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传感器进行远程控制(如设置相应参数、调节摄像头云台等)。
? 实时状态:用户管理平台管理员登录平台后可以在后台看到采集到的实时信息。
? 业务选择:用户管理平台管理员登录平台后可以对业务进行选择。 ? 区域管理:业务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登录管理平台实现对平台的区域业务管理。
? 终端管理:业务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登录管理平台可以对终端采集设备进行管理(例如添加、删除等)。
? 智能控制:业务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登录管理平台可以对终端采集设备、传感器进行远程控制(如设置相应参数、调节摄像头云台等)。 ?
实时状态:业务平台管理员登录平台后可以在后台看到采集到的实时信息。 ? 业务选择:用户管理平台管理员登录平台后可以对业务进行选择。 手机平台功能:
手机平台是为“农业物联网”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远程监控服务,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在手机上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的查看和实时监控,实现手机与电脑同样的功能。通过简单的手机操作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 大棚管理:用户登录手机客户端可以实现对大棚的管理。
? 智能控制:用户登录手机客户端后可以对终端采集设备进行远程开关控制等。
? 终端管理:用户登录手机客户端后可以对采集终端设备进行管理。 ? 实时状态:用户登录手机客户端后可以对大棚现场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查看。 ? 视频查看:用户登录手机客户端后可以通过视频查看大棚现场环境情况。 ?
参数设置:用户登录手机客户端后可以对终端采集设备参数进行远程调整。 ? 菜单切换:用户登录手机客户端后可以对相应菜单进行切换。
三、 产品优势
1) 基于云计算的云服务能力
平台是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具有云计算的务能力,以便保证今后平台的需要者可以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快速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16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2) 低耗数据收集方法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收集方法在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同时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模型辅助的具有数据融合功能的传感器网络低耗数据收集方法,充分利用农作物生长数据的时空相关性来减少网络数据传输量,降低传感器网络能耗,通过能量均衡延长数据采集系统的生命周期。
3) 多业务功能的手机端平台系统
本平台利用中国电信稳定、高速的3G网络,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数据监控、告警通知、视频监控等功能移植到手机上,不管走到哪里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对行业应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不受地域限制,实现将多业务融合和网络增值。提供brew、windows mobile、Android等主流平台的适配客户端软件,支持主流手机操作系统。
4) 边缘网关自动维护网络链接长期在线
具备对广域网各类网络通信接口的适配支持能力,如EVDO、GPRS、Wi-Fi、PON、专线、ADSL、CDMA 1X等,并实现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控制和配置,边缘网关设备采用定时自动拨号或短信链路唤醒技术,可自动维护网络链接长期在线,有效缓解了电信网络信道资源被长期占用的问题。
5) 基于开放数据接口的多系统对接技术
首次规范了各类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数据帧格式,并制定了技术规范,便于实现在规模部署时的多传感网厂家选择和竞争,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可以通过标准的数据接口与外部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多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6) SaaS服务模式打造大平台
平台的设计面向农业各环节的、多应用的,可以形成农业行业共性服务平台,并以SaaS服务模式打造大农业、大平台的服务理念。
7)神经网络化的决策控制,实现精细、精准管理
系统组网采用神经网络化的组网方式,有利于实现对系统各个网元的精细化控制和精准化管理,让每一个网元都在掌控之中。
四、 国家与政策支持
17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等政策,全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的发展。
最新发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透露,物联 网技术有望在农业部确定的 200 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获得农业部和财政部资金补贴。 并先行先试重点开展 3G、物联网、传感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资源管理、农情监测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化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运营机制与模式。
据悉,按照《规划》要求,今后五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将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
具体指标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12%;农业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20%农业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 60%;农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50%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赢得“三农”发展黄金期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超过6万亿元(2012年数据为年初预算数,下同)。总量上,中央财政“三农”投入从2144亿元增加到12286.6亿元,翻了两番还要多;速度上,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年均增长21%,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年均增长4.5个百分点;比重上,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3.7%提高到19.2%,达到将近五分之一。从千亿到万亿,数量级跨越的背后,是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保障机制的逐步形成完善。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2012年11月1日]
近日,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3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指标69.3亿元,用来提高地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促进预算支出进度。
财政部要求各地切实做好预算编制、指标安排、项目前期准备等相关工作,在确保符合政策和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待2013年预算年度开始后,即可按程序
18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拨付使用提前下达资金,并按照有关规定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财政部备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行“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自主选项”的管理模式,将具体项目的立项权、审批权完全赋予地方,由各地因地制宜,自主选择扶持的主导产业和支持的关键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08-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拨付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81亿元,有效促进了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带动农民增收致富。11月8日,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官方消息显示,工信部与财政部在本周公示了总金额约为5亿元的2012年度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其中,农业在支持范围内。 此次入围的项目包括八项技术研发与五大智能领域共计149项,其中技术研发包括超高频和微波RFID芯片,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技术,低功耗无线传感器节点产品,物联网数据传输中间件,图像视频智能分析和识别,面向行业应用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物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五大智能领域包括工业、农业、物流、交通、医疗。 今年的专项资金整体配额与去年相同;但不同的是,今年入围的企业数量更多。去年不足110家而今年则上升到了149家,其中不乏像中国电信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僧多粥少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五、 带来的价值与效益
5.1 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为一线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成为“千里眼、顺风耳”,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各环节,发挥平台对具体应用的“信息支撑”作用,让农业生产也走向智能化、让农业管理科学化、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为精细化农业管理提供技术和组织保障。
5.2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效益
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推广,可以有效改变以往高能耗、高人力投入、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实现精细化、低能耗、低人力投入的高效率管理,助推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以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为农民增加收益。除了具有物联网应用已有的社会效益之外,还将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快速部署上线、信息方便共享方便等良好的效益,最终在节能
19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减排、安全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方便百姓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5.3 解放劳动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落实浙江“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正是符合了加速现代农业建设,让科技带动农业现代化,逐渐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目标,达到让科技帮助农户种地,解放劳动生产力,科技辅助农业科技升级,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节约能源的目的。
5.4丰富物联网行业应用,抢占物联网应用制高点
随着物联网浪潮的不断高涨,各行各业的物联网应用也在不断延伸和扩展,中国电信为了避免在物联网时代被沦为“智能管道”提供商,就必须努力完善物联网行业应用,同时也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建设积累经验,智能农业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通过部署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可扩展为多种行业应用,比如用于园林灌溉、路灯控制、环境监测、水产养殖等,丰富了中国电信的ICT业务,间接提升了中国电信在信息化方面的竞争力,真正的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
六、 主要结论
1科学、理性认识物联网应用创新发展理念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内在需求相吻合,既是历史机遇的巧合,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良好的发展前景,不是概念的炒作,而是农业生产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拐点上,生产信息化的核心是高产、高效、低成本和优质,物联网技术是实现上述目标最主要的技术保障。
2需求分析与优先推进领域
物联网农业应用的最大领域在于设施农业和现代物流。农业传感器和无线传感网是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从农业传感器来说,作为农业可控因子的传感器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加强研究。农业传感器和无线传感网产品化和产业化应作为国家“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3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于物联网智慧农业平台项目解决方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