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颇亦深器之 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
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之扣之烦,深思滞硝之罐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同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同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同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同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农,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答案:4.D 5.D 6.C
7.(1)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的灭,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大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于所在的地方
译出大意给3分;“寻而”,“蒙尘”、“承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四、(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1历召:一一召请。 2学言:学校。 3不殊:没死。 4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高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 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1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2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3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4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5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6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136 B.245 C.124 D.356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 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 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 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答案:6A 7B 8D 9C 10D
11.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五、(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6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答案:(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B)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译文:_
答案:(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译文:_
答案: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 。(2分)
答案: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总(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