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模板检算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模板安装基础数据 1、侧模与端模支撑

侧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5mm,水平肋板高为8cm,间距30cm,在肋板外设2[10竖带,竖带水平间距0.9m,竖带高2.0m;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φ18的圆钢栓杆作拉杆,上下拉杆间间距1.7m。 端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5mm,肋板高为8cm。在端模外侧采用间距0.9m的2[10作竖带,竖带高1.5m。 2、底模支撑

底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5mm,肋板高为8cm。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0.7m的16#方钢作横梁,横梁长3.8m。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横梁底下设纵梁。横梁上设钢垫块以调整盖梁底2%的横向坡度与安装误差。与墩柱相交部位采用特制型钢支架作支撑。 二、侧模支撑计算 1、力学模型

假定砼浇筑时的侧压力由拉杆和竖带承受,P为砼浇筑时的侧压力,T1、T2为拉杆承受的拉力。 2、荷载计算

(1)、砼浇筑时的侧压力: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录D普通模板荷载计算,采用内部振捣器,当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6m/h以下时,新浇筑的普通混

凝土作业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Pmax=0.22γtOK1K2V1/2 (1) Pmax=γh (2) 式中:

Pmax-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Pa); γ-混凝土的容重,盖梁配筋率<2%时取25KN/m3;

t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商品混凝土厂在做配合试验时,一般都能应施工现场的工艺要求,基本上先设定初凝时间为8~10小时,经过运输到达施工现场后,加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浇筑前所剩余的初凝时间也只有5~8小时,验算时取tO=6h;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整个盖梁浇筑约3小时完成,V=1.6/3=0.53 m/h;

K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

K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坍落度一般泵送时为50~90mm,取1.0;

h-有效压头高度,此处取极大值为盖梁总高度1.6(m),偏安全。

代入求得的可变参数,得到如下两个与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有关的简化计算公式,并可计算出在不同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条件下的模板面侧压力:

Pmax=0.22γtOK1K2 V1/2 =0.22×25×6×1.2×1.0x0.531/2=28.8KN/m2(取该较小值)

Pmax =γh=25h=25x1.6=40.0KN/m2 砼振捣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按4kPa考虑。 则:P=28.8+4=32.8kPa (2)、拉杆拉力验算:

拉杆(φ18圆钢)间距0.9m,0.9m范围砼浇筑时的侧压力由上、下两根拉杆承受。则有:

σ=(T1+T2)/A=0.9×1.6×P/2πr2=0.9×1.6×32.8/(2π×0.0092)=92805kPa=92.8MPa<[σ]=140MPa (3)、竖带抗弯与挠度计算:

设竖带两端的拉杆为竖带支点,竖带为简支梁,梁长l0=1.7m,砼侧压力按均布荷载q0考虑。

竖带[10的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x=198.3cm4;截面抵抗矩Wx=39.4cm3,q0=32.8×0.9×1.6/1.7=27.8kN/m 最大弯矩:Mmax= q0l02/8=27.8×1.72/8=10kN·m

σW= Mmax/2Wx=10/(2×39.4×10-6)=126904≈127MPa<[σ

w

]=145MPa(可)

挠度:fmax= 5q0l04/384×2×EIx=5×27.8×1.74/(384×2×2.1×108×198.3×10-8)=0.00363m<[f]=l0/400=1.7/400=0.00425m 竖带的挠度能满足要求。 2)、横梁计算

采用间距0.7m的 16#方钢作横梁,横梁长3.8m。在墩柱部位横梁设计为特制钢支架,该支架由16#工字钢制作,每个墩柱1个,每个支架由两个小支架栓接而成。故共布设横梁20个,特制钢支架2个。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特制三角支架,每个重约8kN。

(1)荷载计算

盖梁砼自重:G1=48m3×25kN/m3=1200kN(重载方向) 模板自重:G2=100kN (根据模板设计资料,模板比重约110Kg/

㎡(含肋板),最大盖梁侧模、底模、端模合计90㎡) 。

侧模支撑:G3=13KN(10#槽钢10Kg/m,共130m)。 三角支架自重:G4=8×2=16kN 施工荷载与其它荷载:G5=20kN

横梁上的总荷载:GH=G1+G2+G3+G4+G5=1200+100+13+16+20 =1349kN

qH=1349/(1.8×2+5.6×2)=91kN/m

横梁采用0.7m的方钢,则作用在单根横梁上的荷载GH’=91×0.7=63.7kN

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qH’= GH’/lH=63.7/1.8=35kN/m(式中:lH为横梁受荷段长度,为2.4m)

(2)力学模型 如下图所示 H ARA16#方钢E I BRB 横梁计算模型

(3)横梁抗弯与挠度验算

横梁的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x=1463cm4;截面抵抗矩Wx=183cm3(方钢6mm厚)。

最大弯矩:Mmax= qH’lH 2/8=35×1.82/8=14.2kN·m σ= Mmax/Wx=14.2/(183×10-6)=77.6MPa<[σw]=145MPa 最大挠度:fmax= 5 qH’lH 4/384×EI=5×35×1.84/(384×2.1×108

×1463×10-8)=0.0016m<[f]=l0/400=1.8/400=0.0045m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模板检算在线全文阅读。

模板检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380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