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适应性仿真训练(十二)
一、选择题
如图为某年我国M地区、N地区及全国平均用水结构统计图,其中M地区和N地区为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三个地区中的两个。据此完成1~3题。
1.M地区和N地区分别是我国( ) A.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C.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D.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2.上题中判断M地区和N地区的主要依据是( ) A.水资源总量 B.经济发展结构 C.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
3.关于M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
B.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水土流失 C.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泊
解析:1.A 2.B 3.D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用水所占比重高,所以M地区为西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重化工业发达,耗水量大,工业用水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N地区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之一,农业用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N地区所示用水结构不符,且华北地区工业用水量较大,与M地区所示用水结构不符。第2题,依据上题的解析可知,判断M、N两地区的主要依据是工业、农业发展状况,即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差异上进行判断。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北地区农业用水的比重高,在干旱半干旱环境下,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次生盐碱化;西北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A、B、C三项均错误。
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4~5题。
4.半城市化的形成原因是( )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外来资本的投入推动乡村半城市化的发展 C.乡村工业化不是中国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D.半城市化地区大多是规划形成的
5.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解析:4.B 5.C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半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外来资本的投入可以促进乡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使乡村成为半城市化地区;随着中心城市地价的上涨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很多企业选择在工业并不发达的小城镇或者乡村地区投资建厂,工业的发展是这些地区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半城市化地区大多不是规划形成的。故B正确,A、C、D错误。第5题,半城市化主要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而产生的,故缩小地区差异,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等都是合理的调控方案。C项所述会加大城乡差距,不利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
柔鱼为大洋性暖水域种类,集中分布在日本暖流向北或东北移动的暖水分支海域及其周围海域。柔鱼的洄游与日本暖流的流动关系密切,冬生和春生的柔鱼群体,其幼体早期生活在35°N以南的海区,在该海区生长到稚柔鱼阶段后向北洄游,10~11月以后,柔鱼到达性成熟高峰期,并随着寒流的扩展向南洄游。如图为西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月份)。读图回答6~8题。
6.下面四幅海域等温线(单位:℃)图表示四个不同的渔场,同样情况下能形成大型柔鱼渔场的是( )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7.渔船在西北太平洋捕捞柔鱼的最佳时间为( ) A.5~6月 C.8~10月
B.5~8月 D.11月至次年1月
8.某年日本暖流势力较弱,则较正常年份( ) A.主要的柔鱼渔场位置会偏东偏北 B.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延长 C.柔鱼的渔获量会大幅增加 D.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推迟
解析:6.A 7.C 8.D 第6题,在等温线图中,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即等温线的凸向为洋流的流向。据此可以判断①渔场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地带且位于暖水区域,鱼类饵料丰富,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根据②渔场所在区域的等温线弯曲状况,并结合纬度位置可判断,日本暖流北上过程中受到北方的冷水阻挡,由②渔场所在区域等温线密集程度可判断,该区域为冷暖水交汇地带(类似于锋面)且②渔场位于暖水区域,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③渔场虽然位于暖水区域但不是寒暖流交汇地带,④渔场位于冷水区域,故都不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渔船的作业时间为6~10月,而8~10月捕捞区域较广,且也是柔鱼的成熟期,因此是捕捞柔鱼的最佳时间。第8题,日本暖流势力较弱的年份,北方南下的千岛寒流势力相对增强,会使寒暖流交汇位置偏南偏西,因此主要的柔鱼渔场位置会偏南偏西;日本暖流势力较弱,则柔鱼的产卵期较往年晚,适宜成熟柔鱼个体生长的时间较往年缩短,故捕捞作业的时间缩短、渔获量减小;柔鱼发育成熟的时间较往年推迟,因此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推迟。
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如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据此回答9~11题。
9.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 C.流水侵蚀
B.海水沉积 D.流水沉积
10.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海洋污染严重 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C.陆地向海洋扩展 D.海岸遭受侵蚀
11.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 A.抗寒能力 C.抗盐能力
B.抗旱能力 D.抗病虫害能力
解析:9.D 10.B 11.C 第9题,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长江流经该处,水流速度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得长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逐步形成了滩地。第10题,读图可知,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本地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得入侵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第11题,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经常遭受海水入侵。互花米草能在此处迅速扩散,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抗盐能力。
二、必考主观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圭亚那境内主要河流为埃塞奎博河,其经过一系列的瀑布险滩,最终注入大西洋。国内公路长度仅7 970 km,存在发电设备不足和电力短缺问题。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3%,部分森林区交通不便。境内铜、铝、锰、金等矿产资源丰富。2016年11月,我国博赛集团收购了位于圭亚那西北部的马修斯山脉锰矿,该锰矿现已探明储量近3 000万吨,矿石品位高,属于露天开采。如图为圭亚那位置示意图。
(1)简述圭亚那的地形特征。
(2)说明圭亚那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高脚屋的原因。
(3)圭亚那大部分地区被森林覆盖,但是森林覆盖区的土壤肥力却较低,分析原因。 (4)某地理研究性小组在研究圭亚那的矿业开发时得出两个观点,试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评价。 ①为了改变国内经济落后的局面,圭亚那应优先发展矿产资源开采业。
②博赛集团为中企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博赛集团的收购有风险也有机遇。 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需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两个方面说明,根据河流干流的流向判断地势南高北低,根据支流的分布判断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类型结合材料中的多“瀑布险滩”“马修斯山脉”及图示南部的巴西可推断以山地、高原为主,北部和东部多平原。第(2)题,从材料可知,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建木结构房子便于就地取材;从位于低纬度地区可推断气候湿热,要建高脚楼以防潮湿和虫蛇等。第(3)题,由于热带地区,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强,可将营养元素随水淋洗出土体;同时热带地区温度高,微生物等对有机质(枯枝落叶等)的分解速度很快,因此植物可以吸收到大量的速效的溶解态的营养元素,而植物不断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就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越来越低,进而导致土壤贫瘠。第(4)题,如果选择①观点则从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经济落后、产业层次低等方面说明;如果选择②则从矿产资源的数量、易开采方面说明机遇,从当地的基础设施方面说明风险。
答案:(1)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地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2)森林资源丰富,建房的原料(木材)充足;气候湿热,木质结构的房屋利于通风散热;高原、山地地形,多河流分布,高脚屋有利于防洪涝、防虫蛇。
(3)多山地地形,气候高温多雨,土壤受冲刷肥力易流失,淋溶作用旺盛;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率很高,而且生物群落对土壤养分的分解吸收快,导致土壤中各种元素的积累相对较少。
(4)选择①:圭亚那矿产资源丰富,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国内技术水平低,只能发展矿产开采等低层次产业。
选择②:马修斯山脉锰矿储量丰富,矿石品位高,可露天开采;国内市场需求量大能为投资
带来机遇;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森林覆盖率高等给开采带来不便,会给投资带来风险。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我国青海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如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1)请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
(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试分析其原因。
(3)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
解析:第(1)题,主要从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角度来思考。第(2)题,主要从食物、天敌、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迁移湿地的生态价值这一知识点进行作答。
答案:(1)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3)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考前适应性仿真训练(十二) Word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