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含地图学) 一.名词解释
地图投影 地质构造 厄尔尼诺 总矿化度 山麓面 生物群落 二.问答
1.试述地图的基本特征 2.简述地图的功能
3.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4.简要分析地貌的形成原因 5.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地理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 一、名词解释(8*5=40)
1 焚风 2 径流模数 3 趋同适应 4 墨卡托投影 5 电子地图 二、简述题(5*15=75)
1 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和成因 2. 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分析气候和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与影响 4 简要分析用地图表示地貌要素的方法 5. 简述等值线图的特点 三、论述题(35分)
我国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地理学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露点 3黄土 4生物多样性 5地形图 6空间分析 二、简述题
1 简要分析地图的构成要素
2 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3 简述全球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4 简述地图集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目前现状及保护对策
2、结合我国西北干旱区大地构造及地貌特点,分析西北干旱区水文循环特征及开发利用对策。
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学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 板块构造说 2 灰化过程 3 上层滞水 4 喀斯特地貌 5 GPRS 6 斯-吉吕格投影
二、简述(4*15=60)
1 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 简要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 3 简述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4 简述在地图上如何表示自然地理要素. 三、论述(2*30=60)
1 试述全球变化及西北内陆干旱区对全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2 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规律的涵义,尺度及相互关系。 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学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试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学(100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生物群落的演替2.径流模数3.山麓面4.生物多样性 二、简述(5*10=50)
1.季风的成因,并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成因的异同. 2.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四个方面.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4.简述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土壤刨面的构造特征. 三、论述(2*15=30)
1.试述形成地带分异的基本原因及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异的主导因素分析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2.水资源的特性及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第二部分 地图学(2*25=50分)
1.地图表示地貌要素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2.计算机制图的基本原理及数字制图的一般流程。
2004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人口素质 2文化整合 3旅游环境承载力 4区位指向 5佩蒂--克拉克定理 6经济区
二 简答(6*15=90) 1 简述人地关系理论
2 分析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3 简述城市与区域环境相互作用原理 4 分析比较农业、工业区位论 5 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6 论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三、论述(30)
综述西北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背景及区域发展对策。
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6*5=30)
1 文化景观 2 知识经济 3 旅游环境承载力 4 城市化 5 劳动地域分工 6 经济地域综合体
二 简答(6*15=90)
1 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 集聚与扩散机制
4 综合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法
5 中心---外围理论.
6 现代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 三 论述(30)
综述西北干旱区(或某一大区)的地理环境结构及其人地关系调控的基本思路.
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 城市体系 2 新的国际分工体制 3 临港型产业与临空型产业 4 经济全球化 5 城市化 6 城市同心圆理论 二 简答(6*15=90)
1 简述民族迁移的影响因素.
2 简述国土位置,大小,形状对国家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3 简述旅游与环境这间的关系.
4 简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5 简述产品周期理论以及不同产品阶段的区位特征. 6 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三 论述题 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为例,论述区域差异的存在的必然性和可控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30)。
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 CULTURAL INTERGRATION 2 ADJISTMENT THEORY 3 ECONOMY OF SCALE
4 国家实力 5 前瞻影响 6 产品周期理论 二 简答(4*15=60)
1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 2 技术进步对于区域发展影响. 3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的阶段理论. 4 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 三 论述(2*30=60)
1 分析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理论.
2 综述(中国)西北区地理环境结构特及其人地关系调控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备注 1 CULTURAL INTERGRATION(文化整和) 2 ADJISTMENT THEORY(调整论|协调论) 3 ECONOMY OF SCALE(规模经济) 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199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表格分析题(表格略,包括些地方的经纬度,1-12月气温降水)
1 A、B、C各是什么气候类型 2 各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举两种植物 3 各地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 二、名词解释
焚风效应 潜水 风化作用 天然有机质 生态平衡 三、分析题
1 副热带高气压怎样影响低纬度地区?这说明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河流?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3地貌条件怎样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
4分析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形成特征,说明气候、植被、土壤的密切关系.
四、论述我国生态系统和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西南师范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1.名词解释: 承压水和潜水 紫色土和红壤
西南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并比较下列名词
1、对流雨和锋面雨 2、潜水和承压水
3、紫色土和红壤 4、生物的指示作用和生物的适应现象 5、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
二、读图题 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 三、分析题
1、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2、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3、滑坡的形成及其特征
4、分析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成因
西南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 气团 冰川 土壤肥力 土地 种群 泥石流 灰化过程 地中海气候 群落演替 二、简答题
1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和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格局的影响 2 简述我国北方温带地区(长白山-祁连山)土壤分布基本规律和特征 3 简述相的基本特征
4 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 三、论述题
1 什么是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及其特征的理解。 2 试述气候与地貌发育关系。
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季风 厄尔尼洛现象 准平原 雪线 自然综合体 生物的指示作用 河漕集流 波浪 二、简答题
影响气温分布变化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的 1 什么是风化壳,简述其特征基本类型和分布
2 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3 简述河谷的发育过程 三、论述题
1 叙述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 在目前的西部大开发中,西北五省和西南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人地矛盾在哪里?
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
气团和锋 哈德莱环流和沃克环流 河流水系流域 崩塌滑坡 准平原和山麓面
生物适应与指示作用 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 地域分异规律 风化和风化壳
二 简答题
1 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哪三个盛行风带?各有什么特点? 2 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 影响气候的三个因子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的气候形成的? 4 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主要类型和特征. 三 论述题
1 以我国为例论述土壤的成土因素和主要成土过程.
2 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
1地壳 2萨王纳 3生态系统 4河流阶地 5对流层
6潮汐 7坡立谷 8土地评价 9钙化过程 10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题(40)
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4何谓地质大循环?何谓生物小循环?二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关系如何? 三论述题(30)
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请说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20)
2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10)
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
风化作用 土壤肥力 岩溶作用 地质构造 季风 水循环 自然区划 植物群落 锋面 自然环境 二 简述题
1 气候对土壤发育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和作用 2 地球表层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 3 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 4 森林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各校考研专业课自然地理学真题[1] 2 -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