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系 别 答 专 业 准 班 级 不 姓 名 内 线 学 号 封 密 A、文秘班学生----学生 B、联言支------联言判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C、大学生-----学校 D、泰山----山东省
3、“这个班所有的学生都不是山东人”,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逻辑学》试题(B)
A、这个班的学生 B、这个班所有的学生 C、学生 D、这个班 4、“动物”这个概念是( )
专业: 文秘 年级: 2010
A、周延的 B、不周延 C、有时周延,有时不周延 D、不存在是否周延的问题
试题说明:
5、与“只有非q,才非 p”等值的判断是( ) 1.本试卷满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如果非q,则非 p B、如果非p,则非q
2.本试卷共3页,六个大题。
C、如果p,则q D、q并且非p
6、与“只有进行改革,经济才能发展”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是( ) A、进行改革,并且经济发展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B、并非“不进行改革,经济却发展了”。 分数 C 、如果经济发展,就是没有进行改革。
D、或者进行改革,或者经济发展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7、与“他既是医生,又是军人”这句话意思相反的是( ) 1、概括的极限是 ,限制的极限是 。
A、如果他是医生,他就不是军人 2、“山东人”这个概念的矛盾概念是 ,反对概念是 ; B、如果他不是医生,他就不是军人
它的属概念是 ,种概念是 。
C、并非“他或者不是医生,或者不是军人” 3、已知A判断为假,则同素材的E判断 ,I判断 ,O判 D、并非“如果他是医生,他就不是军人”
断 。
8、“他今年已满50岁,但在厂级领导干部中他是最年轻的。”这段话( ) 4、当 SOP为真时,S与P的外延关系或者是 关系,或者是 关 A、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系,或者是 关系。
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5、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矛盾关系的判断如果都肯定,则违反了 律,
9、“甲不会游泳,乙不会游泳,丙和丁也不会游泳;他们都是山东人。可见,山东人都
如果都否定,则违反了 律;对两个反对关系的判断如果都肯定,则违反了 不会游泳”。此推理如果它的前提都是真的,那么,它的结论( ) 律,如果都否定,不违反 律;对两个下反对关系的判断如果都否定,则违反
A、必然真 B、必然假 C、可能真,也可能假 D、既不可能真,也不可能假
了 律,如果都肯定,不违反 律。
10、已知A与B的外延全同,又已知“所有B不是C”为真,则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
6、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C是A B、有A是C C、所有C是A D、所有A不是 C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具体指出下列各语段的逻辑错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作定义看待)
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
A、都是集合概念 B 、都是非集合概念
2、你刚才说语言没有阶级性,但为什么你又说我的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呢?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2、下列概括中,正确的是( )
3、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2011级《逻辑学》试题(A) 第1页 共3页
4、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就能为四化建设作贡献。
5、田野里麦浪滚滚,表明今年又获得了大丰收。
6、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青年学生。
7、报纸上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该登的。
8、所有名词是实词,动词不是名词,所以,动词不是实词。
9、这盆花没长好是因为缺水呢,还是因为缺肥呢?我经常浇水,看来不缺水,一定是缺肥了。
10、他买了很多苹果、、梨和水果。
五、综合题(每题6分,共30分)
1、已知“凡商品都是劳动产品”。问:“劳动产品”怎样?“非劳动产品”怎样?“非商品”怎样?
2、写出“并非‘或者他是先进工作者,或者他是人民代表’”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并用真值表验证。
3、能否对“并非如果甲是学生,那么乙不是学生”和“并非甲和乙都是学生”同时加以否定或肯定?为什么?
4、下列各题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主要违反哪条规律?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法官问小偷:“你为什么要偷东西?” 小偷:“贫穷找上门来了。” 法官:“你把门关上不就对了。”
(2)甲问乙:“你能保守秘密吗?”
乙答道:“我倒是能,可就是我的朋友的嘴巴太不保险了。”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2011级《逻辑学》试题(A) 第2页 共3页
四、图解题(每题5分,共10分)
1、用欧拉图图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 A、大学 B、山东大学 C、山东大学中文系 D、大学生 (2) A泰山 B、山东 C、中国 D、联合国
2、列出A、B两判断的真值表,并回答当A、B有一个为真时,小王和小李是否参加这场
比赛。
A、只有小王不参加这场比赛,小李才不参加这场比赛。 B、小王不参加这场比赛。
(3)小张问小李:“小王的学习成绩好吗?”
小李:“当然好了!你看他戴的眼睛近视度好高嘛。
5、甲、乙、丙三人争夺象棋比赛前三名。小林预测:“只有甲第一名,丙才第二名”;小刘预测:“丙不是第二名”。事实证明两人中有并且只有一人预测为真。根据上述条件,回答甲、乙、丙三人的名次。
2、甲、乙、丙、丁、戊要么是女排队员,要么是女篮队员。虽然她们清楚地知道相互间的身份,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一次联欢晚会上,她们请大家推理。 甲对乙说:“你是女排队员” 乙队丙说:“你和丁都是女排队员” 丙对丁说:“你和乙都是女篮队员” 丁对戊说:“你和乙都是女排队员” 戊对甲说:“你和丙都不是女排队员”
请问:如果规定对同队的人(即女排队女排、女篮对女篮)说真话,对异队的人说假话。那么,女排队员是哪几个?写出推理过程。
六、推理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某男子排球队有A、B、C、D、E、F、G、P、Q、R、S、T等十二名队员。由于存在着队员的配合是否默契的问题,该队教练在每次比赛时,对上场队员的挑选,都考虑了以下的原则:
(1)如果P不上场,那么。S就不上场; (2)只有D不上场,G才上场; (3)当且仅当A上场,C才上场; (4)当且仅当D上场,R才不上场; (5)只有R不上场,C才不上场; (6)要么P上场,要么A上场;
(7)如果A上场而且T上场,那么,S上场;(8)如果T不上场,那么,F而且Q不上场。 有一次比赛,由于种种原因,G一定要上场。请问:在这场比赛中,上场的队员除G以外还有哪五位队员?请写出推理过程。
3、有一天,某珠宝店一块价值五千美元的钻石被盗。现查明作案人肯定是甲、乙、丙、丁这四人中的某一个人。在审讯时,这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钻石被窃那一天,我正在别的城市,所以,我是不可能去作案的。”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罪犯,三天前,我看见他在黑市上卖一块钻石”。 丁:“乙同我有私仇,有意诬陷我”。
现在,我们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请问罪犯是谁?若再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问罪犯又是谁?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2011级《逻辑学》试题(A) 第3页 共3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逻辑学B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