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测量学练习题——提高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A.竖直角改变、水平角不变 B.水平角改变、竖直角不变

C.水平角和竖直角都改变 D.水平角和竖直角都不变 84.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有( )。

①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 ②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 ③视准轴垂直于横轴 ④横轴垂直于竖轴 ⑤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⑥圆水准轴平行于竖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⑥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1)

1.已知AB直线的坐标象限角为SE30?13?,则BA的坐标方位角为( )。 A.NW30?13?; B.329?47?; C.SE30?13?; D.30?13? 。 38.某钢尺尺长方程式为lt?50.0044m?1.25?10?5??t?20??50m,在温度为31.4℃和标准拉力下量得均匀坡度两点间的距离为49.9062m、高差为-0.705m,则该两点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

A.49.904m B.49.913m C.49.923m D.49.906m

39.视距测量时,经纬仪置于高程为162.382m的A点,仪器高为1.40m,上、中、下三丝读得立于B点的尺读数分别为1.019、1.400和1.781m,求得竖直角α=-3°12′10″,则AB的水平距离和月B点高程分别为( )。 A.75.962m,158.131m B.75.962m,166.633m C.76.081m,158.125m D.76.081m,166.639m

40.采用相位法测距的电磁波测距仪,其测距精度最高。某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3+3ppm)mm,用该仪器测得500m距离,如不顾及其它因素影响,则产生的测距中误差为( )mm。

A.±18 B.±3 C.±4.5 D.±6

55.确定一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 )。

A.定位测量 B.直线定向 C.象限角测量 D.直线定线

56.由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量到直线的水平夹角,其名称及取值范围是( )。 A.象限角、0°~90° B.象限角、0°~±90° C.方位角、0°~±180° D.方位角、0°~360°

57.方位角αAB=255°,右夹角∠ABC=290°,则αBA和αBC分别为( )。 A.-255°、5° B.105°、185° C.-105°、325° D.75°、145°

58.磁偏角和子午线收敛角是( )分别与磁子午线、中央子午线的夹角。 A.坐标纵轴 B.指北线 C.坐标横轴 D.真子午线 86.直线定向中,常用的标准方向有( )。

①真子午线方向 ②y轴方向 ③磁子午线方向 ④指南方向 ⑤重力方向 ⑥中央子午线方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⑥ 92.全站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 )等几部分组成。

①电源 ②测角 ③测距 ④中央处理器 ⑤输入输出 ⑥度盘 A.②③④ B.②③ C.④⑥ D.①②③④⑤

-- 6 --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3)

1.设n个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m,则n个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为( )。 A.

[vv][??]; B.mn; C.m; D. 。

nn?1n2.对某一量作N次等精度观测,则该量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中误差的

( )。

A.N倍; B.N倍; C.1倍 。

N3.水准尺分划误差对读数的影响属于(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粗差; D.其他误差。

41.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随机误差)。误差的来源为( )。 A.测量仪器构造不完善 B.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 C.外界环境与气象条件不稳定 D.A、B和C 42.等精度观测是指( )的观测。 A.允许误差相同 B.系统误差相同 C.观测条件相同 D.偶然误差相同

43.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差 D.相对误差

44.测得两个角值及中误差为∠A=22°22′10″±8″和∠B=44°44′20″±8″,据此进行精度比较,得( )。

A.两个角精度相同 B.∠A精度高

C.∠B精度高 D.相对中误差K∠A>K∠B 45.六边形内角和为720°00′54″,则内角和的真误差和每个角改正数分别为( )。 A.+54″、9″ B.-54″、+9″ C.+54″、-9″ D.-54″、-9″ 46.往返丈量120m的距离,要求相对误差达到1/10000,则往返较差不得大于( )m。 A.0.048 B.0.012 C.0.024 D.0.036 47.对某一量进行n次观测,则根据公式M???VV?求得的结果为( )。 n?n?1? A.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B.观测值中误差 C.算术平均值真误差 D.一次观测中误差

48.丈量一段距离4次,结果分别为132.563m、132.543m、132.548m和132.538m,则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和最后结果的相对中误差为( )。 A.±10.8mm,1/12 200 B.±9.4mm,1/14 100 C.±4.7mm,1/28 200 D.±5.4nun,1/24 500

49.用DJ6经纬仪观测水平角,要使角度平均值中误差不大于3″,应观测( )测 回。

A.2 B.4 C.6 D.8

50.用DJ2和DJ6观测一测回角的中误差分别为( )。

A.±2″、±6″ B.、?2??2、?6??2 C.±4″、±12″ D.±8″、±24″

51.一圆形建筑物半径及其中误差为27.5±0.01(m),则圆面积中误差为( )。 A.±1.73m2 B.±1.77m2 C.1.32m2 D.±3.14m2

-- 7 --

52.n边形各内角观测值中误差均为±6″,则内角和的中误差为( )。 A.±6″n B.?6??n C.±6″/n D.?6??6

53.水准路线每千米中误差为±8mm,则4km水准路线的中误差为( )mm。 A.±32.0 B.±11.3 C.±16.0 D.±5.6

54.已知三角形各角的中误差均为±4″,若三角形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为中误差的2倍,则三角形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为( )。

A.±13.8″ B.±6.9″ C.±5.4″ D.±10.8″ 85.偶然误差具有( )。

①累积性 ②有界性 ③小误差密集性 ④符号一致性 ⑤对称性 ⑥抵偿性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6)

1.若九边形各内角观测值的中误差为?20?,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则九边形角度闭和差的限差为( )。

A. ?40?; B. ?120?; C. ?90?。

2.丈量了两段距离,最后结果分别是l1=814.53m?0.05m,l2=540.60m?0.05m,则该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 )。

A. l1比l2高; B. l1比l2低; C. 相等。

3.观测了两个角度,其结果分别是?A=146?50??15?,?B=25?41??15?,则该两个角度的精度是( )。

A. ?A 比?B 高; B. ?A 比?B 低; C. 相等。 4.附合导线与闭和导线坐标计算的不同点是( )。

A.角度闭和差计算.坐标增量闭和差计算;B.坐标方位角计算.角度闭和差计算;C.坐标增量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 D.坐标增量闭和差计算.坐标增量计算。

5.导线测量中,若有一边长测错,则全长闭和差的方向与错误边长的方向( )。 A.垂直; B.平行; C.无关。

6.图根导线测量结果精度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

A.导线角度闭和差

f?; B.导线全长闭和差f?fx2?fy2;

f。 ?dB. 导线相对闭和差k? 59.导线测量外业包括踏勘选点埋设标志、边长丈量、转折角测量和( )测量。 A.定向 B.连接边和连接角 C.高差 D.定位

60.一附合导线观测5个右角,方位角闭合差fα=-20″,则右角改正数为( )。 A.-20″ B.+20″ C.+4″ D.-4″

61.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方法是将闭合差按与导线长度成( )的关系求得改正数,以改正有关的坐标增量。

A.正比例并同号 B.反比例并反号

-- 8 --

C.正比例并反号 D.反比例并同号

62.边长DMN=73.469m,方位角αBA=115°18′12,则ΔXMN与ΔYMN分别为( )。 A.+31.401m, +66.420m B.+31.401m,66.420m C.-31.401m, +66.420m D.-66.420m,+31.401m

63.三角高程测量中,高差计算公式h?Dtan??i?v,式中v为( )。 A.仪器高 B.初算高差 C.觇标高(中丝读数) D.尺间隔

64.三等水准测量为削弱水准仪和转点下沉的影响,分别采用( )的观测方法。 A.后前前后、往返 B.往返、后前前后 C.后后前前、往返 D.两次同向、后后前前

65.大比例尺地形图按矩形分幅时常用的编号方法:以图幅的( )编号法。 A.西北角坐标值千米数 B.西南角坐标值千米数

C.西北角坐标值米数 D.西南角坐标值米数 87.小地区控制测量中导线的主要布置形式有( )。 ①视距导线 ②附合导线 ③闭合导线 ④平板仪导线 ⑤支导线 ⑥测距仪导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第七、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应用(7)

1.一幅比例尺为1:10万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 )。 A.1 m;B.10 m;C.100 m ;D.0.1m。

2.一幅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 )。 A.1 m;B.10 m;C.100 m ;D.0.1m。 3.地形等高线经过河流时,应是( )。

A.直接横穿相交;B.近河岸时折向下游;C. 近河岸时折向上游与河正交。 4.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 )。

A.等高距越大;B.坡度越陡;C. 坡度越缓;D.等高距越小。 5.按基本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为( )。

A.计曲线;B.间曲线;C.首曲线;D.助曲线。

6.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工作中,为了保证测绘质量,对地形点间距的选择一般是( )。

A.随仪器精度决定; B.随观测技术决定; C.随比例尺和地形决定;D.绘图技巧决定。 7.在地形图上确定某点的高程的依据是( )。

A. 图的比例尺;B.平面坐标值;C.图上等高线;D.水平距离。

66.平板仪测图是利用( )原理,图解水平角、视距法测距离和高差,再将测点展绘于图上的一种观测与绘图相结合的测图方法。

A.高斯投影 B.相似形 C.解析法 D.等积投影 67.平板仪安置包括( )。

A.对中、整平、定向 B.对中、整平、瞄准 C.对中、整平、消除视差 D.对中、整平

-- 9 --

68.地形测图的检查包括图面检查、野外巡视和( )。

A.重点检查 B.设站检查 C.全面检查 D.在每个导线点上检查

69.既反映地物的平面位置,又反映地面高低起伏形态的正射投影图称为地形图。地形图上的地物符号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性符号和地物注记等四种。地貌符号为( )。

A.不同深度的颜色 B.晕滃线 C.等高线 D.示坡线

70.地形图的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 )。一幅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分别称为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A.闭合曲线 B.曲线 C.闭合折线 D.折线

71.地形图上0.1mm的长度相应于地面的水平距离称为( )。 A.比例尺 B.数字比例尺 C.水平比例尺 D.比例尺精度

72.要求图上表示实地地物最小长度为0.2m,则应选择( )测图比例尺为宜。 A.1/500 B.1/1000 C.1/5000 D.1/2000

73.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M、N两点距离为dMN=75mm,高程为HM=137.485m、HN=141.985m,,则该两点坡度iMN为( )。

A.-3% B.+3% C.-4.5% D.+4.5%

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74.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工程施工依据的工作称为( )。

A.测定 B.定线 C.测设 D.测绘

75.拟测设距离D=49.550m,两点高差为1.686m,丈量时温度为27℃,尺长方程式为lt?30.004m?1.25?10?5??t?20??30m,则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 )m。 A.49.546 B.49.571 C.49.531 D.49.568

76.利用高程为44.926m的水准点,测设某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0(45.229m),当后视读数为1.225m时,则前视尺读数为( )m时尺底画线即为45.229m的高程标志。 A.1.225 B.0.303 C.-0.303 D.0.922

77.已知M点实地高程为39.651m,N点的设计高程为40.921m。当在M、N中间安置水准仪,读得M尺上读数为1.561m,N尺上读数为0.394m,则N点处填挖高度为( )。

A.挖0.103m B.不填不挖 C.填0.103m D.填1.270m 89.施工测量中平面点位的测设方法有( )。 ①激光准直法 ②直角坐标法 ③极坐标法 ④平板仪测绘法 ⑤角度交会法 ⑥距离交会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第十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工作

78.建筑施工测量包括( )、建筑施工放样测量、变形观测和竣工测量。 A.控制测量 B.高程测量 C.距离测量 D.导线测量

79.两红线桩A、B的坐标分别为xA=1 000.000m,yA=2 000.000m,xB=1 060.000m,yB=2 080.000m;欲测设建筑物上的一点M,xM=991.000m,yM=2090.000m。则在A点以B为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M点的极距DAM和极角∠BAM分别为( )。 A.90.449m、42°34′50″ B.90.449m、137°25′10″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测量学练习题——提高版(2)在线全文阅读。

测量学练习题——提高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27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