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开展的有益于社会的各项公益活动,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丰富社区文体活动;在农村他们为致富奔小康操持着劳务和家务,帮助子女教育辅导和照应下一代。
6、老年人老有所乐。好日子、好生活让老年人正在逐渐地享受到快乐和幸福的晚年。在老年的群体中,他们根据自身热爱和自身追求,不断为自己安排和演绎着快乐时光。正是基于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基础,他们在为自己实现着老有所乐的目标。旅游观光、学术交流、文体演出、节日晚会、健身锻炼等一大批活动在社会舞台上得以充分展示。
(二)北安市高龄老人面临的现实困难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决高龄老人低保问题应该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在看到老年人积极、向上、美好的生活现状一方面的同时,也要看到部分老年人特别是农村一部分老年人,还存在着基本生活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精神文体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困难和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缺失,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主要反映在城镇无业居民,还有一些老年人不能享受离退休金待遇,他们基本上靠家庭子女养
老。疾病和其它特殊情况造成的贫困原因,子女的下岗等等,加重了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负担。在农村除了极少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富裕家庭外,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社会养老保障还处于空缺。由于没有完善的养老保险机制,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城镇老年物质生活形成一定反差。他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低,生活贫困者居多。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青壮劳动力陆续流入城镇,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据资料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为9.68%,农村达到10.9%。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提高,使农村家庭的养老问题发展到社会问题。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在北安市内统计数据表明,在城镇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年人为47%,而农村老年人达到21%。许多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来源表示担忧,老年人中认为自己的经济没有保障的,城镇为 22.5%,农村达到31%。由此说明,北安市的农村养老方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当前在农村的老年人中,现实上是自己养活着自己,活到老干到老,是许多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一旦他们丧失劳动能力,子女不能或者不承担养老责任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将陷入困境,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均高于城镇老人。
三、老年人独居现象比较严重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的“老人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大多为
老人、妇女和儿童。据调查,北安市北安村有农户 户,其中就有 户独居老人,占全市农户 %。
四、部分老年人生活环境条件差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村经济政策调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农村住宅建设也呈现日新月异。然而,据调查,还有少数部分老年人因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思想观念陈旧,他们因心理原因和其它方面原因影响,他们不愿与子女同居,致使还有少部分老年人长期居住在原早期建筑的房屋中,房屋陈旧简陋、生活环境条件偏差。
五、农村老年人精神匮乏缺少关爱
主要反映在现实中因社会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原有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优势逐渐失去,加之年轻一代因工作压力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观念逐渐淡化。尤其在当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思想的认识不同,行为上则活跃地表现得更为现实和自我。就较容易使老人在社会生活和家庭子女中因经济状况和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的不同产生纠纷,缺少社会生活中和家庭生活中的思想交流,致使老年人真正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及现实上感到精神匮乏缺少关爱。
六、老年人文体活动阵地建设投入不够
为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场所阵地有限、活动设施短缺是当前老年人的共同看法。随着北安市经济和经济社会
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第三产业的不断繁荣,物质服务的消费趁向利益化,在社会上可供老年人享受物质服务的公益活动场所阵地有限,从而造成部分老年人在宗教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在文体活动中参与麻将娱乐,特别是加之农村基层老龄机构的缺位、社会正确引导和社会重利益、轻公益等服务工作的薄弱,也给社会和老年群体带来影响和造成问题。
(三)北安市高龄老人保障事业的建议和对策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委、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全社会要高度重视。从建立和谐社会上全面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北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将高龄老人的低保问题有效纳入到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中去。
二、完善高龄老人基本生活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灵活机动的救助机制。要按照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的要求,当前要着力完善和解决好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使城乡高龄老年人都能实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高度重视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工作。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救助的投入,加快建立针对老年人特殊困难的专项救助经费,并形成制度。
三、逐步构建城乡兼顾、全方位的社会为老服务体系。要在加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和加强为老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的为老社会服务网络,逐步
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对城乡老年院舍及专业护理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为老服务网点、文化娱乐健身场所(老年活动中心)及路径等设施的建设,重点是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统筹兼顾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社会福利社会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为满足老年人多种服务需求提供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把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重点照顾和扶持,缩小城乡差别,逐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城乡协调、地区协调发展的目标。
五、推行依靠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力量认助、认养、认捐特困老年人和捐建福利养老机构及建立镇、村级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养老基金。逐步建立起政府和民间组织、企业相结合的特困老年人救助、捐建体系,充分发挥全社会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同时,要积极建立起省老年基金会和完善老年基金会的管理,发挥民间团体的积极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筹集更多的救济资金。特别是要在大力发展镇、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建立镇、村级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养老基金,用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特困老年人的救助以及老年人的养老补贴。
六、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社会老龄事业建设的激励机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低保待遇的“阳光”应该普照高龄老人(市)(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