向,距城7.5公里,东、北两面与藁城县搭界,南至北屯。城郎原名城郎堡,为栾城四堡之一,系汉代以后所建,故有城郎河流经此地,名称来历不详。

张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栾城县自然村村名由来(2)在线全文阅读。

栾城县自然村村名由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9714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