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我们生活的空间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活动和利用空间。

另一方面,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几乎很难谈到发明和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首先要对自己的创造物进行想象,然后可能是模型的构建,这里的模型包括图形和实物,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和创造的探索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间与图形” 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空间观念进行刻画和描述的:

1、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2、想象出物体的防伪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3、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4、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空间与平面相互之间的关系。因而小学数学教材安排了大量关于“空间和图形”的知识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一、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空间观念的形成基于对事物的观察与想象,而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与其关系是学生们观察的最好材料,学生已有经验也是观察、想象、分析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们熟悉的现实问题情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

1、利用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几何图形来自丰富的现实生活。进行图形教学,首先要从小学生生活熟悉的实际事物引入。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三角形,老师拿着学生带的红领巾问:“这是什么形状?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三角形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拿出实物进行观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又如:在高年级学习“圆的认识”时,由于他们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列举如钟面、方向盘、车轮……等实物。教师可以通过车轮的转动,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圆的要素——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

2、发展空间观念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孩子们刚入学,在学习“空间与图形”

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先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 ,再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这就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就是东方,背后就是西方,面向东,右侧就是南方,左侧就是北方。利用生活经验,确定东方后,认识其它三个方向。

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这样把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发展空间观念要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

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有书本知识与实际脱接的现象,下面我举一个教学中的小例子:

卫生间铺地砖

我们可能经常碰到过这样的题,一个长3米,宽2米的卫生间铺地砖,要铺边长是3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块?

学生一般认为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6平方米,再算出一块地砖的面积0.09平方米,再用6÷0.09≈66.67,我们还会要求学生用进一法约等于67块。可实际生活中是这样吗?如果我们从3米的这条边铺,可以铺10块,从2米的边铺,是6块还差20厘米,其实在实际中最少还是要70块的,我们绝对不会把余下的宽10厘米的边角料再对起来吧,可是我们的学生总是习惯用大面积去除以小面积来算出结果,而且我们老师也认为这是正确的方法,然而这样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又有多大帮助呢,在

实际生活中又有谁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地砖的块数呢?我倒感觉第二种方法是不是更能体现学生的空间感呢?

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在实际中感受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书本上感受不到的空间!

二、利用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空间观念的描述和有关的课程内容的分析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是有多种途径的。生活经验的回忆和再现、拼摆与画图、折纸与展开、分析与推理等,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组织“动手做”,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欣赏一些美丽的图案,说一说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特别是利用七巧板让学生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说一说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在教学“角”这一知识时,有一位老师设计了“摸角”“找角”“画角”“剪角”等活动,学生乐学爱学的同时,空间空念就自然形成了。

在教学“圆的认识”过程中,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有位教师让学生进行了四次“画圆”:

一画:学生随意画个圆,说说画法,使学生自然认识到要想画圆就得先用圆规上针找到一点,进而接触圆心的概念和它的作用。

二画:让学生画大小不同的圆,画的过程中体会到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引出对半径和直径的学习。

三画:继续让学生画更多的半径和直径,画中体会到两者的特点和关系即:它们有无数条,直径是半径的2倍。

四画:给学生固定的半径和直径去画圆,既加深了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应用,把对圆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样的设计,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从而完成了新知识的构建,这种“做数学”的做法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对空间观念的建立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三、在学生的思考、想象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经验的积累、想象力的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和分析。

1、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空间观念。发散思维是从同样的已知条件中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形式活跃、灵活,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当学生已掌握部分几何知识,且具有图形的初步空间观念后,教师可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采用多种方法解题的发散思维训练,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活跃解题思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2、借助逆向思维训练,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逆向思维,会起到正向思维(常规思维)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比如,可以提供建筑物俯的视图、主视图、侧视图要求根据三视图来想象出立体图形,难度较大,这时可借助逆向思维,先画立体图形再画出其三视图,学生发现了所画的三视图与已知的不相

符,那么就可以在寻找错误的过程中纠正思维的偏差,因此空间

总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排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干扰,寻求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深刻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空间观念的培养在线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空间观念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26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