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有一个材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江苏省民政厅,1928到1934年的统计,这个省拥有1000亩以上的土地大地主,一共374个,其中77个是国民党的官吏。还有一个材料是1931年在无锡做调查的104个村长中,91.3%为地主,7.7%为富农,蒋介石政权的重要基础就是封建的地主阶级。他反而与地主勾结,变本加厉地压榨农民,政治上实行报价制度,经济上杂税层出不穷。在当年国民党的税多是有名的,有一句叫共产党会多,国民党税多,共产党善于开会,喜欢发动群众,国民党税多,最多的一个地区是收的税据说有147种之多,不仅中央、地方收,地方军团也收税,不仅是收当年的,而且一收就是很多年的,叫做预征钱粮。四川省紫铜的田赋在1926年就预交到了1957年,温平(音)田赋在1931年就预征到了1961年,预征了30年。驻川各军,29军在1935年就已经征田赋征到了1978年, 28军在1935年预征田赋到1991年,湖南省慈利县1931年的田赋已经预征到公元2117年,在这种苛捐杂税上,老百姓的生活非常之苦。
前两年刚逝世的画家丁冲,他就在1946年7月6号《周报》第44期上登了一幅漫画,大家看这个漫画,一个当兵的去征粮,征老百姓的粮食。老百姓已经饿的没有粮食吃了,已经饿的三根筋挑一个头了,肋骨都饿出来了,手里端着一个破饭碗,里面就一碗粮食,当兵的还要抢。抢了老百姓的粮食还振振有辞,说什么呢?为了保护你们老百姓。这个我觉得很形象的反映了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一直没有停止打仗,这都是要老百姓出粮出钱的。和日本人打,老百姓支持。那么军阀之间混战,国民党打共产党,老百姓非常反感。所以在国民党统治下,广大的农民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他们对国民党政权可以说是失望到了极点,痛恨到了极点。他们管国民党叫什么呢?叫刮民党,四川话讲出来,就是刮民党。
爱国将领冯玉祥在解放战争后,总结了国民党失败的教训,他说:“人民是中华民国的主人,抗战胜利以后,又随便征粮,随便征兵,粮食征走了,人民吃什么?儿子抓走了,他一家人怎么过呢?人民都死光了,政府还有什么用,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违背了民意就是违背了天意,违背了天意还有不失败的吗?”这个总结非常好,揭露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二、实行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在大革命后期苏联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领导人斯大林给我党概括出来的。中国革命战争夺取胜利,特别是解放战争可以迅速的胜利,和政府的战略战术以及各项相关措施的有效配合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主要是什么呢?
(一)对敌我力量有透彻的认识,不为敌人的强大所吓倒,敢于斗争
1946年6月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全面内战爆发了,这个时候敌我力量对比是悬殊的。我们只有100多万正规军,国民党有430万正规军,敌我对比悬殊。而且它有那么多的资源,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等等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敢不敢跟国民党反动派打,大家认识还不是很一致。
后来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的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还是要跟国民党彻底的决裂。打的赢打不赢,当时我们党内很多人,很多高级将领、各级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比如说当时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等人给中央写过一篇报告,就说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不能马上支援革命,国民党现在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又那么强大。我们经过四平一役,这一仗就认识到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还不具备和国民党对抗的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反攻。
这份报告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中央很多人对形势的认识。毛泽东看到了报告以后,他不是这样想。他写了一个答复,他说报告说的都是真实的情况,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对蒋介石的困难认识不足,国际进步力量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我们如果坚决斗争可能比退让要好的多,如果没有斗争精神就是疾患。所以毛泽东在1946年在延安与来访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的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事实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在战略上我们可以正确的认识当时的形势。
(二)战略方向上选择正确,下决心争夺东北
成功争夺东北是我们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要和蒋介石争夺内地的一些地方,困难非常之大。比如说抗日战争我们在敌后,在日本人统治区,可以说中国的华北、华东、华南的很多的地方、大城市,都是我们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占领的。
蒋介石他的军队都在大后方,在四川,在云南,甚至更远的还在缅甸战场。我们要夺取这些城市,在当时应该是有可能的。当时中央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决策,要夺取上海,上海市长的人选都选好了。但是后来再一想不行,因为敌我力量对比总的来说,还是我们弱,敌人强。夺了这些城市也站不住,这些城市都是国民党最重视的地方,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它重新迁回南京统治的中心地带。所以即使是一下子能够夺下来,也站不住。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东北的情况就不一样,东北我们共产党的力量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国民党的力量更弱。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共产党有一段时间在东北的抗日战争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党组织过去,组织民众抗战,组织了抗日游击队,抗日联军,坚持了十几年。国民党在东北基本上是没有太多的力量,武装的力量也没有。
东北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而且它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北边是苏联,如果能够争夺东北,我们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基地,有一个可靠的战略后方。当然蒋介石也认识到了这个重要性,我们争夺东北的决策在七大的时候就已经在做了,那个时候我们党中央对东北的重要性是看的非常清楚的。“七大”毛泽东做报告就说,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稳固的基础。所以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延安的中央由刘少奇主持工作,谈判期间也就是8月份,中央很快就做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决策,派出了10万大军,2万干部,十几个中央委员到东北去,争夺东北。这个决策我觉得是非常正确而且行动是非常有力的。我们把这些大军派过去以后,那时候苏联跟蒋介石有条约的限制,不允许我们共产党武装力量带着枪进入东北,怎么办呢?我们就脱下军装,穿上便衣,不带武器,徒步由华北解放区往东北进发,这样就占得了先机。
但是蒋介石他是不会甘心让中国共产党占了东北的,所以他也是积极的调兵遣将,往东北运兵,靠着美国的帮助,用飞机,用军舰,还通过陆路往东北运了大量的兵,甚至把他最精锐的部队派到了东北。1946年5月四平一仗,争夺四平这个战役打得非常的惨烈。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林彪是很会打仗的。他打胜仗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在东北的这一仗——四平之役打了败仗。当时国民党部队是它的精锐主力,孙立人为主将,结果把林彪的队伍打出了四平,林彪为主将的我们共产党队伍,一退退过了松花江。因为国民党兵力不足,所以松花江就隔住了,松花江以北就是共产党在那儿,松花江以南所有的大城市都被国民党占了。
但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又做出重要决策,我们不跟蒋介石争夺这些重要的城市,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针名叫“让开大路,占领两乡”。交通线、大城市我们不去争,我们到广大的农村中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壮大我们自己的力量。这种做法是非常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我们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
到了辽沈战役的时候,实际上东北的军力我们已经超过了国民党的力量,这样的话我们就取得了打赢这场战争非常大的有利条件。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三)战略战术正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之所以那么快就失败,共产党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我们战略战术正确。我们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总结我们这个战争的经验,形成他完整的军事思想。十大军事原则之首,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蒋介石跟共产党战略战术刚好是相反的,蒋介石的战术是攻城略地,开始1946年进行全面进攻,就是集中兵力把共产党所在的中等城市和县城等占据。在他看来共产党都是匪、寇,除了有军队有武装,就是有土地,他认为把共产党所有的县城中赶出去,那么离消灭共产党就不远了。
开始的时候,国民党这个办法很奏效。共产党在华北,华东的需要城市被占据,所以蒋介石到1947年2月的时候,总结这个战争的情况有一个讲话,他说1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长春如此、张家口也是如此,现在共产党还想把政府拖倒,这无疑是一个梦幻,他认为他这一套是取得了胜利。 1947年6月,他还总结说一切可能之条件皆在我,我于如何即可如何。这个时候,全面内战打下来,他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危机,只不过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被表面上占据的地方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打的很好,他越占共产党地方越多,他的兵力越分散。这个集中兵力越少,比如说占了一个大城市,像长春这样的大城市,至少是要一个军,在中等城市至少得一个师,小城市至少有一个团,所以这样所有的兵力都固定在一些占领的地方,在战场灵活调动的兵力就少的多。那么共产党不一样,兵力的数量虽然比蒋介石少,但是灵活性比蒋介石大的多,虽然我们在解放战争开始的两个月,丢了106个城市,可以说像样的城市都丢光了,像延安,张家口,四平。但是丢了这么多地方,兵力并没有损失多少,长期以往,这种战场形式就发生了变化,那么共产党就抓住了蒋介石全盘散开的机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打。比如说1948年3月,宋宇打开封,陈英打洛阳,就是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攻克的。那么在1948年,三大战役前夕,虽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上还是超过了共产党,表面上还是这样,但是实际战斗力已经远不如共产党。到了1948年,这个时候,战略前期蒋介石也想过了,他觉得这么干不行,要集中优势兵和共产党决战,这个时候为时已晚,因为到这个时候共产党的优势已经形成了,我们有了足够和蒋介石打仗的力量。对于这个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毛泽东是非常看重的,他在建国后,那时候建国以后有很多国家共产党到中国来,见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在谈话时经常向我们请教革命胜利的经验。毛泽东在谈话中就说,打仗没有什么巧妙,就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打的赢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割掉一个就少一个,所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谓割掉就是把敌人搞过来,除了打死打伤以外,把枪支、弹药都夺取过来,这就叫打的赢就打,那么打不赢呢?就走,走得远一点,使敌人不知你到哪里去了。这个是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战略战术,在战场上很有用。
(四)战场指挥机动灵活,内部团结协同好
国民党军队的现场指挥是非常教条的,蒋介石指挥战争喜欢发手令,所有的作战指挥都要说了算,并且不给战场指挥官机动权,这种指挥方式特别的不容易,不适合当时战场的情况,有很多时过境迁的指挥,不利于战场正确的指挥。比如蒋介石1944年5月,他发的一个电报,这个电报发得很有典型性,就是特级洛阳蒋长官,转14集团军冒恩,刘副总司令纪膨,还有就是在转陈副军长红原,这里面还有刘市长,王副市长文才,等等,最后到了什么呢?就是到副市长和各团长。那么这一大堆名头,才说具体的什么事,一个命令下去,怎么可以适合所有的情况呢,这个不可能,不符合实际,还要下面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个结果可想而知。
国民党这种机构,层次也很多,效率也不高。往往一个战争上的情况到了国民党中央那里,已经过若干天了,比如说打仗讲一个联军,就是在战场上遇到什么情况,先要报给营里,再报给团里,再报给师里,再把这个报到国民党国防部,再把这些情报汇集起来,整理来,哪些该报蒋委员长,哪些不该报。如果报给他,他可能那天刚好有事,就耽误了,能不能等到他批下来,已经过去很多天了,战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不能及时的处理,那么这个情况变化了,你再这样的要求,那肯定是错的。
与国民党这种战场指挥的教条相反,共产党军队的战场指挥是灵活的,毛泽东发电报就是写上刘、邓,“在目前情况下了为了确保以扩大,已经开始取得的主动权,对军事部署建议如下”,类似这种电报,这样发的特别多,比如说1946年10月9号,毛泽东给刘邓发的,说“请考虑以主力袭击敌后空虚地带”,1947年2月3日,这个电报是给陈饶张黎粟谭华东解放军的,内容是关于彻底粉碎陈诚向鲁南进攻的建议,还有1947年8月12号,毛泽东给刘、邓四团电报,提的是对我军南进的三点意见,就是说毛泽东党中央往下发电报经常是以这种建议的方式,口气是请考虑。
这样的发电报就给战场指挥员以非常大的机动权,主要的指导思想告诉你,具体的怎么打,那你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来决策,这个是战场指挥。那么战场协同,这个情况也完全不一样,国民党军队是战场协同差。孟良崮战役是很熟悉的战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国民党军队方面,能征善战的一个很著名的将领,74师王牌将领张灵甫师长,本来这个孟良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